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熟读精思》同步练习上海五四制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89267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熟读精思》同步练习上海五四制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熟读精思》同步练习上海五四制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熟读精思》同步练习上海五四制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熟读精思》同步练习上海五四制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熟读精思》同步练习上海五四制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熟读精思同步练习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 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 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 而无以立矣。大率。 徐行却立。形容小心谨慎。 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 详缓仔细从容。 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

2、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给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注音大抵( )勿遽( )以验其通塞( )置而徐理之( )2本文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理学家 3用原文的语句来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认为怎样能够做到熟读?(2)作者认为熟读的好处是什么呢?(3)精思的前提是什么?(4)精思的关键是什么?4结合朱熹的观书偶感,你能用其他诗句

3、说说某种读书的感受吗?5你觉得“读书千遍”如何变为“其义自见”?参考答案1略。2南宋3()“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久远不忘”;“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要常读常思,常思才能常新。5要“心到”,心不到是死读书,读死书,正像文中所说,“心到最急”。【课外拓展】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4、:“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答: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答: 2师旷关于人生少年、壮年、老年学习意义的论述,用荀子劝学中的原话说就是 ,这则短文启示人们: 。(二)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答: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答: 参考答案1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 老年时爱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2学不可以已;人因该活到老,学到老,在任何时候都应学习,即终身学习。3 若把它浸在臭水里,那么君子就不愿意接近它,平民就不愿意戴它,它的本质并不是不美丽,而是把它浸在臭水里才这样的。 所以君子居住一定选择乡土,外出一定结交贤士,这是用来防止邪僻而接近正直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