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3507412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怜悯”将像一个在狂风中倘(chng)佯的裸体婴儿,或像一位在空中乱闯的仙童,把这令人毛骨悚(sng)然的行为吹向每一只眼睛,使泪水淹没唉叹。B. 70年来,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革故鼎(dng)新、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在筚路篮缕、胼手胝(d)足的实干中,铸就了改天换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C. 从清裂到柔和本身就足以令人好奇,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那一年的物候(hu)给它注入了怎样的生命力?时光窨(xn)制陈韵,配搭的故事好似永远讲不完。D. 细草芊芊(qin)的绿茵上

2、,沾濡了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屐(j)痕车迹。一切都兴奋到了极点,大概有些狂乱了吧?在这缤纷繁华目不暇接的春天!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作为国内少有的聚焦校园欺凌的少年的你成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电影,创作者不但对校园欺凌现象多层次、全方面的描绘,同时还引发了人们关于心灵救赎的思考。B.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深度融入,积极对接,己迈出前湾新区建设的第一步,搭起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前沿阵地”。C. 大数据运用有助于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应该进一步扩大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的应用研宄,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D.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每

3、天都有无数的照片和视频被上传至网络,任何人都可以用“随手拍”的形式向众人讲述自己眼中的故事,展示自己多彩多姿的生活。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_ , _ 。”(论语)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_ , _ 。(司马迁报任安书)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_ , _ 。(李白蜀道难)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_ , _ 。(姜夔扬州慢)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_ , _ 。(王实甫西厢记)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 阅读下面的一

4、首诗,完成各小题 日出行明张绅东方曈曈日初出,田家少妇当窗织。屋顶树稀窗有光,小姑催起不暇妆。长梭轧轧秋丝密,一日上机催一匹。丁宁小郎慎勿啼,织成令汝穿完衣。日出行,乐府旧题。完衣:没有补丁的衣服。尾句令人联想起北宋张俞蚕妇一诗中的“ _ , _ ”两句。结合全诗,简析诗中的织女形象。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发明丝帛的国家。丝帛,可以做衣裳穿,也可以写字画画。“绘”和“画”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画”的本意是画直线,而“绘”才用彩色,“绘”字是丝字旁,可见是

5、绘在丝帛上的。丝帛质地软而薄,只能用软毫笔勾写线条,再加淡彩。所以,中国画_。西方没有丝帛,后来生产出一种亚麻布,十分粗糙,完全不能用毛笔以线条形式作画,只能用鬃刷蘸蛋清或油调和厚重的颜料半涂半堆地绘。所以,西方油画发展为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日本、韩国、越南等东方国家距中国近,他们的画学的是中国画,用的也是中国的材料,即使他们有材料,最早也是从中国传去的。所以,东西方绘画有根本的不同。这首先是因为_,其次是因为_。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明清世俗文学的审美效果显然与传统的诗词歌赋,有了性质上的重大差异:艺术形式的美感逊色于生活内容的欣赏

6、,高雅的趣味让路于世俗的真实。这条文艺河谷发展到明中叶,便由涓涓细流汇为五湖四海:由口头的说唱发展为正式的书面语言。 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二刻拍案惊奇标志着这种市民文学所达到的繁荣顶点,对近代影响甚巨。它们的选本今古奇观便流传三百余年而历久不衰。 丙正如这个选本的序言所说,这些作品确乎是:“极摩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对当时商业繁荣给封建秩序带来的侵蚀中的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广泛描绘。多种多样的人物、故事、情节都被揭示展览出来,尽管它们像汉代浮雕似的那样薄而浅,然而它所呈现给人们的,却已不是粗线条勾勒的神人同一、叫人膜拜的古典世界,而是有现实人情味的世俗日常生活了。对人情世俗

7、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钦美渴望,对公案(情节复杂的疑难案件)、神怪的广泛兴趣尽管这里充满了小市民种种庸俗、低级和浅薄无聊,尽管这远不及上层文人士大夫艺术趣味那么高级、纯粹和优雅,但它们倒是有生命活力的新生意识,是对长期封建王,国和儒学正统的侵袭破坏。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五湖四海 B浮雕 C津津玩味 D倒是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_ A甲 B乙 C丙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们在谈到机器人的时候总会谈到它对就业的影响,最近有一些研究认为机器人会取代人工。”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杰夫伯恩斯坦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心。他表示,对美国或

8、者其他国家就业最大的危险是公司失去竞争力,到了那个时候所有的工作都是有风险的,自动化机器人可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让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也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很多人说自从引入机器人之后,他们可以雇用更多的人而不是减少人员。”他举例说,美国在2010年经济衰退的时候,也是机器人销量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时候,机器人的出货量达到13万台左右,但是制造业领域的就业数量还在上升,增加了90万个工作机会,技术并没有夺去人们的工作。 杰夫伯恩斯坦认为,当务之急是找到足够多的技术工人满足由机器人带来的新增就业需求。到 2025年,美国可能会有200万个工作岗位找不到相应技术人员,这阻

9、碍了制造业未来的增长,“我们正在积极地构建培训计划,扩大社区、大学或者职业培训机构对工人的培训”。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8月26日)材料二: 日前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 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294亿美元,2014年至2019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3%,而在我国,这两个数字分别为86.8亿美元和20.9%。 作为科技发展前沿的一个领域,又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植。而火爆的机器人产业背后,是人才需求的水涨船高。事实上,国家将发展机器人作为重点支持的方向,已经提供了不少利好的政策保

10、障。但与高速增长的机器人产业相比,相关教育培训机构仍处在摸索阶段,对口专业的开设也刚刚起步,亟待深化产教融合,化解人才瓶颈。 近年来,从工业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从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的广泛应用到医疗、养老、物流、航空等越来越多领域的试水,从单一功能的自动化设备到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的触角不断延仲。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起初是让机器人做人不愿意做的工作,而现在机器人还能做人做不了的工作。从替代人的能力,到拓展人的能力,需要充足的高质量人才,来满足机器人产业日趋多元化、更加高精尖的需求。 一个有意思的悖论是,人类一方面在努力使机器人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丝隐忧:越来

11、越聪明的机器人会不会抢了我们的饭碗? 节选自工人日报2019年8月29日)下列对材料中“机器人”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机器人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B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C机器人种类增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触角不断延伸。 D机器人在变得越来越聪明的同时不会对人类生活带来冲击。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在机器人迅速发展的今天,想办法培养足够多的技术工人满足由机器人带来的新增就业需求是当务之急。 B2014年以来,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规模达86.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越世界平均水平。

12、C要化解机器人产业所需的人才瓶颈,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改变相关教育培训现状,着手考虑开设对口专业。 D机器人从拓展人的能力-做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到替代人的能力-做人做不了的工作,变得越发聪明。根据上述材料,请对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提两条建设性建议。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徐霞客的丛林丛林这个词,在自然界就是树林,丛生着的树木;在佛教里是指僧人聚居的地方一寺院,后来演变成寺院管理。大概出家人总是在远离烟火的地方修行,那里除了树林还是树林。于是丛林,就同时为自然界和精神界所借代,横跨两城而囊括四方。而有一个人,却一生永在这两个丛林里穿行,他就是徐霞客。让我们现在来截取一段他最后的丛林生活。

13、我们现在查到的日期,徐霞客是明崇祯十一年( 1638)12月22日进山的,还带了一个姓顾的随身仆人,就是日记里常提到的顾仆。他这次连续住了30天,每天写一篇游记。后应丽江土司之遨下山,第二年8月又再返回山上,日记续写到9月14日,是为徐霞客游记的最后一篇。两次共考查记录了25寺、19庵、27静室、6阁和两庙。而吃住、供应、交际,几乎全都是在寺院里。 作为旅行文学家他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就是发现自然之美并诉诸美妙的文字,我们至今可与之分享快乐。徐霞客在这里寻奇觅险就连随从、仆人都不敢上的地方,他常一人攀藤附葛,直达绝顶。你看他是这样登上鸡足山舍身崖的:“余攀蹑从之,顾仆不能至。时罡风横厉,欲卷人

14、掷向空中。余手粘足踞,幸不为舍身者。”他去探一个壁上的奇洞,没有路,“见一木依崖直立,少斫级痕以受趾,遂揉木升足之力,半寄于手;手之力半无所寄,所谓凭虚御风,御无所御也。”你看,这简直是练杂技。仅靠在一根直木上砍出的几个印子,只能踩住脚趾,就敢攀岩。而且,你再细细品读“揉木升崖”的那个“揉”字,用得多好。遇有风景好的时候,他则心情大好,“度除夕于万山深处,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 他总是以一种好奇的喜悦的心情观察自然,山水多情,草木有灵。在游记中徐霞客详细描绘了传衣古寺前的一株云南松,主干一丈五尺以上,三人合抱,而横枝却比树干还大,已经开裂,只好筑了一个台子,撑起木桩来保护。它的枝叶从四面披散倒悬

15、下来,在空中如凌空飞舞的凤凰。松后的石坊上有一副对联:“峰影遥看云盖结,松涛静听海潮生。”山中有寺,寺前有坊,坊上有联,而这一切又掩映在一株不知年月的古松之中,这是何等有人文气息的丛林。他慢慢品着这副对联,竟推敲起文字来,“涛潮二字连用,不免叠床之病,何不以声 字易涛字呼?” 徐霞客在山上,记山水,考寺院,研究文学,收集诗文,编鸡山志。每日不是荡漾在山风绿树间,就是浸润在精神的丛林中,足行手记,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人文写真。虽远在深山,却情趣多多。徐曾记某日寺里的早点:“先具小食,馒后继以黄黍之糕,乃小米所蒸,而柔软更胜于糯粉者。”他在山上考查十分辛苦,跋山涉水汗流浃背,抄录碑文,冻僵手指。寺里就请他去洗热水澡。这是一个长丈五,宽 8尺,深4尺之大池,连着一口烧水大锅,要一天才能烧热。先在池外洗擦,再入池浸泡,再擦,再泡,类似现代的桑拿浴。他自觉有趣,“如此番之浴,遇亦罕矣”。 和尚们与他的关系很好,争着、抢着邀他到自己的寺、庵、静室里去住。日记载,那年腊月二十九他在寺里吃过早饭,到街上去买了一双鞋,逛街,又上行二里,到兰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