高三一轮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25433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一轮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一轮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一轮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一轮古代手工业的进步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古代手工业的进步(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讲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 原始社会后期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形成独立生产部门 一 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2 夏 商 西周时期 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3 春秋战国时期 手工业出现官营 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4 明清时期 民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民营手工业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 1 产生与发展历程 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个体农户的副业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奢侈品 从事民间消费的商品生产 供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很少入市 剩余部分出售 明中期以前占主导地位 代表最高水平 明中期后占主导地位 孕育新的生产方式 最能反映自然

2、经济特征 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 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掌握冶铜 青铜繁荣 已有铁器 铁农具推广 高炉炼铁 杜诗用水力鼓风冶铁 水排 炒钢技术 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冶铜技术 冶铁技术 炼钢技术 二 古代手工业的成就 1 官营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素称发达 陶瓷业 烧出原始瓷器 烧出成熟的青瓷 烧出成熟的白瓷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出现秘色瓷 出现了五大名窑 汝 哥 定 钧 官 出现青花瓷 种类丰富 出现粉彩瓷 珐琅彩 丝织业 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出现织机 多种丝织品 长安设东西织室 技术高 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品种繁多 花鸟画写实风格 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以苏

3、杭为中心 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春秋战国 开始发展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隋唐 恢复和发展 元朝 明中叶以后 1 民间手工业发展脉络 黄道婆棉纺织技术 两宋以后 艰难发展 部分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花楼机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 民间手工业 艰难经营 材料 明中后期 在著名的纺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 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利用积累的资金 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 开设机房 手工工场 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清朝时 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

4、也增多了 新人教版教材P10 学思之窗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中后期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有何特征 出现这种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民营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机户与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难点突破 资本主义萌芽 难点突破 资本主义萌芽 2 萌芽过程 1 背景原因 3 关系特征 5 缓慢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明朝中后期 在江南地区开始出现 清朝时 继续发展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4 历史地位 只出现在少数的行业 始终未成长为独立的经济力量 代表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反映封建制度的衰

5、落 自主探究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 的束缚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阻碍 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 明清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思想 对外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并使国外市场缺乏 三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 1 从材料一得知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一官营 民营 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材料二 在原始社会后期 手工业种类较少 只有石器 骨角器 陶器 纺织 酿酒 编织部门 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 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 制糖 棉纺织业等部门 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 如制瓷 制糖 矿冶 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 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

6、2 从材料二得知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二是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材料三 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 皮囊鼓风冶铁 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 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 水排提高炉温 北宋用焦炭为燃料 3 从材料三得知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三是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材料四 清代全史 叙述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 明朝 购织机一张 从事纺织业 忻织泞布精良 每一下机 人争鬻之 因此获利甚多 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4 从材料四得知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四是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材料五 在远古时代 中国丝织生产 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 其后逐渐演变为 南盛北

7、衰 迄至宋代 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 尤以苏州 杭州 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5 从材料五得知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五是 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成相应变化 材料六 中国青铜工艺精湛 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 青花瓷 珐琅彩精妙绝伦 令世人赞叹 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 塞里丝 就是 丝国 的意思 6 从材料六得知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六是 长期领先于世界 产品远销海外 享誉世界 1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2 生产部门不断增多 分工日益细化 3 技术不断进步 4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5 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6 长期领先

8、世界 产品远销海外 享誉世界 总结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点 四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 享誉世界 1 西汉起 丝绸和 丝绸之路 2 唐朝起 瓷器外销和 瓷器大国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 陆路为主 海路发端 唐代 陆海并举 全面繁荣 丝绸之路的兴衰 宋代 海路为主 陆路中断 元明 陆路一度恢复 海路再度繁荣并走向衰落 一带一路 英文 TheBeltandRoad 缩写B R 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简称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 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 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 经济融合 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

9、体 总结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长期领先的古代中国手工业 当堂检测 1 2016 福建文综 14 景德镇陶录 记 唐武德中 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 称为假玉器 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 载 景德镇 水土宜陶 宋景德中始置镇 因名 材料反映了 A 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 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 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 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2 2017 浙江文综 16 丝绸之路 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唐以来 海上丝绸之路 被称为 瓷路 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 丝国 C 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

10、有全球化意义 D A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庶人食力 工商食官 国语 晋语 材料二 天子之六工 曰土工 金工 石工 木工 兽工 草工 典制六材 礼记 曲礼 材料三 官府工匠 相语以事 相示以功 相陈以巧 相高以知 管子 小匡 材料四 明初 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 资金充足 设备先进 民窑不过20座 但官窑管理腐败 成本高昂 很快衰弱下去 材料五 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 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 在强制劳动 囚徒式管理下 工匠常常怠工 逃亡和起义 请回答 1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 国家扶持 资金充足 设备先进 经营规模大 分工细密 工匠技术水平

11、高劣势 管理腐败 成本高昂 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材料六 清朝雍正帝谕 朕观四民之业 士之外农为最贵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 将多用工匠 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 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2 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官营手工业相比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有哪些 官营手工业的压制 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市场狭小 购买力低下 材料七 明清时期 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 材料八 万历年间 镇上佣工 皆聚四方无籍游徒 每日不下数万人 3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

12、手工业主导地位 从明朝中叶开始为什么会被民营手工业超越 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 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原料 市场扩大 经营方式变化 提供劳动力增多 材料九 明中后期 在著名的纺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 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利用积累的资金 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 开设机房 手工工场 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清朝时 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也增多了 4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中后期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有何特征 出现这种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何局限 新变化 民营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特征 机户与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 局限于某些地域和行业 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