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典型缺陷防治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486766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典型缺陷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质量管理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典型缺陷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质量管理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典型缺陷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质量管理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典型缺陷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质量管理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典型缺陷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典型缺陷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通病典型缺陷防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火电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与典型缺陷防治措施认真执行原电力部建设协调司1995年颁布的电力建设消除施工质量通病守则,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认真编制防治质量通病的措施,建设、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这些措施,并严格监督其实施。1、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认真贯彻执行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颁发的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200418号,并签订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附任务书,消除规定中明确的“二裂缝”(墙体裂缝与现浇楼板裂缝)与“四渗漏”(楼地面渗漏、外墙渗漏、门窗渗漏与屋面渗漏)。具体措施见该规定。(2)消除回填土下沉质量通病控制要点 严格控制回填土选用的土料和土的

2、取土含水率。 填方必须分层铺土和压实,控制土的虚铺厚度。 不许在含水率过大的腐殖土、亚粘土、泥炭上、淤泥等原状土上填方。 填方前当基底呈现橡皮土应进行处理:翻晒。晾干后进行夯实或换土。(3)消除混凝土质量通病控制要点 大体积混凝士温度裂缝。 蜂窝、麻面、露筋。 墙、柱底部烂脖跟。 现浇砼上下施工缝接头处涨模。(4)消除地下变形缝(埋入式止水带)渗漏质量通病控制要点 止水带(片)完好无损,规格、型号。材质符合设计要求。 埋设位置固定牢固程度。 钢筋密集区域处的混凝土浇筑和控制粗骨料粒径。 止水带周围混凝土仔细振捣。(5)消除砌筑砂浆的质量通病控制要点 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保证砂浆搅拌时间。 改善

3、砂浆和易性。 严禁干砖上墙和减少外墙渗漏点。(6)零米沟道盖板保证其齐全、平整、美观措施。(7)保证面砖、地砖接缝平直,不空鼓措施。(8)成品保护监控措施(9)保证地下砼沟道排水通畅、无渗漏、无积水措施。(10)烟囱工程工程项目质量通病控制指标防治措施及要求1.基础工程(1)钢筋间距与保护层不准确间距偏差20mm保护层偏差10mm 由于基础钢筋的骨架较大,绑扎时应设置足够的临时支撑或马凳,以保证钢筋的间距尺寸准确。 为保证基础钢筋上部的保护层的设计尺寸,应设置足够数量的钢筋支撑。 与垫层接触的主筋,应保证其保护层厚度,其方法是用坚硬的与保护层同厚度的石块垫起,每平米不少于2块。2.筒壁(1)半

4、径超差观感不顺畅半径偏差25mm观感顺畅 使用JD-J2激光经纬仪进行中心找正,在中心设激光接收把,自接收把中心引出钢尺拉半径。 按筒壁施工指示表控制灰前半径,认真检查灰后半径。根据灰前和灰后半径的差值,调整此部位预施工节的设计半径,保证筒壁整体坡度呈流线型,每节调整值10mm。(2)漏浆、错台、颜色不一致、表面不平整光洁无漏浆、颜色一致、表面平整光洁 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采用同一厂家、同一规格的水泥,不允许中途调换水泥品种;砂、石骨料级配不得调换。 侧面粘结胶皮,消除模板缝,及时更换变形的模板。 混凝土振捣棒插入前一层混凝土深度50100mm,,混凝土浇筑高度应低于内模上口3050

5、mm。 混凝土表面出现漏浆后应采取措施及时予以清除。3.内衬工程浇筑料配合比及弧度与坡度不准确浇筑料配合比、弧度与坡度准确 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浇筑料配合比的委托试验,打灰前由专人进行配料。打灰前由专人校核模板坡度和弧度,模板加固系统牢固稳定。(11)冷却塔工程冷却塔工程消除施工质量通病控制措施一览表表一工程项目质量通病控制指标防治措施及要求1.底板工程(1)钢筋间距不准确10mm 底层钢筋铺设时弯钩应朝上, 上层钢筋弯钩朝向应向下。上层钢筋绑扎时应和下层钢筋相对应。 用标尺控制并检查钢筋间距。保护层不准确10mm下层钢筋全部绑扎完毕后,在下层钢筋网下垫好垫块,并按要求设置好架立筋。架立筋为12

6、10001000,垫块和架立筋下脚要求用油毡垫好,以保护防水层。(3)防水层空鼓无空鼓防水层施工前12天,对基层表面充分浇水湿润。 严格按照刚性防水施工工艺分层施工。2.人字柱(1)表面不光洁表面光滑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 初凝后拆除上模用专用工具设专人监护抹压混凝土表面,达到表面平整、光洁、无裂缝。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初凝时,揭掉上盖模板,并及时盖塑料布和草袋子,养护2周。选用经验丰富的持证上岗的振捣工进行振捣。(3)二次污染无二次污染 拆模后用较厚的塑料布缠裹,两端绑牢,接头及柱根部用胶带封严。 筒壁施工完以前均用以上方法保护。冷却塔工

7、程消除施工质量通病控制措施一览表表二工程项目质量通病控制指标防治措施及要求3. 环梁筒壁(1)几何尺寸不准确,表面不平整截面尺寸偏差+85mm表面平整度5mm 环梁底模必须用水准仪超平,用木楔子垫平。 环梁底模板用复合模板,间隙用透明胶带纸粘接。人字柱柱头处放样定出模板尺寸,用曲线锯切割。人字柱与环梁底模板之间的间隙用腻子封闭,并在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是否透水。(2)风筒半径超差,曲线不顺畅 半径偏差+205mm曲线顺畅 必须测灰后半径,依此确定下节找半径调整值。 内外模板间的对拉螺栓必须拧紧,必须对每一块模板都用拉力计进行半径测量。拉力重量为20kg。 混凝土土分三层下灰,减少冲击变形。 出现超

8、差后,每节调整510mm,依经验找正半径应为+10mm。加减丝与相应杆件的连接必须拧紧靠严,加减丝及顶丝必须同时处于受压状态。 (3)水平施工缝漏水水平施工缝无漏水 施工缝处理采用设凹槽的方法,且在初凝时起木方(梯形505060)设专人监护,做到混凝土不塌不裂,起出木方后及时将混凝土表面水泥浆沫铲除。 安装外模板前施工缝中的灰块、水泥渣等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要洒水湿润,并按要求铺砂浆。冷却塔工程消除施工质量通病控制措施一览表表三工程项目质量通病控制指标防治措施及要求4.淋水构件(1)表面不光洁、边角漏浆、龟裂表面光洁、边角无漏浆、龟裂 模板表面贴硬PVC薄板。 底模与侧模各为整

9、体面板,两模间贴胶条。表面压光,用塑料薄膜养生液或覆盖塑料布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2)成品保护不好不出现人为损坏 起件时要轻起轻放。 在运输过程中,汽车行走要平稳、汽车转弯、倒车时由专人指挥,运输车的行驶坡度不宜超过5Km/h。 构件的堆放是底部设两个支点,上层木方与下层木方必须对齐,支点处并排双根道木。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排水良好。 选择有丰富吊装经验的起重工和吊车司机进行构件吊装,并要统一指挥。5.压力方沟.(1)垂直度超差8mm吊线坠控制并校核压力方沟立模模板的垂直度。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内外模板加固,确保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光洁混凝

10、土表面平整光洁 外模板采用复合板或钢模板粘贴PVC塑料板。 压力方沟混凝土在横断面高度上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底板部分,第二次浇筑底板以上部分。底板以上部分必须分层振捣。 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应及时采用浇水湿润的方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2、建筑工程典型缺陷防治措施 主厂房零米地面裂纹 保证回填土质量:分层夯填;加强见证取样检测;进行旁站监督;大面积回填采用振动碾,边角处采用立式振动夯;加强基础坑井周边的夯填;如可能,可回填级配砂石(采用水撼) 如可能,尽量晚一点浇筑毛地面砼,让回填土有一个自然沉实的过程; 将砼地面分两层(次)完成,先浇底层,待一段时间后再浇面层(随打随抹平,砼终凝前压

11、光) 采用整浇面层时,适当增加分格缝,每块(格)面积不宜超过20(45m);当不同部位(地段)回填土厚度差别较大(如电缆隧道上覆土较薄,而周边回填土较厚)时,将产生明显的沉降差异,此时宜在电缆隧道上方留置分格缝(沉降缝); 尽可能采用块状面层(地面砖铺贴); 如可能,可采用现浇水磨石面层(双玻璃条分格); 砼地面与框排架柱跟、设备基础、坑井之间一定要隔断,以保证各自自由沉降;隔断缝用柔性防水材料嵌填密实; 两台机组之间的检修场地,因地面荷载较大,且有重车进出,宜在砼地面中配制钢筋网(6100);靠B排纵向走廊地面也宜配制钢筋网; 在砼中掺加玻璃纤维或钢纤维等材料,以提高砼的抗裂性能; 避免地面

12、局部积水;地面应有一定的横向排水坡度,排向地沟;经常需进行水冲洗的地面(或部位)宜抹防水砂浆或在砼底层与面层之间增加一道防水层(热沥青一度)。楼梯间、走廊及主厂房山墙、C排墙等非承重填充墙面裂纹 砼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砼砌块墙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层高超过4m时,中部增设厚度为120与墙体同宽的砼腰梁。 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璃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砼砌块宜采用保水性强的砂浆砌筑。 顶层框架填充墙不宜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砼砌块等材料;当采用上述材

13、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钢丝网粉刷等必要的措施。 寒冷地区外墙宜采用保温砂浆、复合保温材料等外墙外保温措施。 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砼砌块的出釜停放期宜为45d(不应小于28d),上墙含水率宜为5%-8%。砼及轻骨料砼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或采用微膨胀砼嵌填密实;补砌时,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30d后再抹灰。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接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使用膨胀螺栓,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采用粉煤灰砖、轻骨料砼小型空心砌块等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1515木条预先留缝,粉刷前用1:3水泥砂浆嵌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修缮加固与改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