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明清(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旧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88310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明清(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旧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明清(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旧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明清(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旧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明清(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旧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明清(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旧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明清(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旧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明清(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旧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旧人教一轮复习明清(4):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明清时期中央同边疆地区关系的加强1、明清时期加强对蒙古和新疆地区的管辖(1)明朝与蒙古的关系时 间基 本 概 况明朝初期 内地蒙古族与其他民族逐渐融合 ; 草原蒙古族分裂为 :鞑靼、瓦剌 ,威胁明朝北疆 ;永乐年间鞍靼、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北方相对安定 ;明朝中期修缮长城原 因明朝国力衰退 ;目 的加强边防驻兵,防止蒙古骑兵南下 ;范 围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认 识 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御少数民族进攻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侧面反映明朝实行“保守,消极防御”的边防政策 ;明朝后期 鞑靼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明朝封他为顺

2、义王 ; 明朝与鞑靼恢复封贡互市 ;(2)清朝与蒙古的关系 入关前的满蒙联合蒙 古 分 裂满 蒙 关 系分裂时间明末清初 策略方针“联盟制汉”方针 ;蒙古三部漠南蒙古入关前已归属清国 ;漠北蒙古入关前已臣服清国 ;漠西蒙古 平定准噶尔贵族的叛乱 ;项 目基 本 概 况背景准噶尔势力发展17世纪中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占据天山南北;平叛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近70年斗争,到1757年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 ;机构乌里雅苏台将军乾隆年间设立,直接掌管蒙古各部军政大权,加强了对蒙古的统治 ;科布多参赞大臣 土尔扈特部万里归国项 目基 本 概 况西迁概况清初,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不

3、满噶尔丹的统治西迁至俄国伏尔加河流域 ;回归原因 不堪忍受沙俄的迫害 ,摆脱沙俄的统治; 清朝国力强盛 ; 清朝先后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 ;回归概况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万里归国 ;土尔扈特部回归受到乾隆欢迎安置,并铸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 ;历史意义 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凯歌 ; 说明中华民族有极强的疑聚力,中华民族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清朝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项 目基 本 概 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的叛乱回部贵族叛乱1757年,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 ;清朝取胜之因 乾隆王朝国力强大 ; 大小和卓“虐用其民,厚敛淫刑”而不

4、得人心 ; 各民族已形成不可分裂的整体 ,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平叛 ;设立管辖机构伊犁将军设立时间1762年,乾隆年间 ; 管辖范围统管包括巴尔喀什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驻军新疆开 始 时 间1762年,清政府调遣大批军队进驻新疆 ;主 要 来 源东北、河北等地的达斡尔族,满族 ;历 史 作 用为保卫祖国,开发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 ;2、明清时期与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项目基 本 概 况明朝设乌思藏都司任用藏人管理藏族事务,征收受贡赋 ;设立卫所建立僧官制度 酌情封赐西藏各教派首领 ; 各级僧官由朝廷任免 ; 法王为最高僧官 ;清朝确立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达赖 清军入关前,黄教领袖五世达赖统一全藏; 顺治

5、帝赐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班禅康熙帝赐封黄教领袖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设立驻藏大臣时间1727年,雍正年间 ;职权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意义标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原因为避免灵童“转世”产生的纷争 ;时间乾隆年间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规定由驻藏大臣主持,用满、汉、藏文书写灵童象牙签;装入金瓶当众掣签决定 ;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3、明清时期与西南地区联系的加强(1)明朝的“改土归流”政策制 度基 本 概 况土司制度设立概况明朝初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沿袭元朝土司制度 ;基本规定 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

6、政府机关 ; 土司长官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允许世袭 ; 土司长官必须忠于朝廷,按时交纳贡赋 ;流官制度诱发原因永乐年间,西南两宣慰司叛乱 ;改土归流最先推行贵州,改设布政使司,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 ;具体规定取消土司衙门,由朝廷改派流官直接统治 ;特 色改土归流的地区有限,西南大部仍为土司制度 ;历史意义 使明朝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为清朝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奠定了基础 ;(2)清朝“改土归流”政策项 目基 本 概 况背景平定“三藩”之乱三藩势力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平藩策略康熙帝采取“剿抚兼用”的策略 ;历史意义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符合人民的

7、愿望 ; 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 ;具体表现推行概况1726年,雍正帝在云、贵、桂、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具体措施清户口,设保甲,行屯兵,统税制,建学校,兴科举,修道路;历史意义 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统治深入边僻” ; 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清朝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背景 :清初,郑氏子孙割据台湾,防碍国家统一 ;(2)策略 : 统一台湾 :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一战,郑克塽投降 ; 管辖机构 :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福建省

8、;(3)意义 :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 有利于台湾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 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二、清朝的疆域1、清朝前期版图 :(1)清朝成为亚洲 东部最大的国 家 ;(2)清初的版图基本上形成了我国辽阔的疆域 ;2、清朝的行政机构区 划 机 构基 本 概 况地方行政区划行 省18个总督,巡抚将军辖区5个盛京 ;吉林 ;黑龙江 ;伊犁 ;乌里雅苏台 ;将军办事大臣辖区2个西藏 ;青海 ;办事大臣蒙古盟旗中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三、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基本原因(1)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依然繁荣发展 ;(2)明清时期中央

9、集权空前加强 ;(3)明清统治者重视民族关系 ;(4)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极强的民族凝聚力 ;2、主要特点(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与发展 ;(2)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3)中华现代各民族基本形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民族凝聚力增强 ;(4)明清时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完全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5)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 巩固训练1、(2009年全国卷文综14)图3所示战役是( )A明朝与瓦刺之战 B明朝与后金之战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2、(2009年北京文综15)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

10、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唐朝在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A B C D3、(2009年上海历史12)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 )年代福建莆田直隶宝坻湖北川汗康熙十五年(1676)192丁0丁康熙二十五年(1686)88丁22丁24丁康熙三十年(1691)58丁10丁14丁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乱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4、达赖和班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从乾隆年间起,其继承人由( )A、金瓶掣签确定 B、宗教上层人士推兴C、中央政府直接任命 D、达赖、班禅互相指

11、定5、下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代中原地区的铸铁技术传入新疆地区B、契丹族仿昭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C、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D、清代开始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6、从图7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 )和亲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 祖国认同感具有强大影响力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民族平等是历代的民族政策A. B.C. D.7、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其主要特点是( )A、册封边疆各族首领B、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国侵略结合C、设宣政院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安抚少数民族首领8、明清政府大力推行“改土归流”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B、加快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发展内地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D、改变当地居民刀耕火种的落后方式9、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对于边疆问题和民族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 )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进步促进边防巩固和边疆开发促进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A、 B、 C、 D、10、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加强的主要标志是( )A、僧官制度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