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石龙三中中考化学 选择题专题复习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0548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石龙三中中考化学 选择题专题复习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广东省东莞石龙三中中考化学 选择题专题复习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石龙三中中考化学 选择题专题复习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石龙三中中考化学 选择题专题复习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石龙三中中考化学 选择题专题复习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淡化 B氢气吹肥皂泡 C煤燃烧 D干冰升华 2.下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钟乳石的形成 B.制取食盐晶体 C.蒸发食盐水 D. 用洗涤剂洗餐具3.小刚同学在家所做的下列家庭小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4.下列能量的获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太阳能路灯 B燃煤取暖炉 C.水利发电站 D.风力发电站5.下面O2和CO2的性质或用途的自述中,错误的是( )A B C DCO2光合作用中少不了我!O2我能使潮湿的钢铁锈蚀CO2灭火常常派我

2、参加哦!O2我有可燃性,可以燃烧!6.“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7.下列物质的哪项是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 )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中央大街两侧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C.青铜受热融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9.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A.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烟尘 B.建筑施

3、工导致尘土飞扬C.生活垃圾的焚烧产生有害气体 D.生物的腐烂放出一氧化碳10.稀有气体的用途越来越广,以下用途,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的是( )A.利用氦气填充气球 B.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C.利用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D.利用稀有气体制照明光源水11.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C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D.久置在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1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制霓虹灯 B.塑料吹拉成塑料薄膜C.石墨作电池的电极 D.葡萄糖给病人补充能量13.下

4、列图示中物质的用途与相应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冷冻麻醉 B.一氧化碳作燃料C.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15.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制霓虹灯 B.塑料吹拉成塑料薄膜C.石墨作电池的电极 D.葡萄糖给病人补充能量16.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B.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C.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17.

5、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 080C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18.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钱永健等发明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这项发明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带来一场革命,对我们理解绿色荧光蛋白如何发光作出了贡献。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一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一COOH,具有酸的性质)。该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钾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钾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钾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钾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