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设计院怪现状与易搞错的工程常识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3484361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设计院怪现状与易搞错的工程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设计院怪现状与易搞错的工程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设计院怪现状与易搞错的工程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设计院怪现状与易搞错的工程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设计院怪现状与易搞错的工程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设计院怪现状与易搞错的工程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设计院怪现状与易搞错的工程常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院怪现状和易搞错的工程常识一、专业界限 在建筑工程领域,原先给排水(给水排水工程,核心是生活水处理供应)、暖通(供热、通风、暖气与空调工程,核心是安装施工部分)、动力(燃气与热能工程,核心是市政部分)、电气(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核心是城市电力供应)等四个本科专业笼统称为“建筑设备”。由于多数民用建筑不涉及动力专业,以及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时,将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划归为公用设备工程的三个专业,所以有时“建筑设备”不包括电气。而专科专业则名目繁多,甚至有高校大专阶段开“建筑设备工程”专业。 “工程”狭义只指需要施工的学科,比如盖房、修路、架桥、挖洞等;有时甚至只指装修工程,比如“工程设计院”

2、一般是只搞装修设计的设计院;“工程”广义指象建筑工程一样系统性很强的所有学科,比如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在“工程管理”中的“工程”按的是狭义概念,而“管理工程”中的“工程”按的是广义概念。 目前美国只有近百个本科专业,俄罗斯只有七十多个,而我国原先有五百多个。几年前教育部合并为不到三百个本科专业,比如暖通和动力两专业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教育部要求扩大学生专业面,和把自学时间留给学生的不断吆喝下,部分高校该专业甚至开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电气等课程,而给排水专业也开了采暖与通风空调工程等课程。但开一门这样的专业课并不意味着暖通人就真懂建筑给排水,因为建筑给排水的教师教材只是临时拼凑

3、起来的,并且其基础课水泵与水泵站、水力学等等决不会开。所以近年有些暖通专业毕业生声称既懂给排水也懂电气,而许多年长的暖通工程师则不懂锅炉房和燃气设计,更不用说建筑给排水和消防了。 由于建筑设计市场太大,并且衔接不便,国家不得不把五、六级(尤其六级)人防由人防资质、小区室外给排水由市政资质、小区中水处理由环保资质等划给建筑设计院的建筑资质,其他行业的也不用多说了,而这些内容自然而然就是建筑设计院的弱项。 二、专业称谓 暖通在南方除了部分山区之外,没有采暖设计参数,所以专业名字有多种称谓。一般叫暖通,简写为“暖”,代号为”N”;也有的叫空调,简写为“空”,代号为”K”;还有认为,单纯通风简写为“风

4、”,代号为“F;通风空调则简写为“通”,代号为“T”;也有人把它和给排水合叫做设备工程,简写为“设”,代号为“”;甚至有把它单独简写为“设”的。这些说法各有来历,也都能说的过去。 以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为代表的北方某些设计院,采取水暖专业一体的做法,曾建议注册暖通工程师涵盖给排水和动力专业,终因理屈词穷而作罢。在这后面令人尴尬的原因是,给排水的极高和暖通的极低就业率,虽然暖通主要学习的是安装施工的内容,但施工单位对于大学生缺乏吸引力,这两个专业就业的主要途径都是建筑设计单位。大家认为水暖不分家,偏偏教育部规定给排水的相近学科只有环境工程一个。 个人认为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最终会和科研远离,而发展到与

5、市场一致,建筑水暖动电会最终成为一个本科专业,以减少建筑设计中明显的扯皮、内耗和浪费,不少大设计院为避免这一点,对容易产生矛盾的给排水专业和暖通专业,已经实行了水暖一体。现在丙级设计院一般没有暖通和动力专业,并且水电一体。由于从业人员比建筑、结构少得多,且不是龙头专业,水、暖、电的劳动定额明显过少,与事实严重不符,但它与建筑、结构的工作量还是不可比拟的。 水、暖、电的内容系统性很强,结构的内容准确性很强,而建筑师严格来讲不是工程师,尤其是做建筑方案的建筑师。建筑方案甚至与工程是对立的两类人,因为它需要的是想象与独特,而工程需要的是务实和规范。而设计所的老板要么是外行(或老板亲戚管事),要么是建

6、筑方案师,这就要求他们突破定势思维,虽然这相当困难。 三、劳动定额的作用 虽然劳动定额受到多方批评,但它仍然是确定各设计阶段、周期、工期、时间、各专业工比、设计取费、劳动量等的指导性文件。 由于确定各专业工比涉及面太大,是招所有业内人士痛骂的事情,几乎没有一个人认为本专业所做的事情比规定的比例小,所以调整的次数很少且幅度很小。最近一次国家调整主要是由于结构软件的出现,大大减小了工作量,建筑与结构两专业作了有限的彼此消长而已。由于手工制图时代,电气专业图纸众多且劳动量大。但是电脑制图时代,其工作量已远小于给排水,在绝大多数设计院,给排水专业相对人数多并且忙。所以个别大设计院,对给排水专业给了一定

7、工比照顾,但顶多与电气持平。 再说现在的设计市场也非常不规范,除了政府项目,多数设计单位的设计费比国家规定低的离谱,设计的深度也比国标差得离谱。劳动定额普遍受到大设计院的尊重,但大设计院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内行人不知道有这个东西,更不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至于去运用则更不用说。并且由于小设计院的人相当多没有学习能力和自学习惯,更没有大设计院的学术氛围,所以许多很重要的行规并不了解。小设计院领导会说,我对这些东西并不了解,不还是这样过来了么?在不规则的设计市场下,劳动定额显得有点守旧,并且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给排水与消防 给排水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是专业合并时的重点保护对象,理科中数学

8、、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几乎所有课程都是它的基础,土建大类中的任何一个专业如城市规划、建筑、结构、环境、力学、暖通、动力等都与它相关,所以大学里把给排水专业真正学好是不容易的。这是因为给排水包括建筑给排水、市政给排水、环保给排水这三个相互联系并不紧密的专业方向决定的。 大设计院设备招工,一般电气专业三年经验就可胜任,而给排水则非要五年不可,因为给排水专业的强规较多并且变态(诸如室外水表要放在水表井里等根本不好执行)。同样因为给排水专业不少人犯贱自作孽,在该注意的地方不注意,在不该注意的地方非常细心,把施工技术员的活给包揽了不少,施工单位的人认为这图不错。所有给排水不用软件画图的人就是这

9、种类型:因为诸如规范要求的喷淋不准估算等,不用软件一个车库至少要逐点算两周,而所有软件的卫生器具只有一个给水捕捉点,不会让你画的过于细,画的细也没有用处,因为卫生器具是甲方选型的,要按人家的说明书而不是你假定的类型去接,偏偏许多人在这方上面过于重视。 消防是个含义不明确的概念。有时它包括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各自的相关部分,其中给排水是它的工艺专业即龙头专业(注意这时并不是建筑专业做龙头);有时它专指给排水的一部分;有时给排水只指生活给排水,它与给排水的其他部分并列;而有时它仅指给排水专业内消防部分的消火栓系统。在建筑设计中,直到四年前才有了消防工程师的职称类别,刚出现时叫消防水电工程

10、师,包括给排水、电气等专业的各自相关部分,以及暖通、建筑等专业各自的少量部分。消防才以一个独立的专业出现。 五、职称与注册工程师 虽然现在科技企业满天飞,设计尤其是建筑设计,并不是什么科技行业,它只是一种科技成果转化行业,也就是说类似于律师,把法律或规范应用到具体实例中去。通过科学研究调查而制定规范才属于科研。设计院里需要的是熟读规范的人,也就是说需要注册工程师。至于规范为什么那样规定,规定的是否恰当,需要什么修改建议,这些需要开创型的工作,则是工程师或者是高级工程师研究的对象,从他们发表的论文表现出来。实行注册制度以来,工程师两方面的权力只是被削掉了一个,有人说将来职称会取消,这是不可能的事

11、情。 由于工程师评得太滥,许多工程师质量太差(比如我见过一个施工员想改行做设计,就花钱到国有大院评职称,因为那单位有高级职称直接评审权)。所以推出了注册制度,规定注册工程师取代工程师负责项目,并将大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直接授予注册工程师资质,而普通高级工程师可以承揽注册工程师的所有职责(盖章除外,因为他没有章)。不过注册师就那回事,我见过有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顺利通过,但做预算时竟然不知道如何下手的,考注册建筑师的画图考题竟是飞机场设计。如果我到设计院管招聘(设计院管招聘的却基本上都是外行),不管你什么注册不注册,高级不高级,先看看你有没有大院经历,把你的劳动成果拿出来看看,再试用一段遛遛,准保人

12、尽其才。 有不少人认为,注册工程师与高级工程师平级,甚至有人在网络上呼吁,国家应该下发这个文件规定。这简直是扯淡。实行强制注册制度以来,注册工程师炙手可热,在设计院里大家的心目中就被拔高了。注册工程师究其实还是工程师,与高级工程师不同类,就像大学助教(初级职称)与工程师(中级职称)一样,虽然不同类别,但相差一个档次,尤其许多大院的工程师都比普通的注册工程师强太多了。高级工程师属于副高职称,也就是说属于专家行列,没有人敢说注册工程师属于专家。 至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它其实和“提高待遇”级、普通的高级工程师是高工内部有关工资待遇等的三个级别,但绝不是正式称谓,在正规的比如

13、军工系列相对严肃的单位中,不会有教授级高工这种称呼的。高级工程师是工程师系列的最高称谓,有人戏称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会有“院士级高级工程师”出现。就像人为的把大学教授封为“博导级”、“博士级”、“某主任级”等等五花八门的级别一样很别扭。 六、设计必须交流 国际学界普遍认为,当一个新事物露出苗头的时候,东方人先考虑的是它可能带来的弊端,而西方人先考虑的则是它可能带来的好处。学者的推测是这与传统文化,和当前中国社会权力普遍掌握在老年人手里有关。 大设计院已经普遍追赶世界潮流,建设内部高效局域网,实现无纸化办公。而小设计院则仅仅只是应用了“飞格传书”,不但无力实现现代化,甚至于不允许上网,与外界联系

14、切断,说是怕耽误工作(骨子里是对员工的不信任,其实任何人都会遵守最起码的道德规范的),我想没有哪一个国家因为人们喜欢打游戏而取消全国的网吧,尤其小设计院的人能力不强,还不允许与同学、老师、朋友交流(多数人不会轻易用自己手机打长途电话,而是用不花钱的网络联系的),自然对一些不确定的东西就在工作是只好想当然了。交流需要随时随地,有些领导在单位只搞一台电脑上网,在实际应用中只是扯淡。不交流就不会进步,而不进步在当代就意味着落后。 谈到交流,只有交流才会有团队精神,才会有共同的神速进步,比如战斗英雄往往以集体的形式出现,除了个别天赋极好的之外,英雄往往来源于同一个单位,因为相同的进步文化熏陶,大家彼此

15、交流经验教训导致。洛阳有个设计院多年雄居同行业榜首,似乎对于这个并不吸引人的内陆城市有点奇怪,因为内陆的市场狭小,人才也逐渐流失到沿海,其核心的成功原因仅是采用了按专业大类分所。 绝大多数设计院是由很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所组成,各所单独结算自然互不联系,与设计院之间实际上是挂靠关系。你只要随便找几个要价便宜的人,每年或每项目交点管理费,就成了某著名设计院的一部分,拿这杆大旗去唬人,所以市场上出现了太多次品,并在事实上形成了众所周知的恶性循环。 专业大类所虽然管理的难度更大,但是成果更多了。因为相近专业的人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几个(教授级)高工也坐在一起,相互之间询问、查资料、交流非常方便,大家

16、都不傻,有什么个人心得体会,不用别人请客都会讲出来,因为你也需要人家的心得,一个人有了方向别人都帮忙,所以大家的成果都来的容易并且水平高。有什么需要,不用自己查半天书也找不到,只用问一下就行了。你想每人都有几项科研成果,单位发表了几篇论文,主编了几套书,出了几本行业规范,人家的图又相互学习交流而画的好,建设方不蜂拥着求人家设计才怪呢,设计收费不高才怪呢,设计费才占总造价多大比例啊。单位有钱了,因为是国营单位,发给职工的就多了,即便需要招聘高人也容易了,如此良性循环。拥有极其丰富人才的上海现代集团竟被人家从手里抢走一个又一个项目,看是奇怪其实必然。在深圳,筑博勉强算是一个缩微版,但把高手分割开了,高手之间倒不好交流。等等其他跟人家几十年积累的细致管理习惯相差很远。 七、相关设计需要 不光电气的进管方向几乎都不能提供。报载陕西榆林市审图中心,对外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