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转型期的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349047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转型期的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精编》转型期的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精编》转型期的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精编》转型期的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精编》转型期的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转型期的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转型期的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5月 转型期的证券经纪业务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一 行业经营环境变化 经纪业务亟待转型 二 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当前处于大发展前夜 目录 行业经营环境变化 经纪业务亟待转型 证券行业已经是个大行业行业监管思路逐步明晰佣金价格战带来经营压力 Page4 上市公司整体数量快速增加 截止2011年4月 两市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195家 是2000年的两倍多 随着创业板的推出 年IPO数量急剧增加 2010年IPO数量达到349家 而全年融资额在2007年8188亿元基础上再创新高 达到1 01万亿 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加 融资额再创新高 Page5 截止2011年4月证券行业总市值达到30 2万亿

2、 流通市值19 7万亿 尽管离2007年的历史高点仍有一定差距 但较2005年3 5万亿总市值 1万亿的流通市值显著提升 伴随着市值的提升 股票交易量急剧膨胀 总市值显著提升 股票交易量迅速膨胀 Page6 证券行业客户数量稳步增长 截止2011年4月股票投资者数量达到7818万户 基金投资者3520万户 2010年底证券公司总资产达到1 97万亿 与09年基本持平 注 股票投资者数量按每户拥有沪市 深市各一个股票账户测算 客户数量基数增厚 行业总资产持续增加 Page7 2010年行业整体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达到1911亿元 776亿元 平均每家证券公司营业收入近20亿元 净利润近8亿元 行

3、业整体保持较强创收能力 盈利能力 Page8 整体结论 股改完成为证券行业发展消除了制度障碍 经过几年来快速增长 证券行业广度 深度与股改前都不可同日而语 行业整体生存根基稳固 证券行业已经是个大行业 行业生存根基稳固 行业经营环境变化 经纪业务亟待转型 证券行业已经是个大行业行业监管思路逐步明晰佣金价格战带来经营压力 Page10 交易大集中提高技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效率 降低券商交易运营成本 加强总部监管 防范风险 实现公司数据共享 为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有利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提升服务水平 独立存管及三方存管客户证券交易资金 证券交易卖 证券交易结算托管实现了三分离 实现

4、客户端交易结算资金的封闭运行 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 提高市场透明度 有效防范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 合规经营的重要举措 账户清理为行业深入推进客户关系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促进券商建立和完善以 了解自己的客户 和 适当服务 为核心的客户管理与服务体系 综合治理期间重要举措 Page11 2004年 2007年 中国证券市场进入综合治理阶段 3年的综合治理期间 证监会累计处理31家高风险公司 清理账户1153万个 对27家风险公司实施了重组 使其达到持续经营标准 19家公司被责令关闭 7家公司被撤销 4家公司被撤销业务许可 14家公司和9家营业部被暂停业务 一批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司及其责任人被移送公安 司法

5、部门调查 上海证券报 2010 12 9综合治理是行业内外危机下 由政府及监管部门主持的一场力挽狂澜的变革 经过这次暴风骤雨的洗礼 整个证券业的经营状况 财务指标 经营理念和监管思路都发生了革命性改变 综合治理消除了行业系统性风险 Page12 综合治理结束 行业进入常规监管时代 在此阶段 行业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指标体系 监管任务由清理整顿为主转变为行业规范与发展并举 常规监管时代监管基调是促进行业发展 Page13 续上表 常规监管时代监管基调是促进行业发展 Page14 证券公司分公司监管规定 试行 与 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 推动经纪业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营业

6、网点的规定 放开新设营业部限制 明确新设营业部标准 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 试行 与 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 试行 拓宽了经纪业务盈利模式 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 为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提供了一种政策许可的模式 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 与 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 为证券经纪业务提供全新盈利模式 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客户服务和证券交易佣金管理工作的通知 制度有力保证各项业务发展 Page15 整体结论 行业系统性风险基本消除 监管体系趋于完善 监管思路已经转变为促进行业发展 为行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行业监管思路逐步明晰 制度有力保障行业发展 行业经营环境变化 经纪

7、业务亟待转型 证券行业已经是个大行业行业监管思路逐步明晰佣金价格战带来经营压力 Page17 行业垄断是证券业务暴利的根源 垄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证券公司经营牌照垄断证券经纪业务牌照垄断营业部牌照的垄断市场化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行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 在证券公司牌照与经纪业务牌照严格管理的前提下 新设营业部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市场化是行业发展客观要求 Page18 客户服务能力低下是经纪业务发展瓶颈 根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09年年报数据 银行员工人均服务客户数为587人 而证券行业业务复杂程度远高于银行业 初步估算人均服务客户在700人以上 而根据证券业协会公布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分析师仅13

8、785人 客户服务是业务发展瓶颈 Page19 2008年5月份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营业网点的规定 标志着新设营业部的重启 券商 跑马圈地 如火如荼展开 证券公司服务部翻牌 新设营业部带来营业部数量的快速增加 截止2011年2月证券营业部数量达到4553家 新设营业部渐入高潮 Page20 2009年3月份 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 出台 标志着证券经纪人合法化 根据各地证监局批复情况统计 截止2010年11月份 共有29家证券公司获准实施证券经纪人制度 证券经纪人制度普遍实施 Page21 经历了2007年爆发式增长 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结构性饱和 特别是北京市 上海市 广东省等省市常住人口

9、饱和度达到31 8 年新增股票投资者数量基本趋于稳定 短期内客户数量剧增的情形难以再现 新增客户整体稳中略降 部分地区基本饱和 Page22 券商高额利润原因是券商与客户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券商掌握了客户所不具备的信息 进而为券商索取高额利润提供依据 技术进步带来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 推动了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 极大提升了客户信息掌握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券商与客户信息不对称现象逐步消除 券商在与客户的博弈中地位逐步下降 客户议价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佣金下滑也就在所难免 客户信息收集能力增强逐步消除其与券商不对称信息 Page23 在没有服务支撑的情况下 佣金成为券商竞争最为直接 有效的手段

10、而新设营业部放开 经纪人制度普遍实施 则进一步推动佣金水平的下滑 经纪业务整体盈利能力逐步下降 若交易量下降至日均1000亿元 将再次出现大面积亏损 行业整体佣金水平快速下滑 Page24 尽管近几年交易量屡创新高 但不容忽视的是 行业经纪业务收入已经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2010年市场股基交易量达到55 4万亿 但代理买卖收入1085亿元 较09年下降了23 左右 行业创收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Page25 新业务短期内仍然难以为行业产生较大的利润贡献 IB业务方面 交易量快速增长已经出现颓势 全年股指期货总交易量81 69万亿 按行业股指期货佣金水平0 07 测算 券商与期货公司五五分成 全年行

11、业整体收入不到9亿元 融资融券受限于券商资金 证券来源 尽管近期发展较快 但2010全年行业整体佣金收入与利息收入也不到10亿元 新业务贡献极其有限 Page26 传统业务收入逐步降低 新业务短期因为规模较小 难以贡献较多的收入 而证券行业运营成本则逐年提升 根据证券公司年报数据测算 证券行业整体收入费用率逐年上升 2010年达到41 收入费用率逐年提升 盈利能力下降 Page27 整体结论 一方面是创收能力的下降 一方面是成本的提升 综合起来券商盈利能力在逐年下降 给行业带来较大的经营压力 2010年6月份近1 3的营业部出现亏损给行业敲响警钟 经纪业务转型势在必行 低层次竞争带来经营压力

12、经纪业务亟待转型 一 行业经营环境变化 经纪业务亟待转型 二 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当前处于大发展前夜 目录 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当前处于大发展前夜 证券行业未来前景广阔行业当前处于大发展前夜转型期行业发展应对策略 Page30 与美国相比 我国证券行业社会资本的享有水平与营业收入之间存在倒挂现象 当前净资产占GDP比例与美国基本相当 但营业收入占GDP比例则显著低于美国 证券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Page31 从知识型中介向资本型中介的转型过程中 随着业务范围拓宽与延伸 都将导致差异化的商业竞争模式 证券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Page32 高盛的净收入结构 交易和本金投资收入竟占76 当今 高盛们 的中介

13、业务 已经从知识型中介 客户 渠道 的依赖 手续费实现 演变为资本型中介 客户 产品 的依赖 交易差价实现 并举或主导的业态 资本型中介 突破了时空 客户 产品的瓶径 通过交易中介资源配置 中介交易偏好 中介风险分配 中介信息不对称 中介观念和信心 在此基础上的高本金投入 则趋向于确定性高 风险对冲或分散型的产品 证券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Page33 证券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高盛的成功来自于资本推动的新型中介业务 高盛收入结构的转折点是1999年IPO 交易和本金投资业务占从24 跃升到43 2004年52 2010年76 同时 资本金大幅度增长 从1998年的64亿增加到目前的约700亿美元 净

14、收入从1998年的85亿增加到2009年的452亿美元 净利润从1998年的24亿增加至2009年的133亿美元 通过资本型中介 实现了资本与利润的良性循环 Page34 整体结论 证券行业进入黄金时代 尽管证券经纪业务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然而不破不立 行业客户基数具备一定基础 新业务推出 产品体系逐步丰富 行业已进入差异化竞争时代 证券行业进入黄金时代 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当前处于大发展前夜 证券行业未来前景广阔行业当前处于大发展前夜转型期行业发展应对策略 密切关注行业 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 及时了解公司内部和外部客户的需求 认真满足各级监管机构的相应监管要求 运用先进技术 借鉴国内外经验 改造创

15、新业务 证券行业的五大推动力 应对策略 证券业务发展需关注的外部因素 行业处于大发展前夜 证券交易服务供不应求扩大生产力意味着利润和市场IT在扩大产能方面作用大 投资回报率明显 基本可以满足投资者的证券交易需求证券公司依靠垄断攫取暴利 依靠价格战扩大市场份额初步构建起证券公司IT体系 IT成为证券公司正常运作的基础保障 证券市场不断扩大 成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价格战残酷 证券公司陷入囚徒困境 亟待转型IT应用进入深层次 投资者不再满足只是拥有 而进一步要求功能质量 使用感受有效IT的应用往往涉及业务流程再造 规模化 差异化 品牌化成为证券公司的追求投资者关注品牌证券公司运作趋向市场化 产品化

16、流程化 精细化IT是实现业务转型 突破 深化的基础 手段和保障 价格战 品质 品牌 短缺经济 家电服装等行业价格战的经验 价格战是市场达到一定规模 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爆发价格战的主要原因 产能过剩 产品同质 受制于销售渠道 客户忠诚度低等价格战突围的对策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加强对渠道的控制 积极开拓新的销售市场加强产品的创新 从制造到创造 从价格到价值打造品牌美誉 做好持续服务 提升客户忠诚度推动产业发展 避免产业边缘化 价值竞争取代价格竞争 共享价值链 中国证券业处于大发展前夜 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亟待产品服务创新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全面的风险合规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业务战略转型要求更有效的执行力 Page40 经纪业务盈利能力下降迫切要求转变增长方式 不破不立 在创业板 融资融券 股指期货IB业务逐步推出 差异化竞争条件已经具备 行业当前处于大发展前夜 中国证券业处于大发展前夜 制度建设效应累积 人力资本化效应 监管放松效应 产品结构临界点 同业示范效应 中国证券业处于大发展前夜 具体业务畅想新设营业部 融资融券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 行业未来前景广阔 当前处于大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