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488491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考历史 初中三年总结的知识复习点四(世界历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单元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 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阶段特征是战后繁荣,原因是:A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C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20世纪70年代阶段特征是危机与调整,原因是:A经济发展弊端显露B受经济危机严重打击C通货膨胀,债务沉重,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20世纪90年代阶段特征是新经济时代(信息化全球化),原因是:A改革社会经济B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C完成传统产

2、业的技术改造。(2) 总特点发展过程:起伏变化大,呈周期性变化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前列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3) 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主要原因: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4) 启示必须不断改革,完善社会制度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人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2欧洲联盟的建立(1) 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原因: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国家大量的援助B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采

3、取最先进的科技成果C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表现:A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基本达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B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2) 欧洲联盟目的:A为振兴经济(根本原因)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B不想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发展欧洲的独立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建立:A20世纪60年代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B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表现:A欧盟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B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C欧盟还力求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性质: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

4、化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调整:A至2020年共有成员国28个(2020年克罗地亚加入)B2020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支持脱欧派获胜,英国将脱离欧盟C2020年3月,英国女王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启动“脱欧”程序发展趋势: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甚至军事联合作用:A欧盟成立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B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仿效发展。3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1) 原因外因:A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大量的军事订货)B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

5、行非军事化政策内因:A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B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2) 发展概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 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本国际地位得到加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4美国、日本和西欧经济发展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1)相同点: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

6、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科技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2)不同点:美国自19世纪末就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经济大国,经济基础雄厚;欧洲饱受战火摧残,起点较低;日本通过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众多封建因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西欧各国走上经济联合道路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备,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3)借鉴: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5大国崛起美国崛起的启示:民族独立是国家强大的前提条件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强大的必要条

7、件不断改革和创新是国家强大的不竭动力抓住机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尊重人才结合国情不断调整政策促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主要因素: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思想解放(如文艺复兴运动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运动影响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制度创新(如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民主共和制),法律保障(民主法制),科技创新(三次科技革命影响深远)。对英国崛起最具影响的两件大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我国可以从大国崛起中获得的启示: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要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生产

8、力的发展;要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优秀的成果,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走自主伴创新之路;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历第十七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 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概况:19531964年,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一些改革措施(重点在农业领域),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改革失败。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 戈尔巴乔夫改革概况:19

9、85年,戈尔巴乔夫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结果导致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否定了共产党的领导,激化了苏联内部矛盾,直接导致苏联解体。(3) 匈牙利的改革(1)背景:照搬苏联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总结了“匈牙利事件”的原因和教训,改革势在必行。(2)领导者:1956年,卡达尔进行改革。(3)内容: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

10、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4)影响: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未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2苏联解体(1991年底)(1)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矛盾和问题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未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等)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苏联改革导致了国家解体(2)实质: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3)影响: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

11、重大挫折(4)认识: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它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苏联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挫折。在东方,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的制定要适合本国的国情;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重视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警惕西方“和平演变”策略。3中苏改革成败的原因及启示(1)根本原因:苏联的改革失败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中国的改革成功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突破了斯大林模式(2)启示:坚持走建设有

1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阴谋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第十八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印巴分治和印度的成就二战后初期,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印巴分治是印巴矛盾的根源)。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尼赫鲁任印度第一任总统。1956年巴基斯坦共和国成立。成就: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工业和农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科技领域成就卓著。2非洲民族独立浪潮1952年埃及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960年非洲有17个国

13、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3中东问题(1)中东问题的由来巴勒斯坦地区在历史上先后是古代犹太人、阿拉伯人的栖息地(巴勒斯坦地区曾经是古代犹太人栖息地。7世纪,巴勒斯坦地区成为阿拉伯帝国一部分,阿拉伯人居住此地至今已1300年历史)二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成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1948年以色列国(犹太人)成立,导致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73年先后发生四次中东战争。(2)出现原因地理因素: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

14、,是各个历史时期列强必争之地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加上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定为“圣城”,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对珍贵的水资源争夺加剧了冲突大国插手中东事务(外部因素)。(4)关键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巴以冲突的关键是领土争端。(5)社会特征动荡不安,战火频繁第十九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冷战政策(1)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2)原因:二战后,世界各国政治力量发生显著改变,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使美国的称霸计划受阻

15、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战后人心思定,要求和平是主流(3)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铁幕演说”(4)表现: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1947年提出,也叫“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军事上1949年5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性质是军事组织同盟)。(4)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2二战以来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1) 美苏争霸20世纪5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过程:20世纪5060年代:A特征美国占优势B典型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准备在古巴部署导弹,被美国发现,美国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后来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撤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C原因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20世纪70年代:A特征达到高潮,苏攻美守B典型事件美国从越南撤军;苏联把中东、非洲、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