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精讲 语文专题精讲精练之记叙文阅读(2)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90767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精讲 语文专题精讲精练之记叙文阅读(2)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精讲 语文专题精讲精练之记叙文阅读(2)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精讲 语文专题精讲精练之记叙文阅读(2)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精讲 语文专题精讲精练之记叙文阅读(2)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精讲 语文专题精讲精练之记叙文阅读(2)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精讲 语文专题精讲精练之记叙文阅读(2)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精讲 语文专题精讲精练之记叙文阅读(2) 新人教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专题精讲精练之记叙文阅读(2)【技法解析】一、注重整体阅读,分清文体类型 阅读记叙文应首先从整体入手,明确文章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然后再根据其不同特点进行解题。 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2)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

2、,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1)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2)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3)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二、辨识分析表现手法,领会理解作者意图 在记叙文中,为了使记叙生动,描写形象,表达真挚,构思精巧,经常使用一些表现手法(如布局上的巧设悬念、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描写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与概括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与肖像描写;表达中的夹叙夹议、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等),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辨识分析表现手法,从所用表现手法本身

3、的表达效果出发,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其作用。三、充分利用题干信息,寻求解题突破口中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信息不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命题者往往在设计题干时给考生以巧妙的暗示,以体现对考生的人文怀,降低试题的难度。题干中体现的重要信息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命题者的意图,明确答题的区域或方向,并掌握答题的方法。【拓展创新】一、(2004年山东滨州市)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阅读材料为席慕容的燕子)7、文中说:“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

4、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请你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作者的口吻写一段话,表达那种“朦胧的欢喜”和“朦胧的悲伤”。(4分) 答案示例:燕子啊,你可是从我遥远的故乡飞到了我的身旁?你的声声呢喃,可是故乡人托你带给我的问候?燕子啊,你可以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什么时候我能够像你一样自由地飞回自己的家乡?(本题4分,可以从两个方面评分,内容合乎要求得2分,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解析在记叙文阅读方面的个性化表达是近几年中考点中考查的一个热点。本题主要考查在把握文章中心、作者思想情感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表达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限制性,即必须理解作者那种“朦胧的欢喜”和“朦胧的悲伤”是一种怎样

5、的情感。显然,欢喜是因为它寄托了作者思乡的情感,看到了燕子仿佛足以给自己带来“深沉的安慰”;而悲伤是因为睹物伤情,表现了自己久别家乡的相思之苦。但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可以知道,作者内心真正的、最强烈的情感还是那种“朦胧的悲伤”,因此,所写的句子应该是体现出这种感情基调来的。二、(200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文后问题。儿子的创意毕淑敏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

6、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

7、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 想过没有?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还有”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

8、大信封。是那家发起部门寄来的。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我说:“对于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作业。”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

9、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选自时文选粹2004年第一辑,有删改) 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儿子如此执着地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其动机竟是为了能去日本买一台游戏机回来玩。对儿子的好玩你是如何看待的?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你赞同母亲的说法吗? 为什么? 答案

10、 (仅供参考)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激发孩子努力学习的一种动力;玩使孩子身心更健康,更富有创造力。 成绩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学生还应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创意与成绩并不矛盾,有了好的创意能使成绩更好。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或观点的评价能力,也就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做出是与非、优或劣、高与下的评价。此类题型要求我们在阅读、分析、鉴赏他人文章的基础上做出自己恰当的评价,当然,这类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题的答案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弹性,通过阅读全文或我们日常的认识,大多会从正面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于玩对于孩子究竟有什么作用可能会各抒己见;第题以“不赞同母亲的说法”为出发点来

11、考虑可以有“成绩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学生还应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此类的答案;我们当然也可以以“赞同”为出发点考虑问题,比如“好的成绩体现了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有了较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自己的想像能力的发展,也会使自己更有创意”等。【快乐闯关】知识能力关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一个七美元的梦【美】玛丽卢克杜勒 “求购:“小提琴,无力出高价。有意出售者请打电话给” 为什么我偏偏注意到这则广告呢?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平时很少看这类广告的。 我把报纸摊在膝上,闭上双眼,往事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那时全家人备尝艰辛,靠种地勉强度入我也曾想要一把小提琴,可家里买不起 我的两个孪生姐姐爱上了音乐。哈丽特安妮

12、学弹祖母留下的那台竖式钢琴,而苏珊娜学拉父亲的那把小提琴。由于她们不断地练习,没多久,简单的曲调就变成了悦耳、动听的旋律。陶醉在音乐中的小弟禁不住随着节奏跳起舞来,父亲轻轻地哼着,母亲也吹起口哨来,而我只是注意听着。 我的手臂渐渐长长了,也试着学拉苏珊娜的那把小提琴。我喜欢那绷紧的琴弓拉过琴弦发出的柔美圆润的声音。“我多希望能有一把琴啊!”但我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一天晚上,我的两个孪生姐姐在学校乐队演出时,我紧紧闭上双眼,好把当时的情景深深印在脑海中。“总有一天,我也要坐在那儿。”我默默地发誓。 那一年年景不好,收成不像我们所盼望的那么好。尽管岁月如此艰难,可我还是急不可待地问道:“爸爸,我可

13、以有一把自已的小提琴吗?”“你用苏珊娜的那把不行吗?”父亲问。“我也想加入乐队,可我们俩不能同时用一把琴呀。”父亲的表情显得很难过。那天晚上,以及随后的许多夜晚,我都听到他在全家人晚间祈祷时向上帝祷告:“上帝啊,玛丽卢想要一把自己的小提琴。” 一天晚上,全家都围坐在桌旁,我和姐姐们复习功课,母亲做针线活,父亲在给他大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的朋友乔治芬科尔写信。父亲曾说,芬科尔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家。父亲边写边把信的部分内容念给母亲听。几个星期之后我才发现信中的这一行字他没念:“请留心帮我三女儿寻觅一把小提琴好吗?我付不起高价,可她喜欢音乐,我们希望她能有自己的乐器。” 过了几个星期,父亲收到哥伦布

14、城的回信。于是我们全家驱车前往哥伦布城的爱丽斯姑姑家。到姑姑家后,父亲打了个电话,我在旁边听着。他挂上电话后问我:“玛丽卢,你想和我一起去看望芬科尔先生吗?”“当然想。”我回答道。 父亲把车开进一个居民区,停靠在一座古老而漂亮的楼房前的车道边上。我们按响了门铃。开门的是一位比我父亲年纪大些的高个儿先生。“请进广他和父亲亲切地握手,两人马上攀谈起来。“玛丽卢,我早就听说过你的一些情况。你父亲为你准备了一件礼物,定会叫你大吃一惊。”说完,芬科尔先生把我们领进客厅,拿出一个箱子,打开后拿出一把小提琴,便开始拉了起来。乐曲忽而高亢嘹亮,忽而又似瀑布飞泻。“哦,要是能像他那样拉该多好啊!”我心想。 奏完一曲,他转过身来对父亲说:“卡尔,这是在一家当铺里找到的,才花了七美元,是把好琴。这下玛丽卢可以用它演奏优美的乐曲了吧。”说完他把琴交给了我。 看到父亲眼里的泪水,我终于明白了一切。我有了自己的琴了!我轻轻抚摸着琴。这把琴是用一种金光灿灿的棕色木料制成的,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那么温暖。“多漂亮啊广我激动得气都透不过来了。 我们回到爱丽斯姑姑家,一进门,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我,看到父亲朝母亲挤眼,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有我还蒙在鼓里,我明白我和父亲的愿望已经得到了实现。 我带着小提琴到学校上第一堂课的那天,当时那种万分激动的心情谁也无法想像。随后几个月里,我天天坚持练琴,感觉抵在颏下的那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