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版2020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17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无答案2020072429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04518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专版2020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17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无答案2020072429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专版2020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17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无答案2020072429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专版2020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17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无答案2020072429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专版2020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17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无答案2020072429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专版2020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17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无答案2020072429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专版2020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17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无答案202007242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专版2020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17质量守恒定律学案无答案202007242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7 质量守恒定律考点概况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与理解。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命题把握能力要求: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的认识、理解和简单计算为主。 命题角度:1结合表格数据或坐标图数据考查待测物数值、物质类别、反应类型及参加反应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等(以选择题形式考查)2综合考查(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考查)指点迷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是理解化学反应前后的可变量与不可变量及适用范围,根据反应前后原子质量、数目、种类守恒可推断化学式、推算生成物中的组成元素及质量等。【知 识 回 顾】1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微观解释:(1)五个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

2、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2)两个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改变。(3)一个可能改变: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2解答表格型应用题的三大步骤:第一步 未知物质的测定 根据反应前后总物质的质量不变列出等式,求出未知物的质量。第二步 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的判定反应后质量增加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未参与反应的物质。第三步 根据反应特点确定反应类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确定反应为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一变多为分解反应,多变一为化合反应。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易错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

3、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3给出反应物的质量,判断生成物的质量时要分析反应物是否全部参与反应,没有参与反应的,不能计算在内。 【核 心 题 组 训 练】1(2020毕节)下列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C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D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2(2020兰州)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7.62.00.20反应后的质

4、量(g)3.2X5.80.4AX=0.4B丁一定是单质C甲和乙是反应物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3(2020湘潭)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4(2020邵阳)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5(2020贵阳)从“宏观”和“微观”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

5、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C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该反应中分子、原子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6(2020邵阳)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M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B只含有C、H元素C含有C、H、O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7(2020永州)将16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6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12 g C和8 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1B21C31D418(2020怀化)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

6、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6.414.03.21.0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10.07.2x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Bx=3.2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d一定是催化剂9(2020漳州)如图表示四种物质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是( )反应前 一段时间后Aa+bc+dBca+bdCa+bcDca+b10(2020常德)某有机物6.0 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 g二氧化碳和10.8 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

7、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11(2020天水)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化学为化合反应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此反应中乙物质和丁物质的质量比为32D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12(2020黄冈)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实验1、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试验1 试验2稀盐酸铜丝AgNO3溶液50g 20g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_,当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的现象是:_,图中所示称量的质量是_g。(2)实验2中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的现象:_,可得出的结论是:_。13(202

8、0福州)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填标号)。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氧化铜溶液(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g。(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_。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_。14(2020衢州)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_变化。(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_,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