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9.拿来主义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93908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9.拿来主义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9.拿来主义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9.拿来主义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9.拿来主义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9.拿来主义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9.拿来主义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9拿来主义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填空。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共有三部小说集,分别为、。另外,鲁迅还创作了两部散文集,分别为、。答案:鲁迅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自诩()吝啬()()国粹()残羹()冷炙()()进脑()()头答案: 蹩髓孱3.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答案:本文谈的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4.初读课文后,请思考:本文为什么要以“拿来主义”为题?答案:“拿来主义”就是本文的核

2、心论点。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拿来主义一开始开头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A.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C.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D.拓宽思路,使文章产生波澜。解析:本文是一篇思路严密的驳论文,开头写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否定,就为下文正面论证“拿来主义”作了铺垫,逻辑思维上属于因果论证的思路。答案:B2.“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A.反映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B.中国人信奉“小国寡民”的思想,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

3、来”。C.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D.反映有些中国人对外国人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排外思想。解析:“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是说闭关主义者对待外来文化的一贯做法和态度,只有C项表述最准确。答案:C3.对以下句意理解正确的有()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B.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C.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D.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

4、子。(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解析:B项中作者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实际上是说“送去主义”者既不丰富,也不大度。答案:ACD4.下面一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A.比喻论证B.对比论证C.类比论证D.举例论证解析:此处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结果是使国人沦为亡国奴,就像佳节大典之际磕头讨喜的小孩子,只能得到主子的施舍以维持生计。此处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说理方法。答案:A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长歌当哭得当当天B.无缘无故变故事故C.博而不精精华酒精D.举一反三举例列举解析:

5、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分别为:A项,当作/适当/事情发生的时间。B项,原因/事情、事故/故障。C项,精通/精粹/提炼出来的精华。D项,举出/举出/举出。答案:D6.“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解析:这句话极具讽刺效果,活画出“送去主义”者卖国求荣的丑态,“几张古画和新画”属借代,“大师”“发扬国光”属反语,“发扬国光”是引用“送去主义”者的反动论调。答案:借代、反语、引用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

6、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

7、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1.从节选的这一部分来看,“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话,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各起什么作用?答案:内容

8、上:以简要的语言明确了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遗产,即要通过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完全自主地来进行选择,这是全文的基本观点。结构上:承上启下,主要起领起以下两段论述的作用。2.节选的第二段中,鲁迅先生用“孱头”“昏蛋”“废物”三个形象,尖锐而生动地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请说说他们的态度各是怎样的?(各用四个字来说明。)答案:不敢接受;全盘否定;全盘吸收。3.节选的第三段中,“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它们又有区别,请说说它们指的是糟粕中的哪一部分?答案:文化遗产中在内容方面糟粕与精华互见、需要区别对待的部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关于

9、“精神”近来于报刊浏览得少了。每天晚上看看电视,渐渐觉得“精神”多了起来。说“精神”多起来,远的不论,去年夏秋开始是一阵“亚运精神”,这一阵随着亚运会结束,亚运村交付北展总公司经营,而“亚洲雄风”风流云散,不大有人再提了;又听说要发扬“民航精神”以至“运七精神”;同时,纪念学习雷锋运动28周年,三月份重提“海迪精神”,配合影片焦裕禄发行,“呼唤焦裕禄精神”。张海迪癌症开刀,又一次战胜死神,“海迪精神”更见光辉。报载现在成立了一个“延安精神研究会”,刚刚开过盛会不久,依我的理解,延安精神中自然包括了“南泥湾精神”,不知这个研究会下是否设有“南泥湾精神”以及其他精神的分会。还有人撰文阐述“西柏坡精

10、神”,不知这些精神比起“井冈山精神”来何所后先。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真有一点精神就很不错,也很不容易,没想到现在有了这么多“精神”,如果没有点精神准备,怕会无所适从,因为这个“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过于庞大,子系统支派杂出,仰之弥高,叹为观止。记得孙中山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言去世后,每逢集会,讲话中流行一句曰:“总理精神不死。”有个新军阀临会训示,最后高呼:“总理不死。”满场愕然;听了亲信侍从悄声提示,连忙补充:“还有精神!”一时传为笑柄。可见精神两字成为口头禅,是早有的事,甚至可以从那个军阀所在的民国年间,溯源到宋明以上。这也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一脉

11、。说是包袱,则要清理;说是财富,也当点清。文天祥正气歌所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正气就是一种精神。而精神之为气也,或氤氲于庙堂之上,或沆瀣于寰宇之中,捉之无物,视之无形,仿佛凌虚蹈空,形诸言语。也最容易成为空话。相信这种精神万能,不过是以为空话万能。以为空洞的精神说教能化为精神凝聚力或者其他物质力量,也是一厢情愿;因为所谓“精神变物质”。不但要有一定的条件,且要看那是什么精神,那精神有没有物质基础,是否来自过去的社会实践并经得起当年实践的检验。光是叨咕这“精神”那“精神”,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终于好精神即正气不见发扬,坏精神即邪气占了上风,此中消息,倒是该反省一下的。还是毛泽东的语言朴素

12、,“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诚然是不刊之论。人若没有精神,就成了行尸走肉。我相信中国人民就总体说是有这“一点精神”的,它无须借助于玄言妙理、术语名词,不是徒托空言、清谈“精神”者所有,而是基于常情常识、代代相传,时见熠耀。亲爱的小读者,你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亲爱的大读者,你心中能没有这种精神吗?4.第一段中画线的两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讽刺了哪些现象?答案:(1)运用假设的方法讽刺形式主义的烦琐与荒谬。(2)运用反语讽刺某些人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过是脱离实际的流于形式的空头理论、空头政治,它严重地脱离群众,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没有人会照着去做。5.这篇杂文有三处引用:新军阀闹笑话、文天

13、祥正气歌、毛泽东的话,请分别说明这些引用的作用。答案:(1)讽刺有些提倡什么“精神”的人没有真心诚意,而且自己对这种“精神”就没闹清楚。(2)说明不务实,“精神”最容易成为空话。(3)运用毛泽东的话正确阐明自己的主张。6.作者对新闻媒体不断提倡某种“精神”的做法,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评析?请写出内容要点。答案:(1)实质:说空话。(2)原因:求形式,走过场,缺乏正确的动机。(3)根源:民族落后性。(4)危害:正气不见发扬,邪气占了上风。7.作者认为人应有的一点精神应是“基于常情常识、代代相传、时见熠耀”的,请对此做出具体解释。基于常情常识:代代相传:时见熠耀:答案:符合群众利益和客观规律。符合中华

14、民族的精神传统,具有强大生命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深层探究8.鲁迅先生在本文中,明确指出对待外国或古代的文化遗产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一观点在今天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想发展与创新,必须借鉴古代的、国外的有用的经验。对于如何“拿来”,你有自己的看法吗?请谈一谈。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高考链接9.(2010高考辽宁卷,22)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流星雨”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摩擦。流星雨发出的光亮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流星雨如下雨一般。答案:流星雨是流星群在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如同从一点迸发的焰火般的光亮而又状如下雨的一种自然现象。4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