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筏板基础砼施工方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499995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筏板基础砼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体积筏板基础砼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体积筏板基础砼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体积筏板基础砼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体积筏板基础砼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体积筏板基础砼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筏板基础砼施工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东西长103.5 m南北长14.5 m,筏板基础厚0.9 m,砼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S6,混凝土中掺入10UEA。设0.8米宽后浇带两道,埋置高度距筏板基础底0.6 m,后浇带混凝土在两侧混凝土浇筑两个月后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砼强度等级C35。混凝土浇筑量约1270m3,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二、施工准备工作: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1、材料选择(1)水泥:本工程采用为 32.5#普通硅酸盐水

2、泥,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10-20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的温升。(3)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3。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4)外加剂:外加剂有减水剂、膨胀剂、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混凝土,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

3、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掺加减水剂、膨胀剂对降低水化热峰值、混凝土的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2、混凝土配合比(1)混凝土采用由搅拌站供应的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2)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3、现场准备工作(1)模板基础底板外侧四

4、周砌筑240厚砖墙,砌筑的高度、位置及垂直、平整度要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规定,然后用1:2水泥砂浆在砖墙内侧找平,外侧在砼浇筑前应完成回填土。采用聚乙烯丙纶卷材防水,在卷材防水层上抹1:3水泥砂浆(至少养护干燥3d)作筏板基础外侧模板。筏板基础上的预留电梯井、集水坑部位当采用木模板支模时,考虑到坑井部位混凝土厚度较厚,为保证坑井部位模板不因砼的浇筑和振捣而产生上浮,宜分段支模先浇筑垫层,再浇筑筏板混凝土,可保证有效尺寸。(2)钢筋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料场进行,筏板基础的主筋均采用机械连接,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后进行柱、墙插筋施工,柱、墙插筋应保证位置准确,然后组织一次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

5、土。浇筑前将基础底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3)保温材料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所需的塑料薄膜、草席、麻袋等物资应提前准备好。(4)供电项目经理部应与建设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用。(5)人员安排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基础底板采用整体施工的方法。2、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拌制泵送混凝土的混凝土搅拌站(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所采用的混

6、凝土搅拌机亦需符合规定,满足要求。拌制泵送混凝土前应全面检查原材料的质量,一定要符合配合比设计提出的要求,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的规定对原材料进行计量,并应根据原材料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混凝土搅拌时的投料顺序,如配合比规定掺加粉煤灰时,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投料,外加剂的添加时间应符合配合比的设计要求,且宜滞后于水和水泥。泵送混凝土的最短搅拌时间应符合预拌混凝土中的有关规定,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保证制备好的混凝土拌合物有符合要求的可泵性。(2)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300的墙体上,并设3止水钢板。详见结施2地下室外墙水平施工缝做法。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

7、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后浇带应严格按设计要求两个月后浇筑,浇筑时应以原设计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养护28d。(3)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斜面分层:“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混凝土泵车输送管自东南角接入基础坑,所以混凝土的浇筑顺序由轴向东(即西施工段)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自下而上连续浇筑,每层厚度300500,按一个方向向前推进直至与相邻浇筑区域相接。确保每层混凝土在初凝前被上一层混凝土拌合物覆盖并振捣密实成为整体。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

8、的间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即在己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12短插筋,长度1米,间距50mm,呈梅花形布置。同时将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或麻袋覆盖保温。混凝土浇筑时在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23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底板内会斜向流淌,1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1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宜为400左右,振捣时间宜为1530s。考虑到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3、混凝土

9、养护(1)混凝土浇筑及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上面覆盖二层草席或麻袋。(2)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3)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4)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4、混凝土试块留置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500m3以下留置2组,1组标养,1组同条件养护,养护28d,每增加250500 m3增留2组。四、主要管理措施: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进行检验

10、,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要注意各项原材料的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2、在混凝土搅拌站设专人掺入外加剂,掺量要准确。3、施工现场对泵送混凝土要不定时进行检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土量是否相符。同时严禁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临时加水。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4h。5、试验部门设专人负责测温及保养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6、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础内的杂物清理干净。7、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的管理,试块拆模后及时编号并送入标养室进行养护。五、主要质量标准要求:1、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

11、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后浇带、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4、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压力与混凝土的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5、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含碱量应符合设计要求6、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7、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8、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其允许偏差为5mm。9、底板结构允许差(mm):轴线 15标高 10电梯井宽 25预埋件 5六、成品保护:1、泵管跨越模板及钢筋时应搭设马道。泵管下应设置木枋,不准直接摆放在钢筋上。2、混凝土浇筑振动棒不准触及钢筋、埋件等。3、测温管应妥为维护,防止损坏。4、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之前不准踩踏。5、混凝土表面裂缝处理:裂缝宽0.2mm非贯穿裂缝可将表面凿开3050mm三角凹槽用掺有膨胀剂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修补。贯穿性或深裂缝宜用化学浆修补。七、安全环保措施:1、所有机械设备均需高漏电保护。2、所有机电设备均需按规定进行试运转,正常后投入使用。3、基坑周围设备围护栏杆。4、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动力,照明线设专用电杆架空敷设。5、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着绝缘靴和手套。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