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名碑赏析——衡方碑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3490096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隶书名碑赏析——衡方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隶书名碑赏析——衡方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隶书名碑赏析——衡方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隶书名碑赏析——衡方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作者:周云隶书名碑赏析衡方碑一、简介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是衡方的门生朱登等为其所立的颂德碑。碑高2.40米,宽1.1米,厚0.25米。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字径4厘米;以文词温润、字体浑古著称于世。此碑碑阴原有字,据翟氏隶篇记载,可辨者23行71字。清嘉庆四年(1799年)十月,钱塘人黄小松捶拓后发现“故吏故民门生”等字最清晰,现已全部漫灭。碑首额下有穿,额隶书,阳刻“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计2行10字,字径9厘米,字体浑朴古雅。图7-32 衡方碑二、鉴赏1.风格衡方碑代表了汉隶中壮美一路的风格典型,并在此种审美趣尚的直

2、接牵引下,使我们在其碑刻上,几乎很难捕捉到它的节奏点,更无法寻找到人为的精意雕凿,只有在那时显剥蚀的粗重线条以及茂密偏长的结构里感受到那种与自然融合的精神意蕴。大概“节奏点”的淡化是由于隶书中所规定的波挑动作在其身上被冲淡所致,而“感受”的促成,又是被其博大的气势、古拙的韵味,不可阻挡的力量震慑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衡方碑的艺术性格是开放活跃的,它更需要人们多方面的审美经验的感知和参与。2.审美特色讲究气势、古拙和力量是衡方碑最显著也是最为本质的审美特色,这使它在汉隶中完全属于另一种范例。表面上看去,衡方碑的艺术样式是那样地笨拙古老,体态不符常情,而一些超乎设想的或粗或细,或直或曲,或长或短,或

3、方或圆的线条的矛盾对比又是如此地突出,缺乏柔情。但这一切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衡方碑的审美特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么说,那些细致人微的常理和规定在衡方碑的作品样式上并没有产生一定的效力,相反那些不合现实比例的“笨拙”结构和缺乏“柔情”但矛盾对比又是异常强烈的线条,却真正地展示了合乎气势和古拙的内在夸张需要,并在力量的积蓄上达到了统一。因此,衡方碑的审美特质不仅强烈地表现丁汉代浑然、朴实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构成了汉代艺术重气势讲古拙的基本风貌。3.艺术性格和形式特征“笨拙”的结构和矛盾对比异常强烈的线条,无疑是衡方碑独特的艺术性格和形式特征;但“笨拙”并不是呆板僵硬;而是与故作姿态的甜俗截然迥异的

4、另一种美,另一种变化的趣尚。衡方碑的“笨拙”结构是在变化中求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的风格特征。衡方碑中的线条,为了要与之所造“厚重、宽博”的体势相协调,同样采用了“积点成划”的形式。但在这种步调一致的同时,也适当地变化了某些结字,依靠穿插依靠大小省易,使某些字平实,用以顾全大局。虽然此种变化在汉隶其它碑刻中也同样存在,不同的是,它的特殊就在于字的结构变化是在空间内部的线条对比中完成的,所以一些注重外部空间结构变化的左右开张的笔势如“蚕头燕尾”的线条样式,就必然会在其外紧内松的结构中完全丧失效应。正因如此,衡方碑中同样存在的“燕尾”就不会象曹全碑那样占据主流并在技巧的运用上来得如此强调。它是在线条的内部勿忙而短促地顿笔、提笔、出锋,整个运动过程中显得隐约含蓄,似乎在极力回避着汉隶中所规定的陈式,如“祖”、“方”、“盖”等字就是一极好的说明。衡方碑的线条基本上承继了篆书中锋圆融的样式,但与篆书平划匀称的运动特色截然不同,它饱满粗重,丰腴朴实,讲究运笔的受力点在线条的内部不断转换位置和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书画美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