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下作业.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88345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下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下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下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下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下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下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201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下作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三维设计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下作业(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2太原测试)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下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如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农业技术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农业政策的支持2“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丰富夏季高温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A

2、BC D3“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曾经吸引了大量的移民。这些移民的迁入()A促进了当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B减轻了当地的环境压力C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D改变了当地人口的增长模式解析:第1题,种植橡胶的北界扩大到24N,主要是农业技术的发展,耐寒品种的培育等。第2题,棉花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该地区降水少,晴天多,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高温,适宜棉花的种植。第3题,“北大荒”地区人口的大量迁入,缓解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当地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此时当地人口增长模式仍为“传统型”。答案:1.B2.C3.A(2010全国卷)江苏北部沿

3、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45题。4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 B耐旱C耐盐 D抗倒伏5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 B农家肥C农药 D淡水解析:第4题,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地势低,海水倒灌入侵,使地下水和土壤中含有大量盐分,种植的植物应耐盐。第5题,要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治理盐分,可利用大量淡水排盐和压盐。答案:4.C5.D(2012天津调研)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偏北,主要原因可能是()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C地处

4、盛行风背风地带D位于高气压中心7限制该地农业生产的重大生态问题是()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解析:第6题,由题可知,甲地1月等温线明显偏北,说明该地气温高,结合地形可知位于大兴安岭背风坡,夏冬季风影响较小。第7题,该地区发展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答案:6.C7.B(2012深圳模拟)读2008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完成89题。8按照分类,我国天津市属于()A类省区 B类省区C类省区 D类省区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最多B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的主要原因C类省区

5、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好,人均产粮最高D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差,人均产粮最低解析:第8题,据图例做出判断,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得出天津市属于类省区。第9题,黑龙江省人均粮食产量最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非农产业占用耕地,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类省区人均产粮最高,主要是地广人稀;类省区人均产粮最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主要是耕地面积少。答案:8.D9.B(2012宜春模拟)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012题。10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 B热量C水分 D土壤11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C冬季河

6、流结冰 D水运发达12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解析:第10题,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两地耕作制度不同主要与热量高低有关,热量高,生长期长,有利农作物生长。第11题,两地都是季风气候,夏季都是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第12题,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主要是甲地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造成的。答案:10.B11.B12.C二、综合题(共40分)13(2012佛山模拟)耕地面积保有量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材料1:19982005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材料2:

7、19932005年粤北山区某县耕地分布与地形图。材料3:1993和2005年粤北山区某县耕地的地形分布指数图。(1)材料1中19982005年期间年内新增耕地面积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我国耕地_不足。1998年我国灾毁耕地面积严重,就南方地区而言,最可能的灾害是_,此后灾毁耕地面积逐年下降主要是我国加大了_的力度。(4分)(2)材料2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_。该地区的外力主要以_侵蚀作用为主。(4分)(3)该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形成此农业地域类型的气候条件是_。在下列两种农业经营方式中,该地区应选择_经营方式较合理,该农业经营方式可以_。(4分)(4)材料3中耕地出现频率最高的坡度范围是24,

8、而不是02。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为了准确掌握该地区土地资源结构和变化情况,应该采用_技术。(4分)(5)该区风景秀丽,正逐渐成为珠三角地区越野驾车的热门区域。请结合该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简要说明越野驾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6分)解析:第(1)题,19982005年期间年内新增耕地面积少,主要是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造成的,这也是我国耕地问题之一;1998年南方特大洪涝灾害,是灾毁耕地面积严重的原因;考虑我国实际,进行生态退耕,灾毁耕地面积逐年下降。第(2)题,材料2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根据图例判断即可;地区的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第(3)题,广东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发展水稻

9、种植业;农业经营方式中,山区宜修筑梯田,保持水土。第(4)题,材料3中耕地出现频率最高的坡度范围是24,主要是建设占用02,为了准确掌握该地区土地资源结构和变化,应该采用RS和GIS。第(5)题,越野驾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应从自然环境的特点来说明。答案:(1)后备资源洪涝生态退耕(2)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流水(3)水稻种植业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丰富且雨热同期乙减少水土流失(或保持水土)(4)城市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扩大RS和GIS(5)山路崎岖,交通事故多;暴雨易引发山洪;多滑坡、泥石流;多雾天气;冬季多冰冻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材料1:2011年6月

10、18日下午,第二十二届哈洽会第四次新闻发布会召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副巡视员李殿君就北大荒集团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6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据悉,“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实现北大荒新跨越”是本次北大荒集团展区的主题。材料2: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下表。(4分)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害频繁(

11、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_ ,社会原因是_。(4分)(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4分)(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6分)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甲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光、热、水资源充足,但洪涝灾害频繁。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

12、。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粮食。第(4)题,从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农业生态,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答案:(1)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乙水资源不足丙光、热、水充足(2)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密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4)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