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11932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北流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北流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北流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北流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北流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北流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北流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新人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北流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B玻璃破碎C冰块融化D铁丝弯曲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酒精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冰块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铁丝弯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

2、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人们常说菠菜中富含铁质,这里所说的“铁质”应理解为()A铁元素B铁单质C铁离子D铁原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菠菜中富含铁质,这里所说的“铁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菠菜中富含铁质,这里所说的“铁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说的“铁质”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2分)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

3、饮料,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外壁就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气体D水蒸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外壁就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解答:解:A、氮气的沸点是196,因此遇到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没有液化,故选项错误;B、氧气的沸点是183,因此遇到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不会液化,故

4、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气体的沸点较低,因此遇到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不会液化,故选项错误;D、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外壁就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气体的沸点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铜制造电线B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C用氧气供给呼吸D用氢气填充气球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进行推测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

5、出来,干冰容易升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解答:解:A、用铜制造电线,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铜的物理性质故错误;B、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故错误;C、用氧气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故正确;D、氢气填充气球,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故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5(2分)我国某些城市因大气污染严重出现雾

6、霾天气现象,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的是()A可吸入颗粒物(PM2.5)BCO2CNO2DSO2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可吸入颗粒物(PM2.5)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B、CO2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C、NO2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D、SO2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6(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用嘴吹灭燃着的酒

7、精灯C在实验室里用品尝的方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D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用剩药品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分析解答;C、根据药品的区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夹持试管的方法分析解答解答:解: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会造成药品污染,错误;B、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错误;C、不能用品尝的方法区分食盐和白糖,错误;D、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操作的知识我,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

8、行7(2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B氧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D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结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氧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

9、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过滤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10、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

11、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2分)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C通电分解水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D可以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考点: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但是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B、根据纯净物概念只有一种物质组成;C、根据通电分解水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分析;D、根据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下陷来解

12、答解答:解:A、元素不讲个数,故A错;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如果含有可溶性物质,就不是纯水,故B错;C、通电分解水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C对;D、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下陷,故D错故选:C点评:明确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了解纯净物的含义,知道硬水的危害及人体也需一定的微量元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3瓶气体的是()A插入燃着的木条B观察气体颜色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石灰水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木条燃烧现象分析;B、根据气体的颜色分析;C、根据气体的气味分析;D、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反应的现象分

13、析解答:解:A、插入燃着的木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的,是氢气;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故A正确;B、氢气、氧气、空气都是无色的气体,通过观察颜色,所以无法区别,故B错误;C、氢气、氧气、空气都是无味的气体,通过闻气味,所以无法区别,故C错误;D、空气、氧气和氢气都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无法区别,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及理论依据,还有空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相关知识11(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