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33499712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鲁教版必修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会应用地形图 一 二 三 一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1 地形图 1 概念 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 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 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 2 表达方式 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3 作用 反映地面实际高度 起伏状况 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 一 二 三 2 等高线的特征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二 地形图的判读 一 二 三 思考讨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平原 山地 高原的等高线各有什么特征 提示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相对高度较大 等高线密集 河谷转折呈 V 字形 高原 海拔高 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处十分密集

2、 而顶部明显稀疏 一 二 三 三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1 判读技巧 判读时应重点注意剖面线的起点 终点 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转折点等 2 作用 直观显示地势起伏状况和地面坡度陡缓 3 绘制步骤 1 绘剖面图的水平基线 2 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 画出纵坐标 规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 3 从剖面线与等高线所交各点向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作垂线 根据各点对应的高度对照剖面图的纵坐标 标出相应的点 4 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一 二 三 思考讨论如何确定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提示 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地形图比例尺一致 确定垂直比例尺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 若剖面线所穿过地区的等高线的高

3、度差较小时 垂直比例尺可适当大些 若高度差较大时 垂直比例尺可适当小些 第二 考虑绘制图幅的范围 不要将图画到图幅以外区域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相关计算问题导引地形图能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 起伏状况 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 单位 米 示意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 图中AB线 CD线和F地 可能表示的地形分别是什么 提示 AB线表示山脊 CD线表示山谷 F处是山峰处的低洼部分 可能是火山口 2 E处属于哪种地貌类型 提示 陡崖 3 该图所示区域以哪种地形为主 提示 该图所示区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 500米之间 且等高线稀疏 坡度较缓 属于丘陵

4、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1 常见地形的等高线形态首先要弄清不同的地形地貌及同一地形地貌的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图上的特点 尤其是缓坡与陡坡 山脊与山谷 鞍部与陡崖的等高线特征 如下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2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问题 1 两点间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两点间的数值差 有如下三种情况 如果两点都在等值线上 则两点数值确定 数值直接相减 如果一点在线上 一点不在 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 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 为一范围 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 如果两点都不在线上 则数值都为一范围 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

5、范围 若等值线重合 如等高线的陡崖处 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 公式如下 探究一 探究二 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 H M H M d M为陡崖处汇集的等高线最大值 d为图中的等高距 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 h m d h m m为陡崖处汇集的等高线最小值 d为图中的等高距 陡崖的相对高度 H n 1 d H n 1 d n为陡崖处汇集的等高线条数 d为图中的等高距 如图中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为400米 H 500米 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为100米 h 200米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H 400米 探究一 探究二 2 两地坡度 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两地间的水平距离 如下图A B两地的坡度可表示为P h s

6、探究一 探究二 3 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 其中心高度判断规律是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如下图中A点的海拔低于10米高于0米 B点的海拔高于20米低于30米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1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1 关于上图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甲 乙两山峰相对高度为2470米B CD是山谷 EF是山脊C H在西南坡上 阳光充足D H地比B地降水多 2 图中 有一处陡崖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 高差可能有 A 101米B 198米C 298米D 601米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 1 读图析图 第 1 题 甲 乙

7、两山峰相对高度为1320 1150 170米 结合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 CD凸向低值区 为山脊 EF凸向高值区 为山谷 结合指向标判断 H在东南坡 图中显示H处在来自海洋水汽的迎风坡 降水较多 而B处在背风坡 故H地的降水多于B地 B地晴天多 阳光更充足 第 2 题 图中G处为陡崖 适合攀岩运动 该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叠 等高距为200米 则陡崖相对高度应大于200米 小于600米 故选C项 探究一 探究二 2 思路展示 1 仔细读图提取有效信息 甲 乙均为山峰 G处为陡崖 CD为山脊线 EF为山谷线 根据指向标的方向 海洋在陆地东侧 风向为东南风且从海洋吹向陆地 H位于迎风坡 B位于背风坡 2

8、根据山峰的海拔 计算二者的相对高度 3 根据公式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4 逐项分析 综合判断地形类型 方向 降水等信息 3 技巧归纳 要抓住等高线的特征 尤其是等高线的弯曲状况 判断地形类型 答案 1 D 2 C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问题导引为了对某一地形区进行研究 通过判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 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 图中a b两点表示什么含义 提示 剖面图的转折点 2 从图中可以看出 c 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高差大 地形起伏大 坡度陡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

9、骤1 第一步 定线 确定需要绘制的剖面方向 并画出剖面基线 如下图所示的PQ线 探究一 探究二 2 第二步 描点 描出剖面基线PQ与等值线 等高线 等深线 的所有交点 如图所示A点到M点 3 第三步 建坐标 作水平辅助线 纵坐标表示高度 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根据纵坐标数值作出相应的水平线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水平比例尺的5 10 15 20倍 倍数越大 起伏越明显 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 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P Q 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 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 绘出纵坐标 4 第四步 作垂线 从剖面线PQ上的各控制点向横坐标引出垂线 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 确定剖面图中各点的位置

10、如图所示A 点至M 点 5 第五步 连线 用平滑曲线从P 点一直连到Q 点 即得PQ线的地形剖面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2 导学号11690044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1 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 依据图中甲 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探究一 探究二 2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 b c 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 该地应选在 A a处B b处C c处D d处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 1 读图析图 第 1 题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规律可以看出

11、 从甲处向乙处依次经过山谷 山脊 山谷 山脊 山谷 其中从甲处向乙处的第一个山脊坡度和缓 高度略低于400米 由此可以判断C正确 第 2 题 注意题中所限制的条件是 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 即居民点靠近河流分布最好 图中a处位于山谷中 最可能发育有河流 符合题目所要求的条件 探究一 探究二 2 思路展示 1 想要判断甲 乙两处连线绘制的剖面图 必须明确图中甲 乙两地高度及两地之间的高低起伏状况 2 题中的设问关键是 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 因此该地应选在地势较低且靠近河流的地方 3 技巧归纳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一般需要考虑两个端点的海拔 最高点和最低点及其他地势起伏转折点的位置和海拔 在

12、不同端点中间的地势起伏趋势 答案 1 C 2 A 1 234 56 2015 北京东城期中 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 单位 米 完成第1 2题 1 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 东北 西南向B 东西向C 西北 东南向D 南北向2 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 上 下部均陡峭B 上部较陡 下部较缓C 上 下部均平缓D 上部较缓 下部较陡 1 234 56 解析 第1题 根据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判断山脊的位置 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 可以用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的方法判断方向 根据其走向 判断山脊为东北 西南向 第2题 等高线密集 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 坡

13、度平缓 图示山体主峰西北坡等高线上密下疏 答案 1 A2 B 1 234 56 3 下面四幅等高线图 其等高距相同 表示的坡度最大的是 解析 由图可知 四幅图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 等高距相同 则坡度与比例尺有关 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大 A图比例尺最大 因而坡度最大 答案 A 1 234 56 导学号11690045 2015 湖南张家界高一检测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 单位 米 读图 完成第4 5题 4 图幅范围内的最大高差H可能为 A 1500 H 2000B 1000 H 1100C 1400 H 1500D 1950 H 2000 1 234 56 5 下面四图中 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30 纬线从

14、106 5 至107 的地形剖面的是 A B C D 1 234 56 解析 第4题 读图可知图中海拔最高处为1500 2000米 最低处为0 500米 题干要求最大高差 所以选D项 第5题 由图中纬度30 所经过的等高线可知 西边起点在500米以下 可以排除 和 106 5 107 经线在纬度30 地区之间的距离为40多千米 故 错误 答案 4 D5 C 1 234 56 6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 地质 植被 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234 56 1 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 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 同学们在选择夜晚宿营地时 A B C D四地应选择哪一处 并说明理由 3 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处火情瞭望台 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 为什么 4 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 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哪条 某同学因私自外出 在B处迷了路 请你给他指出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5 E处为什么能发展为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