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丁

上传人:y**** 文档编号:133490217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所知道的丁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我所知道的丁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我所知道的丁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我所知道的丁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我所知道的丁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所知道的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所知道的丁(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所知道的丁2020-05-21 来源:搜狐网作者: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材局 戴群丽 邮编:154000内容提要:丁上世纪八十年代,分别考入并就读于清华、北大和中央民族学院,是新中国第一位横跨工、理、哲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此后他长期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2004年因公开揭露“网特”现象,长期遭到有组织诽谤。本文按照时间先后,讲述了丁学习、工作、讲学的主要经历,剖析了他之所以遭受诽谤的原因,对流传甚广的歪曲报道进行了必要的反驳。一、青少年时期丁,男,1962年生于黑龙江省延寿县一个革命者家庭。丁的父亲丁继德是张富清式的老革命,1934年至1935年间就给中共满洲省委和哈东抗日游击队做地下小交通员,

2、1946年做冯仲云同志的勤务员。在丁的记忆中,自己的父亲更多的是一个优秀的技术干部,直到冯仲云同志的子女为其父做墓志铭时,丁才知道父亲具体的革命经历。(冯仲云将军女儿、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冯忆罗为丁继德题字)1955年,丁的父亲随1946年延安派来的李再仁同志赴抗日老区延寿县创办中国的第一个国营农场。自此,丁的父亲哪里艰苦就去哪里,一生从事开发建设新农场的工作。一旦开发的农场步入正轨,建起了学校,丁的父亲又举家创办新农场,所以,丁在读大学之前就几乎没上过学。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在冯仲云将军的影响下,丁的父亲很爱学习,也善于教育孩子,家中多藏书就是一个极好的办法。丁与他的兄弟姐妹都善于

3、自学。丁也常讲:“学习究其本质而言在于自学。”丁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常说:“和你们比起来,我有一个金色的童年。”讲话时都沉浸在对童年无限美好的回忆当中。那个时候社会倡导为人民服务、斗私批修。没有吸毒、黄色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如果有人给青年人讲一个黄色故事,立即就会被当做犯罪分子抓起来。社会风气是奋发向上的,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很强,不迷信任何国家、民族。他还说:“一个人能从小就懂得为人民服务,能懂得忠厚传家,那是怎样的幸运呐!”丁回忆童年时说:“没有学上也有没学上的好处,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打猎、钓鱼、捕鸟、游泳、滑冰、种地,真可谓什么都会,多好啊!其中,善于思考是最重要的。”

4、他亲近自然,亲近社会,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也看了很多书。他的父亲作为革命干部总是奉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原则,把好的生活条件让给兵团战士。东北冬天冷的时候能够达到零下三十八、九度,住的房子冬天漏风,就用报纸糊墙。冬天没事的时候,兄弟姐妹就在报纸上找一段话,让对方找一找在哪里。长此以往,把墙上的字找遍了,识字量就超过五千了。丁小的时候赶上了读红楼梦、批林批孔和评水浒,他的小伙伴说,丁11岁就可以把全部红楼梦诗词倒背如流,丁至今在做红楼梦学术报告时仍可以对其中的任意一首诗词信手拈来。上世纪九十年代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在世界华人圈形成前所未有的阅读热潮,其作者周励作知青时就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的

5、建边农场。1975年周励在丁家过中秋,文人相聚,自然少不了咏月。时年13岁的丁的诗是:情缘咏月自浅深,俊游流霞有诗云。今古圆蟾何异样?共赏分辉寄我心。(注:此典“我心”系借用自宋李之仪卜算子)。周励后来说:“真没想到在一个边远山村里还有这样的诗书之家”大雪封山的时候,正是丁做几何证明和解方程游戏的时候。初学微积分的时候,也没注意“徽”与“微”的区别,直到上大学后,听老师上课时才恍然大悟。他说:“这就是自学的坏处发生错误没人更正。”食盐、面碱是自然而然的化学实验药品,盐酸是从酱油厂的师傅那儿要来的,电解实验的电极是从旧5号电池中拆下来的,丁竟然这样就把化学实验做了。丁13岁就已经自学了微积分,此

6、前,他已经同父亲一道进行机械设计了二、奋发向上的大学生活1977年恢复高考,15岁的丁参加了黑龙江试区的考试取得优异成绩,12月份参加复试。后入佳木斯农业机械学院,读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那三届77、78、79级大学生的中国记忆的作者说:“中国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前三届大学生即77、78、79级通常被统一看作一个群体,那三届集聚了文革十年被耽误的人才,那三届以平均不足5%的超低录取率成为中国当代史上难以复制的一代。从此,掀开了个体生命新的旅程,开始深刻影响中国当代历史的发展轨迹。三十年后,在政、商、学诸领域,77、78、79级中的大多数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精英分子和中坚力量。”一次,有位学生

7、问丁:“如果再早一些时间恢复高考,你能考上吗?”丁回答说:“七五年应该就可以。”对于好学的丁而言,进了大学犹如久旱的禾苗逢上了知时节的好雨,他不但研习多个专业,而且诸如液压传动之类的课程都是提前一年学完并申请提前考试的。丁说:“大学是有专业的,但是对好学的人而言是无所谓专业的,我要是不同时攻它五个以上专业,那不是太傻了吗?”(丁的书签艺术)丁不仅是校友们久为传颂的开拓型学生会领袖,也是多才多艺的杰出人物。他不是文艺部长,但却导演全校的庆七一文艺演出,参加全国大学生书法比赛,举办过个人画展,装饰教室的字画自然是他的作品,重要活动的全校学生代表也自然是他丁也有不露脸的方面没当过“三好”学生,因为他

8、的体育成绩一直是“良”,总也“优”不了。此外,丁还利用己之所学,热情为其他单位义务提供帮助,他给当地驻军指挥员讲授孙子兵法,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糖厂黑龙江友谊糖厂做技术改造。1982年,在一次远离人烟的车祸中,丁舍己救人,使得十几位血流不止的伤者得以及时救治,而丁自己至今身上还留着伤痕。此事佳木斯农业机械学院报曾有报道。三、从机械工程师到大学力学老师大学毕业,丁本来要进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的“第三梯队”,可是,中央军委决定在大学生中选拔人才做指挥员。个别同学怕影响结婚而躲避应征入伍,成绩一般的学生,军代表又看不上,在僵局面前,丁毅然站出来带头参军。军代表告诉丁要报道的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

9、,学好指挥后,准备1990年担任师级指挥员。可是,就在准备穿军装的时候,学校突然通知丁身材不满足装甲兵要求,丁遂分配到机械工业部佳木斯联合收割机总厂,任设计处助理工程师。入职几天后,佳木斯农业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找丁谈话,带着很为丁高兴的口吻对丁说:“某市领导的夫人觉得你很适合与他们的女儿谈恋爱”丁这才明白过来参军的事为什么变化得这么突然。机械工业部所属的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是当时全国最好的联合收割机设计制造企业,现在已经是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因为此前它的产品已经行销全世界。时任厂长的王治中先生是全国著名优秀厂长。进入佳联后,丁出任设计处档案处联合团总支书记。丁从来都是敢想敢为的人,入厂

10、刚刚一个星期,丁就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花那么多钱引进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双桥厂的联合收割机技术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佳木斯联合收割机总厂有能力设计制造出世界最好的联合收割机。后来,事情闹得有点大,王厂长找丁谈话。王厂长不但不怨恨丁,反倒特别欣赏他,并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发自内心地高兴!你很像当年的我开封联合收割机厂、四平联合收割机厂也和我们一样是部属企业,北京联合收割机厂、新疆联合收割机厂等虽不是部属企业但也有地理优势。如果我们不参加这次引进,我们在机械工业部的受重视程度就会降低,也不会得到这么多资金,再说,要是自己设计,谁给我们新产品设计资金呀?以后恐怕是自己顾自己啦,我们与兄弟厂之间的

11、关系也不好相处。也许有一天我们厂也是约翰迪尔的我就是个厂长,就是部长又能咋样”从那以后,丁变得沉默寡言了,他的多数精力都放在引进和改进设计上。后来,他参与改进设计和主持设计的10651085系列联合收割机和200系列大豆挠性割台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部优奖。1984年12月,丁调回母校佳木斯工学院做教学工作,在基础部力学教研室担任力学主讲教师。此期间,他再也不像当学生时那样活跃,除了在讲台上耐心细致的为学生授课外,就是发奋读书。过硬的功夫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他被誉为全校最优秀的青年教师。后来,有一次在北大做学术报告,他说:“我大学时读的是工科,不像咱们北大力学系的学生本科时就学一点泛函分析,

12、我的泛函分析是1985年当老师时自学的。”那个时候丁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气。现在不同了,繁重科研和教学任务使他身体不堪重负,去年他突然在地铁上昏倒,在从医院接回家时他说:“年轻的时候,我在校内的教学工作是两个人的工作量,除了本校之外,还在佳木斯市建筑工学院和二轻工学院主讲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第二年又向教务处申请给全校开设自然辩证法公共课。那时有使不完的力气。”要说明的是,那时只有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工学院这几所学校能开设自然辩证法这门课,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讲解,不是作为科学技术观和方法论的自然辩证法。丁向教务处提出开设申请后,有的校领导用鄙夷的眼

13、光看待丁,嫌弃他是佳木斯农业机械学院的“土造”,丁觉得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这是什么荒唐的观念呢?多干活儿,还不多要钱,就是因为牌子不够亮,就要被人鄙视。丁后来回忆当年心态时说:“我是一个内心充满自信的人!有什么呀?又不是没有见过北大、清华人什么样。去清华、北大走一圈不就完了嘛!”1986年,他决定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说:“你这样的骨干教师报考,得校长拍板。校长去北京开会了,我先批准你报名,但只是考试,到时让不让你走得听校长的。”考试前丁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清华大学的考题不是专门难为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要是不上90分,那么,我这个大学教师就不够格。结果考试成绩非常好,上校长办

14、公会讨论时,有的领导说:“那怎么可能让他走呢?他是杰出的人才啊!”丁后来自嘲时说:“我当年要开设自然辩证法时可没说我是人才,他说我是土造。”后来,丁的婶母与黑龙江省教委主任无意中说了这件事,陈主任说:“他们学校怎么不打报告?教委出钱,让读委托代培生多好啊,既读了研究生,学校又留住了人才。”四、中国大陆第一个工、理、哲硕士研究生(丁清华导师丁文镜签字赠书)1986年9月,丁进入清华大学读工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是丁文镜先生。丁文镜先生在自激振动和减振理论领域是享誉世界的学者,他的专著曾被多国翻译出版。丁文镜先生在清华大学读大二期间就被留校任教,当讲师时,就已经带硕士研究生,那时一般只有教授才带研究生

15、。在整个清华校史中,本科尚未毕业留学任教者有几个人?丁说:“入学教育是倪以信副校长(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女博士)做的。那时校长是高景德正博士,我们系有张维、杜庆华、黄克智、王照林,他们都是真正的牛人。张维院士给我们唱过京剧,自拉自唱,有水平。王照林老师是C.A.的副博士,与我私交很好。”他的同学某著名建材学家、力学家(其一般力学成果曾寄给当代世界最著名的力学家审阅,但是这位力学家没回信,两个月之后,这位力学家发表了与其论文一样的定理)说:“丁上他导师第一节课时就与导师辩论起来了”他的另一位在北京大学任终生一级教授的同学说:“我与丁住一个寝室,这家伙可真是才华横溢,专业不说,就是唐诗宋词也都考不住他”1991年丁文镜先生说:“我教过不少学生,是我最值得骄傲的学生。”有一次我们问丁与他导师辩论的事,他说:“我那时缺乏经验,我说得自然有道理,可是,微分方程解不了。”在谈到他导师时,丁说:“我挨整这么多年,是我导师养着我,我是不孝之子呀!”(丁回母校清华大学参加校庆时与校友合影)丁文镜先生的微分方程理论水平相当高,2013年丁文镜先生给丁的分析数学研究成果鉴定意见中有这样的评语:“丁同志重建数学数-形模型的工作,看似简单。然而,这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