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徐晋麟分子生物学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351185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徐晋麟分子生物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徐晋麟分子生物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徐晋麟分子生物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徐晋麟分子生物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徐晋麟分子生物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徐晋麟分子生物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徐晋麟分子生物学(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一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Flemming W 1882 和Boveri T 1891 分别发现了 mitosis 减数分裂 meiosis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是怎样维持的 一 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 cellcycle S期G1期间期 interphase 细胞周期G2期前期 prophase M期中期 metaphase 后期 anaphase 末期 telophase 蚕豆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 M2 0hG25 0h5 0hG17 5hS 染色单体 chromatids 姐妹染色单体 sisterchromatids 着丝粒 centromere 核仁 nucleole

2、nucleolus 单 nucleoli 纺锤体 spindle 赤道板 equatorialplane 子细胞 daughtercells 子染色体 daughterchromosome 细线期 leptotene 偶线期 zygotene 粗线期 pachytene 双线期 diplotene 浓缩期 终变期 diakinesis 染色粒 chromomeres 同源染色体 homologs 二倍体 diploid 单倍体 haploid 间前中后末 细偶粗双浓 始复而周 端粒 telomeres 联会复合体 synaptonemalcomplex SC SC组型 Karyotype 二价

3、体 bivalent 或四联体 tetrad 单价体 univalent 或二联体 dyad 染色单体 chromatids 交叉 chiasma 单 chiasmata 复 交换 crossovers 三 减数分裂的特点 具有时空性同源染色体配对染色体减半前期长而复杂每个子细胞遗传信息的组合是不同 核型分析中采用的染色体类型 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metacentricchromosome M m 1 1 7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submetacentricchromosome S m 1 7 3 0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telocentricchromosome t 7 0 亚端着丝粒染色体 subt

4、elocentricchromosome st 3 0 7 0随体染色体 satellitechromosome Sat 染色体类型图 MmsmstttTSat 染色体类型 大型染色体 macrochromosome 小型染色体 microchromosome 正常染色体 A chromosome 超数染色体 supernumerarychromosome或B 染色体 常染色体 autosome 性染色体 sexchromosome 湖北贝母的B染色体 湖北贝母的B染色体 染色质的类型 常染色质 euchromatin 异染色质 heterochromatin 组成型异染色质 constitu

5、tiveheterochromatin 兼性异染色质 facultativeheterochromatin 第二节在生活周史中的减数分裂 一 动物的减数分裂2n原始生殖细胞2n2n2n精原细胞2n2n卵原细胞2n初级精母细胞2n初级卵母细胞nn次级精母nn第一极体nnnnnnnn第二极体 第三节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902W Sutton 美 T Boveri 德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性 基因染色体配对AaA分离a自由ABAb组合或abaB 染色体通过间期后是否仍保持了完整结构 几对染色体看起来很相似 它们趋向哪一极否是随机的 各种染色体或多或少都是由相同的材料构成的 它们的

6、功能有无差异 1917CarothersE发现蚱蜢染色体异形配对 heteromorphicpair 1924年布莱克斯利 Blakeslce A 观察了12个品系曼陀罗 Daturastramonium 染色体和表型 结果证实染色体的行为和基因的行为是完全平行的 染色体随机趋向两极 1917 CarothersE 发现 第四节性染色体的发现 1891 德 亨金 Henking H 发现雄蝽2n 10 1 这条不配对的染色体 无以为名 就称其为 X 染色体 1900年麦克朗 McClung C E 等发现了蚱蜢和其它直翅目昆虫的性染色体 1906年威尔逊 Wilson E B 发现昆虫 Pro

7、teror 雌体2n 12 雄性2n 10 1 此条不配对的染色体 他称其为X染色体 1905 斯蒂文斯 Stevens N 在拟步行虫属 Tenebriomolitor 中发现Y染色体 1914 塞勒 Seiler J 根据雄蛾异形染色体的存在和性别的相关性 发现了性染色体 异形染色体 性染色体 第五节性连锁的发现 1906 唐卡斯特 Doncaster L 和雷纳 Raynor G H 发现性连锁 亮白 暗白 暗白 亮白 暗白 亮白 暗白 图2 15两种不同品系鹊蛾 Abraxas 的正交和反交 贝特森研究小鸡羽毛的遗传 1910 摩尔根 Morgan T H 发现性连锁摩尔根的解释能不能

8、为Sutton Boveri学说的直接依据 第六节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据 布里吉斯 Bridges C 发现X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 P白眼 红眼 XwXw X Y 红眼 白眼 红眼不育 白眼 红眼 正常初级例外 X Y 红眼 白眼 红眼可育 白眼 96 正常4 次级例外图2 19果蝇眼色遗传的初级例外和次级例外 布里吉斯的模型比其它模型更具有说服力 1 初级后代的细胞学研究表明雌性为XXY 雄性为XO 证实了布里吉斯的推论 2 次级后代的细胞学研究表明雌性为XXY 雄性为XY 和推理相符 3 例外白眼雌蝇的红眼女儿一半为XXY 一半为XX 和镜检结果一致 4 例外白眼雌蝇的白眼儿子中也将产生例外的后代 这些白眼儿子都是XYY 此也同样得到了证实 布里吉斯的实验最终将W W 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 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有力而直接的证据 使遗传学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