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图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95178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图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图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图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图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图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图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地理教研活动。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一、 说教材1、 本节教材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

2、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过程与方法: 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3、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4、 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

3、学生年龄偏小,对所经历现象跟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相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总结出来。二、 说教法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问题的设置和填图练习,最后达到在图上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互动时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三、 说学情、学法1、 学生特点分析从年龄

4、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 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四、教学流程(我这节课在多媒体教室完成)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各大地形区”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首先让学生对地形有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接着复习两个概念:地形和地势。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那么,中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很自然的导入新课。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讲述这部分知识时,并没有急于要

5、求学生读图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那样学生在读图时就会很盲目,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入手点,也就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让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同时打出一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即有事可做,又不会东闯西撞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完成这一组读图题,不知不觉沿着老师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中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的结论。那么,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简单例子解释什么是剖面图,学生会想到比方说切蛋糕,切苹果等,这样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了。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在

6、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这种由平面到立体的认知过程完全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读图、画图会很顺利地得出中国地势另一特征阶梯状分布。到此中国地势特征就分析出来了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2.1、2.2看一看。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让学生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把三级阶梯的界线填在教材23页空白图上,并请两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这样边做边记忆,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学生读

7、图、用图能力。明确了阶梯的界线,阶梯内部是什么样状况呢?学生继续“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列表比较法,通过对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4、课外延伸,学以致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第几阶梯,所在区域是什么颜色,说明海拔高还是低?这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学以致用。5、合作交流,熟悉国情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这是本节的难点,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讨论四个问题: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

8、大屏幕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图片,便于学生理解。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我让学生想想哪些诗或歌词里面有描写我国江河向东流的,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歌曲入手,激发学生在兴奋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对于这个难点的突破我给学生展示虎跳峡、壶口瀑布急流图片得出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然后展示我国几座大型水电站图片。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降低了难度。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会想到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这时老师就要告

9、诉同学们,看待事物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之间是高大的山脉,这些山脉就成为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6、拓展延伸,学以致用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势不是这样,比如“东部高,西部低”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根据时间把握展开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参考答案:气流难以深入内陆,干旱面积扩大;河流自东向西流;交通不便,不利对外交流;)以上这几个问题根据难易程度选不同层次的学生回

10、答。让学生就我国的地势展开讨论,分析我国地势的利弊,既培养了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熟悉了国情。7、整合练习,转化能力 接着做一个整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8、课堂小结,交流评价最后以学生谈收获结束本课. 反思: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两个特点。1、 参与性:参与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体现的一种方式,在本设计中,我尽量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参与、表现。2、 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设计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小组合作才能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体现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设计中学习资料来源广,涉及教材、地图册、网络以及现实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注重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以上是我对地势和地形一节的说课设计,希望今天的说课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批评指正。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