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88673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专题4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纟两,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会稽,依浮屠庑下,教授弟子。倚壁庋土,釜爨以为养。人或遗之,不受也。时高邮申屠公廙,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

2、“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廙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扰乃公为也。”廙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以白于某大尹宋公子章,具书币,制冠服,俱造其庐以请。君为之强起,入黄舍,讲授岁余。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请不已已:停。B衣敝,履不完完:完好C俱造其庐以请造:修建D具书币,制冠服具:准备【答案】C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持汉书

3、以读釜爨以为养即遣吏以自道以白于某大尹宋公子章A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不同。【答案】D(相当于连词“而”,和目的连词,“来”,把)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履”字不同。B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履”字相同。C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履”字相同。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履”字不同。【答案】D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仪观甚伟,须髯若神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廙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A/B/C/ D/【答案】D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4、是()A王冕是一个农家子弟,从小勤奋好学,精通儒家经典,考进士不中,就烧掉为考试写的所有文章,弃文习武。B王冕衣饰奇特,行为拔俗,被人称作“狂生”。同里的王止善,看重他的才华。王止善作官后,劝他入仕,他却不言而去。C王冕回故乡后,寄居寺庙,设帐授徒,自炊自食,生活艰难,但别人送他东西,他却不接受,表现“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D王冕不慕荣利,淡泊自守,后因申屠公和大尹宋子章登门恭请,勉强就任州学教职。不过一年多,就辞去职务,东游吴地。【答案】A6翻译下列句子(1)会他官礼待不如意译文:_(2)乃为书谢申屠公译文:_【答案】(1)适逢其他官员相待的礼节不合自己的心意。(2)就写信辞别申屠公。阅读

5、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遣司空魏国公裴寂柴告于南郊。大赦天下,武德元年以来责情流配者并放还。文武官五品已上先无爵者赐爵一级,六品已下加勋一转。天下给复一年。癸酉,放掖庭宫女三千余人。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丁未,引诸卫骑兵统将等习射于显德殿庭,谓将军已下曰:“自古突厥与中国,更有盛衰。若轩辕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獯鬻;周宣驱驰方、召,亦能制胜太原。至汉、晋之君,逮于隋代,不使兵士素习干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我今不使汝等穿池筑苑,造诸淫费,农民恣令逸乐,兵士唯习弓马,庶使汝斗战,亦望汝前无

6、横敌。”于是每日引数百人于殿前教射,帝亲自临试,射中者随赏弓刀、布帛。朝臣多有谏者,曰:“先王制法,有以兵刃至御所者刑之,所以防萌杜渐,备不虞也。今引裨卒之人,弯弓纵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正恐祸出非意,非所以为社稷计也。”上不纳。自是后,士卒皆为精锐。壬子,诏私家不得辄立妖神,妄设淫祀,非礼祠祷,一皆禁绝。其龟易五兆之外,诸杂占卜,亦皆停断。长孙无忌封齐国公,房玄龄刑国公,尉迟敬德吴国公,杜如晦蔡国公,侯君集路国公。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有盛衰更:更加B不使士兵素习干戈素:平时C造诸淫费诸:各种D备不虞也虞:预料【答案】A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7、,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的“涂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A即能北逐獯鬻B有以兵刃至御所者刑之C惧有伏焉D稍稍宾客其父【答案】B10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能够表现太宗强兵策略的一组是()文武官五品已上先无爵者赐爵一级,六品已下加勋一转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兵士唯习弓马,庶使汝斗战,亦望汝前无横敌帝亲自临试,射中者随赏弓刀、布帛今引裨卒之人,弯弓纵矢于轩陛之侧A BC D【答案】B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太宗即位后,大赦天下的罪人,免除天下一年徭役,遣散后宫的宫女三千多人。B太宗命令私家不得随便立妖神,滥设祭祀

8、,不符合礼制规定的祭祀,一律禁止。C太宗总结自汉至隋的教训,告诫将士平时要练兵,否则,一旦外族侵犯,便无力抵抗。D太宗不让挖池筑苑,禁止建造各种浪费钱财的设施,以免农民放纵逸乐,影响生产。【答案】D12翻译下列句子(1)庶使汝斗战译文:_(2)非所以为社稷计也译文:_【答案】(1)希望使你们能战斗。(2)不是为国家考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朱邑字仲卿,庐江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人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是时,张敞为胶东

9、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粱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存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神爵元年卒。天子闵异,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

10、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于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廉平不苛苛:苛刻。B未尝笞辱人笞:抽打。C迁北海太守迁:升官。D亦安所施,施:给予恩惠。【答案】D(D施:施展。)14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 B足下以清明之德C可谓淑人君子 D以爱利为行【答案】C(A故事:古,先例;今,文学作品的一种;B清明:古,清正廉明;今,二十四节气之一;D爱利:古,仁爱安利;今,贪图利益。)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笃于故旧于其身

11、也,则耻师焉B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C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D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答案】D(D替/被。A对。B凭借。C依靠。)1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邑“廉洁奉公”的一组是()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臆约结。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粱肉。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A BC D【答案】D(说的是敞的事。是敞的陈述,没有谈及廉洁之事。陈述的对象是民。)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邑字仲卿,年轻时担任舒州桐乡县的啬夫官,他廉洁奉公,深受所辖

12、区内百姓爱戴,因此被提升为北海太守。B张敞非常钦佩朱邑。他曾向朱邑诉说心中的不快,希望自己像陈平、韩信那样被推荐,为国效力。C朱邑位居高官,他将俸禄及赏赐供给九族乡里,家中无多余财产,死后,皇上曾赐给他儿子黄金以祭祀他。D朱邑死后,他儿子遵从父亲遗愿,将他安葬于最早为官的桐乡城西的地方,桐乡百姓为他修坟建祠,年年祭祀。【答案】A(不是直接升迁。)18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身为列卿,居处俭,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译文:_【答案】朱邑身为列卿,平常生活节俭,而将俸禄赏赐供给九族乡里,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本题主要应正确翻译“居处俭、亡”等词语的意思。)【参考译文】朱邑,字仲卿,是庐江郡

13、舒州人。朱邑年轻时担任舒州桐乡县的啬夫官,廉洁公平不苛刻,品行仁爱而安利,从来不曾抽打侮辱他人,相反地慰问老年孤寡的人,所遇之人都能得到他的恩惠,故他所辖区域内的吏民都非常爱戴他。朱邑后来被提升担任太守卒史,举贤良担任大司农丞,后升任北海太守,凭政绩品行第一担任大司农。他为人淳厚,对老朋友忠诚,但他秉性公正,不能用私心和他打交道。皇上器重他,朝廷内尊敬他。这时张敞为胶东郡相,他给朱邑的信中说:“英明的君主注意远古,广招贤人,这实在是忠臣为国尽心尽力的时候。正值我远守政务繁忙的郡国,为法度所约束,就像马被驾驭一样,胸怀屈结,所以没有奇谋。即使有,那在什么地方施展呢?您以清正廉明之德,掌管司农大业

14、,就像饥饿的人认为粗劣的食物好吃,丰收之年认为美食佳肴是多余的一样。为什么呢?这是有与没有的情势不同的结果。过去陈平虽然贤能,但必须有魏无知的推荐然后才能到朝廷;韩信虽然有奇才,但必须依赖萧何然后才能被皇上信任。过去的士大夫让当时才智出众的人都能施展其才,假若一定是伊尹、吕望这样的人然后才推荐他,那么这人不依靠您就能自己显露其才了。”朱邑感激张敞的话,被推荐的贤能的士大夫中,有很多得到过他的帮助。朱邑身为列卿,平常生活节俭,而将俸禄赏赐供给九族乡里,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神爵元年(前61年),朱邑死。皇上怜惜,下诏称赞他说:“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操,减食以示节约,没有多余的交结,没有十条干肉的馈赠,可称得上是善良人和君子,他遭遇凶灾,我非常同情。特赐给朱邑的儿子黄金一百斤,来祭祀他的父亲。”起初朱邑患病快死的时候,叮嘱他的儿子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