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中语文近代名作阅读精选 张承志《清洁的精神》素材.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91930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中语文近代名作阅读精选 张承志《清洁的精神》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中语文近代名作阅读精选 张承志《清洁的精神》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中语文近代名作阅读精选 张承志《清洁的精神》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中语文近代名作阅读精选 张承志《清洁的精神》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中语文近代名作阅读精选 张承志《清洁的精神》素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中语文近代名作阅读精选 张承志《清洁的精神》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中语文近代名作阅读精选 张承志《清洁的精神》素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清洁的精神 张承志 这不是一个很多人都可能体验的世界。 而且很难举例、论证和顺序叙述。缠绕着自己的思想如同野草,记录也许就只有采用野草的形式-让它蔓延,让它尽情,让它孤单地荣衰。高崖之下,野草般的思想那么饱满又那么闭塞。这是一个瞬间。趁着流矢正在稀疏,下一次火光冲天的喧嚣还没有开始;趁着大地尚能容得下残余的正气,趁着一副末世相中的人们正苦于卖身无术而力量薄弱,应当珍惜这个瞬间。 (一) 关于汉字里的洁白,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不加思索、不以为然,甚至清洁可耻、肮脏光荣的准则正在风靡时髦。洁,今天,好像只有在公共场所,比如在垃圾站或厕所等地方,才能看得见这个字了。 那时在河南登封,在一个名叫王城岗

2、的丘陵上,听着豫剧的调子,每天都眼望着古老的箕山发掘。箕山太古老了,九州的故事都是在那座山上起源。夏商周,遥远的、几乎这是信史仅是传说的茫茫古代,那时宛如迎在眼前又无影无踪,烦恼着我们每个考古队员。一天天地,我们挖着只能称做龙山文化或二里头早期文化的土,心里却盼它属于大禹治水的夏朝。感谢那些辛苦的日子,它们在我的脑中埋下了这个思路,直到今天。 是的,没有今天,我不可能感受什么是古代。由于今天泛滥的不义、庸俗和无耻,我终于迟迟地靠近了一个结论:所谓古代,就是洁与耻尚没有沦灭的时代。箕山之阴,颖水之阳,在厚厚的黄土之下压埋着的,未必是王朝国家的遗址,而是洁与耻的过去。 那是神话般的、唯洁为首的年代

3、。洁,几乎是处在极致,超越界限,不近人情。后来,经过如同司马迁、庄子、淮南子等大师的文学记录以后,不知为什么人们又只赏玩文学的字句而不信任文学的真实-断定它是过分的传说不予置信,而渐渐忘记了它是一个重要的、古中国关于人怎样活着的观点。 今天没有人再这样谈论问题,这样写好像就是落后和保守的记号。但是,四千年的文明史都从那个洁字开篇,我不觉得有任何偏激。 一切都开始在这座低平的、素色的箕山上。一个青年,一个樵夫,一头牛和一道溪水,引来了哺育了我们的这个文明。如今重读逍遥篇或者史记,古文和逝事都远不可及,都不可思议,都简直无法置信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野。山势非常平缓,从

4、山脚拾路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抵达箕顶。山的顶部宽敞坦平,烟树素淡,悄寂无声。在那荒凉的箕顶上人觉得凄凉。在冬天的晴空尽头,在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远影。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我在那个遗址上挖过很久,但是田野发掘并不能找到清洁的古代。 史记注引皇甫谧高士传,记载了尧舜禅让时期的一个叫许由的古人。许由因帝尧要以王位相让,便潜入箕山隐姓埋名。然而尧执意让位,追许由不舍。于是,当尧再次寻见许由,求他当九州长时,许由不仅坚辞不从,而且以此为奇耻大辱。他奔至河畔,清洗听脏了的双耳。 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

5、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 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 所谓强中有强,那时是人相竞洁。牵牛的老人听了许由的诉说,不仅没有夸奖反而忿忿不满:你若不是介入那种世界,哪里至于弄脏了耳朵?想在你洗耳不过是另一种钓名沽誉。下游饮牛,上游洗耳,即然你已知道自己双耳已污,为什么又来弄脏我的牛口? 史记伯夷传中记道: 尧让天下於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这座山从那时就同称许由山。但是在我登上箕顶那次,没有找到许由的墓。山顶是一个巨大平缓的凹地,低低伸展开去,宛如一个长满荒草的簸箕。这山顶虽宽阔,但没有什么峰尖崖陷,登上山顶一览无余。我和河南博物

6、馆的几个小伙子细细找遍了每一丛蒿草,没有任何遗迹残痕。 当双脚踢缠着高高的茅草时,不觉间我们对古史的这一笔记录认起真来。司马迁的下笔可靠,已经在考古者的铁铲下证实了多次。他真的看见许由墓了吗,我不住地想。箕顶已经开始涌上暮色,视野里一阵阵袭来凄凉。天色转暗后我们突然感慨,禁不住地猜测许由的形象,好像在蒿草一下下绊着脚、太阳一分分消隐下沉的时候,那些简赅的史料又被特别细致地咀嚼了一遍。山的四面都无声。暮色中的箕山,以及山麓连结的朦胧四野中,浮动着一种浑浊的哀切。 那时我不知道,就在那一天里我不仅相信了这个古史传说而且企图找寻它。我抱着考古队员式的希望,有一瞬甚至盼望出现奇迹,由我发现许由墓。但箕

7、顶上不见牛,不见农夫,不见布衣之士刚愎的清高;不仅登封洛阳,不仅豫北晋南的原野,连伸延无限的中原大地都沉陷在晚暮的沉默中,一动不动,缄口不言。 那一天以后不久,田野工作收尾,我没有能抽空再上一回箕山。然后,人和心思都远远地飞到了别处,离开河南弹指就是十五年。应该说我没有从浮燥中蜕离,我被意气裹挟而去,渐渐淡忘了中原和大禹治水的夏王朝。许由墓,对于我来说,确确实实已经湮没无存了。 (二) 长久以来滋生了一个印象。我一直觉得,在中国的古典中,许由洗耳的例子是极限。品味这个故事,不能不觉得它载道于绝对的描写。它在一个最高的例子上规定洁与污的概念,它把人类可能有过的原始社会禅让时代归纳为山野之民最高洁

8、、王候上流最卑污的结论。它的原则本身太高傲,这使它与后世的人们之间产生了隔阂。 今天回顾已经为时过晚,它的确已沦为了箕山的传说。今天无论怎样庄重的文章也难脱调侃。今天的中国人,可能已经没有体会它的心境和教养了。 就这样时间在流逝着。应该说这些年来,时间在世界上的进程惊心动魄。在它的冲淘下我明白了: 文明中有一些最纯的因素,唯它能凝聚起涣散失望的人群,使衰败的民族熬过险关、求得再生。所以,尽管我已经迷恋着我的鲜烈的信仰和纯朴的集体;尽管我的心意情思早已远离中原三千里外并且不愿还家;但我依然强烈地想起箕山,还有古史传说的年代。 箕山许由的本质,后来分衍成很多传统。洁的意识被义、信、耻、殉等林立的文

9、化所簇拥,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森林,使中国人长久地自尊而有力。 后来,伟大的史记刺客列传著成,中国的烈士传统得到了文章的提炼,并长久地在中国人的心中矗立起来,直至昨天。 史记刺客列传是中国古代散文之最。它所收录的精神是不可思议、无法言传、美得魅人的。 (三) 英雄首先出在山东。司马迁在这篇奇文中以鲁人曹沫为开始。 应该说,曹沫是一个用一把刀子战胜了大国霸权的外交家。在他的羸弱的鲁国被强大的齐国欺凌的时候,外交席上,曹沫一把揪住了齐桓公,用尖刀逼他退还侵略鲁国的土地。齐桓公刚刚服了输,曹沫马上扔下刀下坛。回到席上,继续前话,若无其事。 意味深长的是,司马迁注明了这些壮士来去的周期。 其后百六十有

10、七年,而吴有专诸之事。 专诸的意味,首先在于他是第一个被记诸史籍的刺客。在这里司马迁的感觉起了决定的作用。司马迁没有因为刺客的卑微而为统治者去取舍。他的一笔,不仅使异端的死者名垂后世,更使自己的著作得到了杀青压卷。 刺,本来仅仅是政治的非常手段,本来只是残酷的战争形式的一种而已。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它更多地属于正义的弱者;在血腥的人类史中,它常常是弱者在绝境中被迫选择的、唯一可能制胜的决死拼斗。 由于形式的神秘和危险,由于人在行动中爆发出的个性和勇敢,这种行为经常呈着一种异样的美。事发之日,一把刀子被秘密地烹煮于鱼腹之中。专诸乔装献鱼,进入宴席,掌握着千钧一发,使怨主王僚丧命。鱼肠剑,这仅有一

11、件的奇异兵器,从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并且在古代的东方树立了一种极端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 从专诸到他的继承者之间,周期是七十年。 这一次的主角豫让把他前辈的开创发展得惊心动魄。豫让只因为尊重了自己人的惨死,决心选择刺杀手段。他不仅演出了一场以个人对抗强权的威武话剧,而且提出了一个非常响亮的思想: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怨主赵襄子的时机。 就这样行刺之日到了,豫让的悲愿仍以失败终结。但是被捕的豫让骄傲而有理。他认为: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在甲兵捆绑的阶下,他堂堂正正地要求名誉,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

12、他砍一刀,为他成全。 这是中国古代史上形式和仪式的伟大胜利。连处于反面角色的敌人也表现得高尚。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如同表演胜利者的舞蹈。他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也许这一点最令人费解-他们居然如此追求名誉。 必须说,在名誉的范畴里出现了最大的异化。今日名利之徒的追逐,古代刺客的死名,两者之间的天壤之别的现实,该让人说些什么呢? 周期一时变得短促,四十余年后,一个叫深井里的地方,出现了勇士聂政。 和豫让一样,聂政也是仅仅因为自尊心受到了意外的尊重,就决意为知己者赴死。但聂政其人远比豫让深沉的多。是聂政把孝和情引入了残酷的行动。当他在社会的底层,受到严仲子的礼遇和委托时,他以母亲的

13、晚年为行动与否的条件。终于,母亲以天年逝世了,聂政开始践约。 聂政来到了严仲子处。只是在此时,他才知道了目标是韩国之相侠累。聂政的思想非常彻底。从一可始,他就决定不仅要实现行刺,而且要使事件包括表面都变成自己的,从而保护知己者严仲子,因此他拒绝助手,单身上道。 聂政抵达韩国,接近了目标,仗剑冲上台阶,包括韩国之相侠累在内一连击杀数十人。-但是事情还没有完。 在杀场上,聂政皮面决眼,自屠出肠,使自己变成了一具无法辨认的尸首。 这里藏着深沉的秘密。本来,两人谋事,一人牺牲,严仲子已经没有危险,像豫让一样,聂政应该有殉义成名的特权。聂政没有必要毁形。 谜底是由聂政的姐姐揭穿的。在那个时代里,不仅人知

14、己,而且姐知弟。聂姐听说韩国出事,猜出是弟弟所为。她仓惶赶到韩,伏在弟弟的遗体上哭喊:这是深井里的聂政!原来聂政一家仅有这一个出了嫁的姐姐,聂政毁容弃名是担忧她受到牵连。聂姐哭道: 我怎能因为惧死,而灭了贤弟之名!最后自尽于聂政身旁。 (四) 这样的叙述,会被人非议为用现代语叙述古文。对于这一篇价值千金的古典来说,一切今天的叙述都将绝对地因人而异。对于正义的态度,对于世界的看法,人会因品质和血性的不同,导致笔下的分歧。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不能这么简单地烂光丢净。管别人呢,我要用我的篇章反复地为烈士传统招魂,为美的精神制造哪怕是微弱的回声。二百余年之后,美名震撼世界的英雄荆轲诞生了。 荆轲刺秦王

15、的故事妇孺皆知。但是今天大家都应该重读荆轲。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一节,是古代中国勇敢行为和清洁精神的集大成。那一处处永不磨灭的描写,一代代地感动了、哺育了各代的中国人。 独自静静读着荆轲的记事,人会忍不住地想:我难道还能如此忍受吗?如此庸庸禄禄的我还算一个人吗?在关口到来的时候我敢让自己也流哪怕一滴血吗?易水枯竭,时代变了。 荆轲也曾因不合时尚潮流而苦恼。与文人不能说书,与武士不能论剑。他也曾被逼得性情怪僻,赌博嗜酒,远远地走到社会底层去寻找解脱, 结友朋党。他和流落市井的艺人高渐离终日唱和,相乐相泣。他们相交的深沉,以后被惊心动魄地证实了。荆轲遭逢的是一个大时代。 他被长者田光引荐给了燕国的太子丹。田光按照三人不能守密、两人谋事一人当殉的铁的原则,引荐荆轲之后立即自尽。就这样荆轲进入了太子丹邸。 荆轲在行动之前,被燕太子每日车骑美女,恣其所欲。燕太子丹亡国已迫在眉睫,苦苦请荆轲行动。当秦军逼近易水时,荆轲制定了刺杀秦王的周密计划。 至今细细分析这个危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