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重点笔记.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133484356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8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重点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方剂学重点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方剂学重点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方剂学重点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方剂学重点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重点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重点笔记.(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剂学笔记方剂学笔记 知识提纲知识提纲 总论 个论 1 方剂学的发展史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方剂与治法 3 方剂的分类 2 常用治法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4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5 方剂的剂型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6 方剂的用法 1 煎法 7 方剂的命名2 服法 8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 1 解表剂10 开窍剂19 驱虫剂 2 泻下剂11 理气剂 3 和解剂12 理血剂 4 清热剂13 治风剂 5 祛暑剂14 治燥剂 6 温里剂15 祛湿剂 7 补益剂16 祛痰剂 8 固涩剂17 消食剂 9 安神剂18 涌吐剂 方 剂 学 总总论论 一 方剂学的发展史 1 什么是方剂 2 什么是方剂学 3 学

2、习方剂的重要性 4 发展史 1 商代伊尹创制了汤药 2 五十二病方 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剂著作 3 黄帝内经 确立了君臣佐使组方原则 奠定了 七方类分法 最早的方 剂分类 的基础 4 伤寒杂病论 融理法方药为一体 为 方书之祖 5 肘后备急方 其方药多价廉易得 简便有效 6 备急千金要方 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7 太平圣惠方 我国历史上由国家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8 太平惠民各剂局方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典 9 成无己的 伤寒药方明理论 开辟方解之先河 10 明代朱 普济方 历史上最大的一部方书 古代 载方64739 首 二 方剂与治法 1 方与法的关系 治法是方剂的理论指导 方剂是治法的具体

3、体现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 以法统方 2 常用治法 八法 汗 吐 下 和 温 清 消 补 汗法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 调畅营卫 宣发肺气 促进发汗等作用 使在表的外感六 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三 方剂的分类 现代各中医院校统编的 方剂学 讲义等 都沿用了综合分类法 四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君臣佐使 君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 物 佐药 佐助药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如麻黄汤 中的杏仁等 佐制药 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 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如十枣汤

4、中的大枣等 反佐药 病重邪甚 可能拒药时 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 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如左金丸中的吴茱萸等 使药 引经药 调和药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1 药味加减的变化 如麻黄汤和三拗汤 2 药量增减的变化 如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 3 剂型更换的变化 如抵当汤和抵当丸 五 方剂的剂型 六 方剂的用法 方剂的用法包括煎法和服法 各各论论 第一章解表剂 一 含义 二 适应范围 三 分类 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扶正解表 四 组方大法 五 使用注意 第一节辛温解表 麻黄汤 方歌 功用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机 外感风寒 肺气失宣 附方 1 三拗汤 麻黄 杏仁 甘草 功用 宣肺

5、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 肺气不宣证 2 大青龙汤 麻黄汤 石膏 生姜 大枣 功用 发汗解表 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 风寒 里有郁热证 桂枝汤 方歌 功用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病机 外感风寒 营卫不和 药组 桂芍组合 是调和营卫的基本结构 附方 1 桂枝加葛根汤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九味羌活汤 方歌 九味羌活白芷防 辛苍川芎草二黄 二黄指生地黄 黄芩 功用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 内有蕴热证 病机 配伍 分经论治 细辛善止少阴头痛 白芷擅解阳明头痛 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此三 味与羌活 苍术合用 为 分经论治 的基本结构 小青龙汤 方歌 小青龙汤用麻桂 芍草

6、半夏姜辛味 其中芍为白芍 姜为干姜 功用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里饮证 病机 外感风寒 水饮内停 药组 半夏 干姜 细辛相配 是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 香苏散 方歌 香苏散有陈皮草 苏叶香附君臣药 功用 疏散风寒 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 气郁不舒证 病机 外感风寒兼气滞 止嗽散 方歌 止嗽百部紫菀梗 白陈荆草姜汤送 其中白为白前 功用 宣利肺气 疏风止咳 主治 风邪犯肺证 病机 风邪犯肺 第二节辛凉解表 银翘散 方歌 银翘散用豆荆薄 竹蒡桔草芦根和 功用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病机 温病初起 邪在卫分 配伍 方中配荆芥 豆豉 意在开泄皮毛 透表祛邪 既增强解表透邪之力 又不

7、悖辛凉治 热之旨 桑菊饮 方歌 桑菊饮中桔梗翘 杏仁芦根草薄荷 功用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 肺卫失宣 病机 风温初起 邪在肺卫 麻杏石甘汤 方歌 功用 辛凉宣泄 清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邪 邪热壅肺证 病机 邪热壅肺 肺失宣降证 配伍 麻石比例 1 2 5 附方 越婢汤 麻石甘姜枣 功用 发汗利水 主治 风水夹热证 升麻葛根汤 方歌 升麻葛根四味药 还有甘草和赤芍 功用 解肌透疹 主治 麻疹初起 第三节扶正解表 败毒散 方歌 败毒二活二胡芎 枳苓参草姜薄梗 其中二胡为柴胡 前胡 功用 散寒社湿 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 外感风寒湿表证 病机 正气素虚 又感风寒湿邪 逆流挽舟 本方治疗外

8、邪陷里而成之痢疾 其证为外牙从表陷里 用此方疏散表邪 表气疏 通 里滞变除 其痢自止 止利治法 称为 逆流挽舟 法 参苏饮 方歌 参苏陈半葛木香 前苓梗壳草枣姜 其中前为前胡 功用 益气解表 理气化痰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 内有痰湿证 病机 素体脾肺气虚 内有痰湿 复感风寒 麻黄细辛附子汤 方歌 功用 助阳解表 主治 素体阳虚 外感风寒证 病机 素体阳虚 外感风寒 加减葳蕤汤 方歌 加减葳蕤有白薇 姜豉草枣桔薄随 功用 滋阴解表 主治 素体阴虚 外感风寒证 第二章泻下剂 一 含义 二 适应范围 三 分类 寒下 温下 润下 逐水 攻补兼施 四 组方大法 五 使用注意 第一节辛温解表 大承气汤 方歌

9、 硝黄朴实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阳明腑实证 热结旁流证 里实热证之热厥 痉证或发狂等 病机 邪热与肠中燥屎相结 治法 釜底抽薪 急下存阴 通因通用 附方 1 小承气汤 大黄朴实 功用 轻下热结 主治 阳明腑实证 2 调胃承气汤 硝黄甘草 功用 缓下热结 主治 阳明病 胃肠燥热证 3 复方大承气汤 大承气 桃仁 赤芍 莱菔子 功用 通里攻下 行气活血 主 治 肠梗阻 阳明腑实面气胀较甚者 大黄牡丹汤 方歌 大黄牡丹硝桃冬 泻热破瘀治肠痈 功用 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初起 湿热瘀滞证 病机 湿热与气血互结于肠中 大陷胸汤 方歌 大陷胸用硝黄遂 功用 泻热逐水 主治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病机

10、 邪热内陷 水热互结 第二节 大黄附子汤 方歌 功用 温里散寒 通便止痛 主治 寒积里实证 病机 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 治法 去性存用 温脾汤 方歌 温脾汤用参附姜 归硝甘草与大黄 功用 攻下冷积 温补脾阳 主治 阳虚寒积证 病机 脾阳不足 寒积中阻 第三节 麻子仁丸 方歌 麻子仁丸能润肠 枳朴杏芍密大黄 功用 润肠泄热 行气通便 主治 胃肠燥热 脾约便秘证 病机 胃热约束脾的转输功能 济川煎 方歌 济川归膝肉苁蓉 泽泻升麻枳壳从 功用 温肾益精 润肠通便 主治 肾阳虚弱 精津不足证 温下 润下 病机 肾虚精亏 开合失司 第四节逐水 十枣汤 方歌 功用 攻逐水饮 主治 悬饮 实水 病机 水饮壅

11、盛于里 停于胸胁 或溢于肌肤 第五节攻补兼施 黄龙汤 方歌 黄龙厚朴枳硝黄 归参甘桔枣生姜 功用 攻下通便 补气养血 主治 阳明腑实 气血不足证 附方 新加黄龙汤 增液加调胃 人海参归汁 功用 泄热通便 滋阴益气 主治 热结里 实 气阴不足证 第三章和解剂 一 含义 二 适应范围 三 分类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四 组方大法 五 使用注意 第一节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方歌 小柴胡汤和少阳 黄芩参半草枣姜 功用 和解少阳 主治 伤寒少阳证 热入血室 疟疾 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病机 邪传少阳 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 配伍 柴胡与黄芩相使为用 为和解少阳的核心配伍 大柴胡汤 方歌 大柴胡

12、汤用大黄 枳芩半芍枣生姜 功用 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并病 蒿芩清胆汤 方歌 蒿芩清胆竹茹半 茯苓陈枳碧玉散 碧玉散为滑石 甘草 青黛 功用 清胆利湿 和胃化痰 主治 少阳湿热证 病机 少阳胆热偏重 兼有湿热痰浊内阻 配伍 分消走泄 第二节调和肝脾 四逆散 方歌 胡实白甘 柴胡 枳实 白术 甘草 功用 透邪解郁 疏肝理脾 主治 阳郁厥逆证 肝脾气郁证 逍遥散 方歌 柴苓术草 归芍姜薄 功用 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 病机 肝气郁结 脾虚血弱 脾失健运 痛泻要方 方歌 痛泻要方 二白陈防 二白指白术 白芍 功用 补脾柔肝 祛湿止泻 主治 脾虚肝旺之痛泻 配伍 扶土抑木

13、 第三节调和肝脾 半夏泻心汤 方歌 半夏泻心芩连草 人参干姜与大枣 功用 寒热平调 散结消痞 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 病机 寒热错杂于中焦 配伍 寒热并用以和阴阳 辛开苦降以调气机 补泻同施以顾虚实 附方 1 生姜泻心汤 2 甘草泻心汤 第四章清热剂 一 含义 二 适应范围 三 分类 清气分热 清营凉血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清虚热 四 组方大法 五 使用注意 第一节清气分热 白虎汤 方歌 膏母粳草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功用 清热生津 主治 气分热盛证 病机 里热炽盛 附方 1 白虎加人参汤 功用 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 气分热盛 2 白虎加苍术汤 功用 清热祛湿 主治 湿温病 竹叶石膏汤 方歌

14、竹膏参半麦粳草 功用 清热生津 益气和胃 主治 伤寒 温病 暑病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证 病机 热病后期 余热未清 气津两伤 第二节清营凉血 清营汤 方歌 清营犀地玄丹参 银翘竹叶连麦门 功用 清营解毒 透热养阴 主治 热入营分证 配伍 透热转气 附方 清宫汤 犀角地黄汤 方歌 功用 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主治 热扰心神 热伤血络 蓄血瘀热 病机 热毒炽盛于血分 附方 1 神犀丹 功用 清热开窍 凉血解毒 主治 温热暑疫 邪入营血证 2 化斑汤 白虎汤 犀角 玄参 功用 清气凉血 主治 气血两燔之发斑 第三节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方歌 黄连解毒栀三黄 功用 泻火解毒 主治 三焦火毒证 病机 火毒充斥

15、三焦 附方 1 泻心汤 大黄 黄连 黄芩 2 清瘟败毒饮 白虎去粳米 凉膈少硝薄 黄连解毒缺黄柏 犀角地黄梗竹玄 功 用 清热解毒 凉血泻火 主治 温疫热毒 气血两燔证 凉膈散 方歌 硝黄芩栀翘薄草 功用 泻火解毒 清上泻下 主治 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病机 脏腑积热 聚于胸膈 配伍 以泻代清 普济消毒饮 方歌 功用 清热解毒 疏风散邪 主治 大头瘟 病机 配伍 火郁发之 仙方活命饮 方歌 功用 清热解毒 消肿溃坚 活血止痛 主治 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第四节清脏腑热 导赤散 方歌 地通竹草 功用 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 心经火热证 病机 心经热盛或移于小肠 龙胆泻肝汤 方歌 黄龙山通车 当地泻柴草 龙

16、为龙胆草 山为栀子 通为木通 草为生甘草 功用 清泄肝胆实火 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 肝胆实火上炎 肝经湿热下注 病机 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 左金丸 方歌 左金茱连一比六 功用 清泄肝火 降逆止呕 主治 肝火犯胃证 病机 肝郁化火 横逆犯胃 肝胃不和 配伍 配伍吴茱萸 疏肝解郁 和胃降逆 反佐以制黄连之寒 使泻火无凉遏之弊 引领 黄连入肝经 苇茎汤 方歌 苇茎汤方出千金 桃仁意苡冬瓜仁 功用 清热化痰 逐瘀排脓 主治 肺痈 热毒壅滞 痰瘀互结证 病机 热毒壅肺 痰瘀互结 泻白散 方歌 白骨精 粳 是草包 白为桑白皮 骨为地骨皮 精为粳米 功用 清泻肺热 止咳平喘 主治 肺热咳喘证 病机 肺有伏火郁热 清胃散 方歌 清胃散用升麻连 当归生地牡丹全 功用 清胃凉血 主治 胃火牙痛 病机 胃有积热 循经上攻 配伍 火郁发之 玉女煎 方歌 十亩 石母 麦地 一头 牛 功用 清胃热 滋肾阴 主治 胃热阴虚证 病机 少阴不足 阳明有余 葛根芩连汤 方歌 功用 解表清里 主治 协热下利 病机 表证未罢 邪陷阳明 芍药汤 方歌 芩连和归芍 香槟大肉草 功用 清热燥湿 调气和血 主治 湿热痢疾 病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