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完整版.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13348436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6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方剂学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方剂学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方剂学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方剂学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完整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剂学方剂学 总论 1 方剂学代表著作 五十二病方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堪称最古老的方书 方剂学著作 黄帝内经 君 臣 佐 使 理论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 最早记载治法 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之作 理 方 法 药 为一体 被推崇为 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宋我的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 788 首方歌 伤寒名理论 金人 成无己 伤寒明理论 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论著作 开创方论之先河 普济方 明清载方最多的古代方书 医方集解 清汪昂开创了新的治法 便于记忆 医学心悟 首先归纳 八法 之书 中国方剂大辞典 南京中医药大学 2 名词解释

2、治法 即疾病的治疗方法 它是在辨明症状 审清病因及病机之后 有针对性地 采取的治疗方法 治法在中医临床用方中处核心地位 方剂 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是在辨证 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 治法是立方依据 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八法 汗 吐 下 和 温 清 消 补 汗法 是通过开泄腠理 调和营卫 宣发肺气等 以促进发汗 使在表的 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 中病即止 不宜久煎 补法 可分为补益气 血 阴 阳 3 方剂剂型 汤剂 吸收快 药效发挥迅速 不便于携带 丸剂 吸收较慢 药效持久 节省药材 便于服用和携带 散剂 小二服用 制作简单 吸收快 节省药材 便于携带与服用 冲击 作用迅速

3、味道可口 体积较小 服用方便 片剂 用量准确 体积小 4 方剂的配伍的目的 1 提高疗效 提效 2 扩大治疗范围 扩大 3 产生新的功效 新效 4 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烈性 减毒 5 方剂组成原则 原则 君 臣 佐 使 君 臣 佐 使主要以药物在方中所起作用为依据 君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在方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性能直 接规定和影响着整个方剂的功能 臣药 a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b 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 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a 佐助药 b 佐制药 c 反佐药 使药 a 引经药 b 调和药 5 煎药法 1 煎药前应先浸泡 20 30 2 煎药的容器 砂

4、锅 3 煎药的用水量 4 煎药的时间 5 煎药的火候 武火 解表 泻下 清热 芳香药为主 文火 含毒性的 药 微火 6 服药法 服药时间 饭前一小时 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对胃肠有刺激药物 饭后服用 各论 一 解表剂 1 辛温解表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 2 辛凉解表银翘散 桑菊饮 麻杏石甘汤 3 扶正解表败毒散 二 泻下剂 1 寒下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2 温下温脾汤 3 润下麻子仁丸 4 逐水十枣汤 三 和解剂 1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2 调和肝脾四逆散 逍遥散 3 调和寒热半夏泻心汤 4 表里双解大柴胡汤 四 清热剂 1 清气分热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2 清营凉血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3 清热解毒黄

5、连解毒汤 4 清脏腑热导赤散 龙胆泻心汤 清胃散 玉女煎 芍药汤 5 清热祛暑六一散 6 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五 温里剂 1 温中祛寒理中丸 小建中汤 吴茱萸汤 2 回阳救逆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六 补益剂 1 补气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玉屏风散 生脉散 2 补血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3 补阴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 大补阴丸 一贯煎 百合固金汤 4 补阳肾气丸 右归丸 七 固涩剂 1 固表止汗牡蛎散 2 涩肠固脱四神丸 3 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 桑螵蛸散 4 固崩止带固冲汤 完带汤 易黄汤 八 安神剂 1 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 2 补养安神天王补心丹 酸枣仁汤 九 开窍剂 1 凉开安宫牛

6、黄丸 紫雪 至宝丹 2 温开苏合香丸 十 理气剂 1 行气柴胡疏肝散 瓜蒌薤白白酒汤 半夏厚朴汤 2 降气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旋覆代赭汤 十一 理血剂 1 活血祛淤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温经汤 生化汤 桂 枝茯苓丸 2 止血黄土汤 与理中丸比较 十二 治风剂 1 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 大秦艽汤 2 平熄内风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十三 治燥剂 1 轻宣外燥杏苏散 桑杏汤 2 滋阴润燥麦门冬汤 增液汤 十四 祛湿剂 1 燥湿和胃平胃散 藿香正气散 2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三仁汤 3 利水渗湿五苓散 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5 祛湿化浊萆薢分清散 6 祛风胜湿独活寄生汤 十五 祛

7、痰剂 1 燥湿化痰二陈汤 2 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 3 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心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各论 一 解表剂 1 辛温解表 麻黄汤 发汗解表重剂 君药 麻黄 组成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 头疼身痛 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 脉浮紧 麻黄 桂枝 发汗力强的组合 方歌 麻黄汤中配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身痛 风寒无汗服之知 桂枝汤 君药 桂枝 组成 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效 解肌发表 调和营为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太阳病中风 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 鼻鸣干呕 苔 白不渴 脉浮缓或浮弱 桂枝与芍药配伍调和营卫 调和营卫调和营卫 是

8、指能够纠正营卫不和 解除 风邪的一种治法 风邪自表而入 可引起营卫不和 见发热头痛 恶风 汗出 脉浮缓等症候 治疗上可用桂枝汤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纠正这 种营卫不和的状态 麻黄桂枝比较 26 页 小青龙汤 君药 麻黄 桂枝 五味子 干姜 细辛 温肺化饮 功效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内饮证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 无汗 咳喘 痰多而稀 舌苔白滑 脉浮 方歌 小青龙汤桂芍麻 干姜辛草夏味加 外感风寒内停饮 散寒蠲饮效可夸 2 辛凉解表 银翘散 君药 金银花 连翘 功效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热毒偏盛 辨证要点 发热 微恶风寒 咽痛 舌红 脉浮数 制性存用 制性存用 在方剂配伍中

9、一味药物的药性被其他药物制约 但发挥其应用作 用 桑菊饮 君药 桑叶 功效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犯肺证 辨证要点 咳嗽 发热不甚 微渴 脉浮数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辛凉重剂 君药 麻黄 石膏 组成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功效 辛凉宣肺 清热平喘 主治 肺热喘咳证 辨证要点 发热 喘咳气急 苔薄黄 脉浮数 二 泻下剂 1 寒下 大承气汤 君药 大黄 行气并用 急下存阴 釜底抽薪 组成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功效 峻下热结 主治 a 阳明腑实证 b 热结旁流 c 热厥 痉病 发狂等因里热实积滞 所致者 辨证要点 便秘或下利不畅 腹痛拒按 舌苔焦黑而干 脉沉实 小承气汤 功效 轻下热结

10、 主治 a 阳明腑实热结轻证 b 痢疾初起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的比较 44 页 2 温下 温脾汤 君药 附子 功效 泻下寒积 温补脾阳 主治 阳虚寒积腹痛 辨证要点 脐腹冷痛 下利或便秘 手足不温 苔白 脉沉弦而迟 3 润下 麻子仁丸 君药 火麻仁 功效 润肠泻热 行气通便 主治 脾约证 胃强脾弱 辨证要点 便秘 小便频数 舌红 苔黄干 4 逐水 十枣汤 君药 甘遂 功效 攻逐水饮 主治 a 悬饮 b 水肿 辨证要点 胸肋引痛 或水肿腹胀 大便不畅 苔滑 脉沉弦 三 和解剂 1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君药 柴胡 组成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枣 功效 和解少阳 主治 a 少阳病 b

11、 妇女热入血室证 c 疟疾 黄疸等病而兼见少阳证者 辨证要点 往来寒热 胸肋苦闷 苔薄白 脉弦 方歌 小柴胡汤和解功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配黄芩加姜枣 少阳为病此方宗 2 调和肝脾 四逆散 君药 柴胡 组成 甘草 枳实 柴胡 芍药 功效 透邪解郁 疏肝理脾 正邪具实 主治 a 肝郁四逆证 b 肝脾不和证 辨证要点 手足不温 或胁肋 腹部疼痛 脉弦 逍遥散 君药 柴胡 功效 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 正虚邪实 主治 肝郁脾弱血虚证 辨证要点 胸肋隐痛 郁郁寡欢 神疲食少 月经不调 舌淡苔白 脉弦虚 3 调和寒热 半夏泻心汤 君药 半夏 功效 寒热平调 散结除痞 主治 寒热互结之心下痞证 辨证要点 心下痞

12、满 呕恶泻利 苔腻微黄 辛开苦降 指用辛味药如干姜 半夏以开结散痞 配合苦味药如黄芩 黄连 苦寒以清降泻热 从而治疗寒热互结 肠胃不和所致的心下痞 证的一种治法 五 清热剂 1 清气分热 白虎汤 君药 石膏 组成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功效 清热生津 主治 气分热盛证 辨证要点 大热 大汗 大渴 脉洪大 L 竹叶石膏汤 君药 石膏 功效 清热生津 益气和胃 主治 伤寒 温病 暑病 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 辨证要点 身热汗多 少气 气逆欲呕 烦渴喜饮 舌红少苔 脉虚数 2 清营凉血 清营汤 君药 犀角 功效 清营解毒 透热养阴 主治 热入营分证 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 神烦少寐 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 脉

13、数 犀角地黄汤 君药 犀角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主治 a 热入血分证 b 热伤血络证 辨证要点 出血 斑疹紫黑 烦躁谵语 舌绛起刺 脉数 3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君药 黄连 功效 泻火解毒 主治 三焦火毒热盛证 辨证要点 大热烦扰 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4 清脏腑热 导赤散 君药 生地黄 木通与之相配利水而不伤阴 功效 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 a 心经火热证 b 心热移于小肠证 辨证要点 心胸烦热 口舌生疮 或小便赤涩 舌红脉数 龙胆泻肝汤 君药 龙胆草 功效 泻肝胆实火 利下焦湿热 主治 a 肝胆实火上炎证 b 肝经湿热下注证 辨证要点 口苦尿赤 舌红苔黄 脉弦数有力 清胃散 君药 黄连

14、功效 清胃凉血 主治 胃火牙痛 辨证要点 牙痛 牵引头面作痛 口气热痛 舌红苔黄 脉滑数 S 玉女煎 君药 石膏 功效 清胃热 主治 a 胃热阴虚证 b 消渴 辨证要点 牙痛齿松 舌红苔黄干 脉细数 芍药汤 君药 黄连 黄芩 功效 清热燥湿 调气和血 主治 湿热痢疾 辨证要点 痢下赤白 腹痛里急 苔腻微黄 白头翁汤 君药 白头翁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主治 热毒痢疾 辨证要点 下痢 赤多白少 里急后重 舌红苔黄 脉弦数 5 清热祛暑 S六一散 君药 滑石 功效 清暑利湿 主治 暑湿证 辨证要点 身热烦渴 小便赤短 舌红苔白 清暑益气汤 君药 西瓜翠衣 西洋参 功效 清暑益气 养阴生津 主治

15、 暑热气阴两伤证 辨证要点 身热汗多 体倦少气 口渴 脉虚数 6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君药 鳖甲 青蒿 先入后出 鳖甲领入 青蒿领出 功效 养阴透热 主治 热病后期 邪伏阴分证 辨证要点 夜惹早凉 热退无汗 舌红少苔 脉细数 五 温里剂 1 温中祛寒 理中丸 君药 干姜 组成 人参 干姜 甘草 白术 功效 温中祛寒 补气健脾 主治 a 中焦虚寒证 b 阳虚失血证 c 胸痹 小儿慢惊 病后喜唾流涎 霍乱等属中焦虚寒者 辨证要点 腹部冷痛 呕吐 下利 舌淡苔白 脉沉迟弱 小建中汤 君药 饴糖 组成 芍药 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功效 温中祛寒 缓急止痛 主治 虚劳里急证 辨证要点 腹痛喜温按

16、 面色无华 舌质淡 脉弦缓无力 吴茱萸汤 君药 吴茱萸 功效 温中祛寒 降逆止呕 主治 a 胃寒呕吐 b 厥阴头痛 c 肾寒上逆证 辨证要点 呕吐 或巅顶头痛 舌淡苔白滑 脉弦迟 2 回阳救逆 四逆汤 君药 附子 功效 回阳救逆 主治 少阴病 心肾阳衰寒厥证 辨证要点 四肢厥冷 神疲欲寐 舌淡苔白滑 脉微 3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君药 当归 功效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主治 血虚寒厥证 辨证要点 手足厥寒 舌淡 脉沉细或沉细欲绝 方歌 当归四逆桂芍枣 细辛甘草与通草 温经散寒通经脉 血虚寒厥此方好 四逆散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的比较 105 页 六 补益剂 1 补气 四君子汤 君药 人参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功效 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证 辨证要点 面色萎黄 乏力食少 舌淡苔白 脉虚弱 方解 109 参苓白术散 君药 人参 白术 茯苓 功效 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 主治 脾虚挟湿 辨证要点 面色萎黄 食少便溏 胸肋痞闷 肢体倦怠 苔白腻 脉虚缓 补中益气汤 君药 黄芪 益气补中 功效 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主治 a 脾胃气虚证 b 气虚发热证 c 中气下陷证 辨证要点 食少体倦 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