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作文拿分的八大秘诀之一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感受素材.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9063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作文拿分的八大秘诀之一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感受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 作文拿分的八大秘诀之一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感受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 作文拿分的八大秘诀之一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感受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 作文拿分的八大秘诀之一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感受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 作文拿分的八大秘诀之一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感受素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作文拿分的八大秘诀之一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感受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作文拿分的八大秘诀之一 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感受素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拿分的八大秘诀之一: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感受 一、什么是个性化的感受 所谓感受,通常是指接触外界而得到的认识、体会、领悟。把这种认识、体会、领悟,用恰当的语言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谈感受。从角色形式上看,感他人之所未感,言他人之所未言,你的感受就区别于他人,拥有了你的个性,你所谈的便是个性化的感受。 二、如何进行个性化感受 1。个性化感受来自个性化观察,眼中有“我”,心中才有“我”。 (1)真处看,纯真之眼见卓然。 成人在尘世沉浮久了,对人对事寻问作答,均难以摆脱逐渐形成的诸多思维定势,感受容易多共性,少个性。孩子遭际与因袭的东西少,往往跳出各种定势的局囿,生发出令人震撼与汗颜的感受。究其因

2、,落在一个“真”字,童言无忌,纯的可爱,真的可贵。同学们务必珍惜自己的纯真之眼,那才是你这个生命季节中最最可贵的东西,你的“专利”。那种学成人,仿老人,用冷峻淡静的目光看世界,以世俗圆滑的心态想问题,说大话,套“深语”,与其说是“成熟”,不如说是“失真”。那也是一种可怕的“生命失衡”。个性化的感受首先是生命年轮的个性化拥有,跳过了就不是你自己了。湖北江陵郢都中学初二学生李煜辉写过一篇题为逮老鼠的作文(刊于2001年2期语文学习),他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跳出“老鼠是坏东西”的简单思维定势,看到了小动物之间的亲情,想到了“毙命”之外的思考。无论是老鼠母子间的亲情,还是小作者由此激发的珍爱生命的纯情

3、,都是美丽动人,令人耳目一新的。所以,他的个性化感受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影响深远。 (2)细处看,滴水之光见太阳。 “细处”可以是细微之物。贾平凹从一块丑陋的小石头上,看出了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揭示了我们在人才观上的世俗偏见,于是他的丑石一文便有了个性化的感受,有了非凡的影响。“细处”可以是细小之事。鲁迅从一次雇车的小事之中,见出了最普通的劳动人民的伟大,于是有了严于解剖自己的独特感受,一件小事成了人们反躬自省的一面共同的镜子。“细处”可以是细小之举,很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蕴含着丰厚的内涵,引发独到的感受。方纪在回忆当年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国共两党合作谈判

4、时,紧紧抓住了毛泽东上飞机时挥手致意的举动,感悟出了这一历史瞬间深邃的内涵: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抗日的决心与诚意,宣告的是中华民族一致对外的历史进程,传达的是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于是,挥手之间一文有了非凡的影响。“细处”还可以是细微之言,细微之神(情),甚至是细小之数。20世纪60年代有一位普通工人,看见未划过的火柴扔在地上一根根的,便开始拾捡,越积越多。一位新华社记者知晓后立即赶去采访,由此及彼推算出去,一人一天省一根,一个县,一个省,一个中国,每人每天省一根,得出的是一个惊人的数据,于是一根火柴的精神一文问世,渐渐演化成举国上下倡导的一种精神风范。 (3)无处看,蜂逐马蹄得花香。 宋徽

5、宗主持画院考试,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命考生作画。获头彩的作品恰恰是一朵花都没有的,画上只画一匹飘逸而来的骏马,其高扬的右蹄旁有几只追逐的蝴蝶。正是这无花中尽得花之神韵,因为蝴蝶宁死也不愿离去,可见马蹄上有多么诱人的花香,可想马踏了多少花才有蹄上浓郁的花香。断臂的维纳斯迷人处也正在其双臂“无”中,因为“无”才有了无数双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精美绝伦的“有”。欣赏中国传统的诗、书、画、乐等,尤其需要从“无”处看,“无声胜有声”。现实生活同样如此,看上去好似无风景、无感觉的地方,往往是绝版的风景,会引发独绝的感受。亲人相处平平淡淡总是真,真得你觉不出新鲜,“不新鲜”之中正是你定心定意,尽享温馨的特有

6、感觉,那是家才有的感觉,那是亲情的独特沐浴。 2。个性化感受来自个性化思考,脑中有“我”,心中才有“我”。 要脑中有“我”,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 (1)角色换位思考。 凡涉及两人以上的素材,如寓言故事、现实事件等,不同的人在情境中扮演的是不同角色,对情境的发展及其寓意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赋予了不同的意向。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滥竽充数的故事中角色有三个,南郭、君王、乐工(同伙)。过去大家一直是从南郭先生这个角度去思考,得出的是一种认识,即讽刺不懂装懂混日子的人下场可悲。如从君王角度思考,人们不禁要问:南郭在齐宣王时混得挺逍遥,到齐王时为何混不下去了?由此可得,这则寓言揭示了大锅饭体制实际上是“混混

7、”的保护伞,南郭的闹剧根子在体制问题,哪个地方有南郭出现,在治南郭的同时,须追究齐宣王之责任,否则是治标不治本。再换一换,从其他乐工角度思考,南郭在齐宣王时混了那么长时间,无论是吹出不和谐的音调,还是装腔作势不出声,都逃不过身旁同伙的耳目。为何一直隐而不揭?无非是以为,俸禄有皇帝给,皇帝不管,关我屁事。由此可知,这则寓言揭露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只要个人切身利益不受损,得过且过,其他人爱怎么就怎么,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正是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劣根性,使得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正气不盛,邪气猖獗。还可以再换,从整体看,南郭蒙混得逞,上下有因,绝非偶然。由此又可以悟出,制假使假由种种因素促成,

8、屡禁不止,则因有直接或间接的保护伞在。真正打假,须标本兼治,从每个人做起。 (2)动机效果换位思考。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们从事某个方面的动机与效果也呈现出多种联系,或顺向一致,或反向对立;或动机可嘉,效果可弃;或效果可取,动机可弃。二者换位思考,会有不同收获。 “东施效颦”,就其效果而言,胡乱模仿,丑上加丑,这是寓言的本来义。就其动机而言,不难发现其中有可思考的问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尤其是这样。丑东施之所以令人作呕地去效法美女西施病痛时的皱眉、捂胸,无非是想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让自己也美起来。这种出于发展、改变的动机是积极主动大胆的,非但不应嘲弄,反应值得赞许。东施的失误在于“效

9、”的目标与方式方法不对。事实上,差距大了要想一下子赶上,难免失败和挫折,“效”出笑话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必经之途,失误总结失误减少失误,这就是进步、发展的轨迹。连良好的愿望与发展的动机都不能有的人,才是真正该嘲弄的。古往今来,多少处在不如别人境况的人,不思进取,反而自视清高,不能尝试学习别人,生怕丢面子,落下东施效颦的话柄,其结果,既丧失了个人发展的大好时机,又贻误了民族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近代所以落后挨打,主因不正在于不愿、不敢、不会向“西施”(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吗? “班门弄斧”也是嘲弄敢为者的寓言。就态度而言,骄纵于尊贤,傲慢于专家,当然是大错特错。但就动机而言,真正的“弄斧”者大多怀有

10、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定论,推陈出新的胆识,难能可贵,弥足珍惜。伽利略敢于“班门”(亚里斯多德认为两铁球落地重者为先)“弄斧”(提出两铁球同时落地之说),从而为后来牛顿的三大定律问世奠定了基础。哥白尼、布鲁诺敢于“班门”(教皇神学“地心说”)“弄斧”,才有了“日心说”的认识与发展。化学中对基本粒子的认识由分子最小到原子,直至夸克等更为细小之说,都是“班门弄斧”的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在不断地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等德国古典哲学权威的挑战中,逐渐形成的。苏轼的石钟山记本身就是班门弄斧之作(挑战郦道元、李渤的石钟得名之说),尽管他的结论依然未走出“声说”的误区(后人考明石钟山是因形得名),但他敢于“弄斧

11、”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后人并未因此轻视苏轼其人其作。在以创新为主流的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弄斧”的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只是必须丢弃不科学的浮躁与盲动而已。 (3)必然或然换位思考。 任何事物既有必然性,又有或然性,从两面去思考,结论是不同的。以“有志者事竟成”为例,“有志”与“事成”有必然的联系,这是早已有之的定论。换位去看,“有志”与“事成”只是或然联系。因为:志向能否实现(事成),取决于“志”是否符合自身的主观条件(内因),是否符合社会实际环境与需求(外因)。叫聂卫平去举重,叫郑海霞去做体操,再“有志”,也可能无法“事成”。即使主客观条件具备,“事成”还要看“志向”坚定与否,付出辛劳与否

12、,方法正确与否。由此分析,可得出新观点:有志者未必事成。类似问题,诸如:老马识途,知足常乐,开卷有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都具有两面性,可以换位思考。 (4)因果联系换位思考。 大千世界中,此事物与彼事物往往互为因果。这种相辅相成性决定了思考问题不能只看顺向的因果关系,还要学会反观因果联系。以“失败与成功”为例。顺向看,失败(因)是成功(果)之母,是惯常认定。反向看,成功(因)何尝不是失败(果)之母呢?因为:成功者面临的外因是鲜花、掌声、拥戴等,这些恰恰是最容易让人昏昏然、飘飘然的陷阱;成功者在历经艰辛如释重负之后,自身需要放松,容易懈怠,自觉不自觉地丧失进取的锐气,各种有害的东西便会乘虚

13、而入,最终自己击败自己。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是伴着朱由检的上吊而溃散,太平天国是随着建都南京而渐败,恩爱如胶的夫妻往往随着事业或经济上的暴发而分手。大至国家宏业,小至个人家庭,失败常常来自于成功。由此可以得出向成功宣战的新见解。类似的荣与辱、祸与福、苦与乐、悲与喜、美与丑等,得失互为因,换位可出新。 三、作品中如何表达个性化的感受 1、真诚坦露。 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来自作者人格与心灵的坦诚。真诚坦露,即使整篇皆为虚拟,也会显示个性魅力。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章如果修饰太精,雕琢太腻,反而扫人之兴。当然,真诚坦露,也并不排斥浓墨重彩。个性化表达的理想境界应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是

14、本色,见功力,如学绘画先从素描入手一样,中学生个性化表达应在“真”上打基础。 2、个性挥发。 文体各有所胜,章法各有所长,语言各有其趣,风格各有其味,随各人禀赋扬长而取,因表达需要择善而用。 (1)文体的个性挥发。 指点江山,可取议论文体,在透辟上下功夫。坦露心迹,可取记叙,在细微上下功夫。燃情抒怀,可选散文,在形散神合上下功夫。透视人生,不妨学做小说,在形象塑造上下功夫。同一种感受也可以来点另类尝试,比如“幕剧”的形式,网络主页设计的形式,实体报告的形式,日记的形式,标题化的形式,科幻假想的形式 (2)技法的个性挥发。 文化文学素养厚的、精当的广征博引,可以使你的感受富有文化品位。辩证思考基

15、础好的,于对立统一之中入情入理,可以使你的感受闪烁理性的色彩。善张弛者,在错综之中更能显出你感受的魅力。善扬抑者,在意外之中你的感受给人印象更深刻。至于映衬、象征、比拟等等,哪一种更适合你的感受表达,你用得最熟练,哪一种就是你的最佳选择。 (3)语言的个性挥发。 文言功底厚者,不妨多一点铺陈对仗,以雅致见长。现实口语好者,可以适当调侃幽默,俗韵也是一种风格。洒脱者,不拘一格求其活;严谨者,规范淳朴见其长;兼容者,淡妆浓抹总相宜,自是高境界。 典型范文:我的外公外婆陈吉 我在外公外婆家住了将近十年。外公外婆是一对非常刻板的老人,很少见他们俩说话,我是指两人之间的悄悄话,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每天只是简单不变的台词:“吃饭了。”“该把衣服收回来了。”包办的婚姻,哪儿有幸福?不过,他们也有浪漫的时候,每天早上四点多,全城还在梦乡之中,他俩已悄悄爬起,去“压马路”。虽从不手拉着手,而且总是一前一后。但在寂静的晨雾中,光是那种默契,已让人觉得有点味道外公走在前面,可他从来不用回头,就知道该走多快,他能用心感受外婆的脚步,于是她快他也快,她慢他也慢,从没出过错。 有一次,外公去单位领退休金,回来得晚了,而外婆因做饭需要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