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88642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 身 工教学目标1介绍报告文学及其特点2注意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来组织材料,以分析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相互交织。3体味词语,尤其是在特定情境下词义发生较大变化的词语。教学重点1文章的主线与副线2体味词语的变化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默读课文,结合自读提示,思考三个问题:1自读提示中写了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以“分析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请试从文章当中找出,哪些段落是作为包身工一天活动的主线而出现,哪些段落是作为介绍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而存在的副线。2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在特定的环境下词义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所蕴涵的感情色彩也发生

2、了变化,找出这些词语句子,加以体会。3文中写到包身工遭遇时生发出许多联想,从而使文章更具感情色彩。请找出这些出现联想的地方,并加以体会三解读课文1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和以“分析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具体分法如下:包 一起床(14)身 (58)包身工制度的形成 插工 二早饭(911) 入的 (1217)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分一 三上工(1823) 析天 (2425)包身工制度的趋向 四放工(2630) 五总结(3133)副线:成因是灾荒年,从农村骗来 发展是因为可靠、安全、低廉 2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在特定情境下词义发生了变化 比如“慈祥”和“佳肴”。都运用了反语,本

3、义是“凶狠”和“残羹冷炙”,用在这里突出讽刺意味。 又如“饲养”。本指喂养动物,用在文中说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人看待,像喂养动物一样饲养小姑娘,从中牟利。更揭露包身工所遭受的非人待遇与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再如“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把三个短语提前,加以强调,突出包身工被奴役的形象,说明生活的紧张、忙乱与劳累。“粥菜?这是不可能有的”,采用疑问形式的独词句,与称代复指叠加,强调包身工吃饭条件的极端恶劣。3文中写到包身工遭遇时,生发出许多联想,从而使文章更具感情色彩,文中哪些地方出现?有什么样的效果?资本家对包身工的残忍奴役,使作者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

4、鱼”,深刻揭露了资本家对包身工的残酷压榨,作者进而联想到包身工的处境,连墨鸭都不如,老板对她们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从“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联想到“日本纱厂下的每一个锭子上”,表达了对万恶包身工制度极为深沉的控诉。由自然界的黑夜过去必是黎明,联想到政治上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与摆脱苦难的光明新生活,一语双关,耐人深思。它告诉人们,就像黎明终将驱散黑夜一样,包身工被任意宰割的命运行将结束,翻身得解放的黎明就在前头。*文中的联想使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与对帝国主义的仇恨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充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量。四对照单元要求“语言的品味”内容来回顾

5、课文。1褒义词贬义词:“慈祥”“佳肴”;2不同结构的句子:(见上文第三大点解读课文内第二小点内三、四两句)3修辞手法的运用:“芦柴棒”,联想的运用4全篇的感情基调:(分析文章的议论)五介绍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及文章写作背景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 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

6、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 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 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 、矛盾、冲突。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 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报告文学可以说是一种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它比通讯的形象性更强。因此,写作报告文 学,既应像记者那样进行采访,又要像小说那样构思。报告文学作家类似“记者作家”,其 写作方式可以表述为:新闻采访艺术构思报告文学。 从这样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

7、写作报告文学应该做到: 一、进行深入采访二、精心刻划人物报告文学要写人物,但不是“塑造”从物,因为它写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 体。三、巧妙安排结构 艺术构思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巧妙地安排结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学习 的经验。主要是: (一)结构属于表现形式,是内容的延伸。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格式。 作者要从描写的 对象出发,从面临的读者出发。能写成横断面的,不要拉成纵剖面,更不要总是写成三段式 或五段式,即:写一个先进人物,开始写他怎么树立远大理想,怎么经过一个攀登的过程, 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这种公式化的结构不新颖,不为读者欢迎。 过去已有不少作者

8、在努力探索横断面的结构方面取得成就,如理由、陈祖芬的一些作品。至 于纵断面的结构,当然也是由许多横断面组成的。 (二)要善于把最精彩、最感人、自已感受最深而最能吸引、打动读者的关键材料 ,放到最 显著的地位,以增强艺术效果。当然,把关键材料放在显著的地位,并非一律要放在 开头, 也可以放在其他地方。但是不管放在那里,作者都要想办法突出它,着力写好它,使它处于 显著的位置。 (三)巧妙地安排结构,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真实可靠的一刹那进行相对的集中,必 要的调动。如在包身工中,作者就很巧妙地把包身工所受的苦难的一些特写镜头 和横断面,加以 调动和集中,组织到一天来写。 四、展开合理想像五、写好精彩议论 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最忌作者的议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而报告文学肩负着向读者“报告”的任务,它可以也应该向 读者报告,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报告文学中常常出现作者的议论。这些议论如画龙点睛,写得形象而精彩,常常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