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证热市场调查报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05606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考证热市场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考证热市场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考证热市场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生考证热市场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考证热市场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考证热市场调查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考证热”市场调查报告随着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我国职业准入制度已经初步确立,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人们择业的“通行证”。而在近几年经济危机的催化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逐渐热衷于考取各类证书,以期能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然而,由于缺乏对自身需求和社会形势的认识,高校大学生极易进入盲目考证的误区。因此,本次调查主要分析了大学生考证的实际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当今大学生的考证观,并就此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期望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证书考试,理性考证。本次调查于2010年12月16日开始,为时半个月,调查总体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在校大学生,采用方便抽样的调查方法,对1

2、0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被调查者也具有很高的随机性。最终回收问卷数为105份,回收率为100%,而有效问卷数为100份,因此有效率达95.24%。其中发放问卷的专业有大气类专业、法学类专业、语言类专业、经济类专业、理工类专业、管理类专业。以下是本次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是否考过证?由调查分析看,有88的高校学生表示考过证书,有12的同学没有参加过考证,但是在这部分同学中有很多准备在将来参加考证。这便说明考取证书是绝大部分高校学生的选择,大学生“考证热”这一现象不是凭空编造,而是有证可寻的。对考证的认识谈到考证,大多数的学生还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能够完全了解“考证”

3、内容的几乎都是大三、大四的学生。数据显示,86%学生认为“考证”就是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一二级和专业证书,有5%的学生对考证完全不了解,而完全了解考证的只占了9%,这就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只对考证了解了个大概,其认识是比较浅显的。另外,女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要略少于男生。大学生可考证书的类型有关信息表明,近年来可供大学生考试的证书已有上百种。主要分为三类:通用型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及普通话证书等;能力型证书,有托福(TOEFL)成绩证书、雅思(IELTS)成绩证书、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证书等;职业资格类证书,包括报关员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师

4、证书、会计资格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书、教师资格证书、驾驶证等。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从考证类型方面看,被调查者中大部分同学都是一人持有多本证书,其中持有英语类证书的占85%,计算机相关证书的占71%,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占42%,此外,持有驾驶执照的也占35%。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证书作为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要求和企业的准入资格要求,所以成为了考证首选。专业证书因在求职中比较重要,所以仅次于基础类证书,而出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大学生也开始选择一些和自己兴趣有关的证书以及驾驶证。考证的目的和原因在被问及考证的目的与原因时,有71%的同学认为是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筹码,希望自己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5、;有16%的同学选择了听从学校和家长的安排;有5%的同学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去考证,有8%的同学是盲目跟风,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都在考,而如果自己没考的话就落伍了。因此大多数的学生考证都是迫于就业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毫无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只能选择考证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期望在众多的证书中能有几个对自己今后的顺利就业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受家庭、学校或是周围同学影响的也占了13%之多,这就使考证的效果大打折扣。但总的来说,大学生参加考证目的性较强。由以上分析可见,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增加了学生对考证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考证的盲目性。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与社会上人才需求矛盾的加剧,就业危机不断加

6、大。作为面对危机的主体,众多大学生已失去了自己既定的方向。中国青年报曾作过关于就业压力的调查,共有1431人参加调查。结果发现,92.94%的学生存在就业压力,77.5%的学生在找工作期间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可见,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给就业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酿造了大学生的“考证热”现象。考证花费考证的热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则是众多证书考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遍布高校的大大小小的考前培训班都在忙着招生,这些培训班的广告铺天盖地,动不动就以“通过率百分之八十”“命题专家权威授课”“内部辅导资料”等宣传语进行宣传,“连续五年保持高过关率”“重庆地区考证通过率最高纪录”等口号更是让人心动

7、。而在国家关于某些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中,要求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所以有些证书报名的同时也就需要参加相关的培训班。由调查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在考证上花费500-1000元的人数是最多的,占了40%,而在0-200元的只占了8%,是所占比例最少的。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在考证花费数据统计中,所花500元以上的人数占了六成以上,可见考证的费用对大学生的经济状况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而大多数学生考证的费用都是父母给提供。同时考证不仅需要一定的财力投入,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7%的学生偏重考证,会减少专业课学习的课余时间,34%的学生会偶尔占上课时间来备考相关

8、证书,4%的学生会完全利用上课和课余时间备考相关证书。也就是说,会为了考证而忽视专业课的学生占了55%,有一半之多,而大部分课余时间用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只占了45%。考证效果从调查中发现,对于考证效果而言,69%的学生对所考证书的相关能力或知识是一般性了解且有些模糊,甚至11%的学生考过就忘,根本没有掌握相关能力或知识,而只有20%的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及技能,这就说明所考证书对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效果不显著。此外,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如果企业不重视证书,他们有可能就不会去考。这种目的性考证,致使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最终导致考证效果微乎其微。正确对待考证的建议和对策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9、首先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好具有规划性的职业准备工作。其次要认清证书实质,注意证书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在端正并明确考证动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考证,正确对待考证培训,控制考证费用,最后在考证时要认真努力准备,考证后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科学地利用“就业压力”引发学生的求学欲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规划个人发展的环境;做好就业指导的整体规划工作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工作。面对社会上各种考证诱惑,学校应加强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考证盲目跟风的现象,教育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专业学习上,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考证类型。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针对“考证”现象,市场化的择才标准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合理选择人才并注重引导。实际上,市场供求机制也适用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市场需求应与学校培养相结合,充分利用大学生人才资源,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附件:包括原始数据和调查问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