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133484334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3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名词解释(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方剂学名词解释(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方剂学名词解释(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方剂学名词解释(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方剂学名词解释(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名词解释(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名词解释(完整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 一 总论 方剂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 选择合适的药物 酌定用量 按照组方结构的要求 妥善 配伍而成的 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科学 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 科之一 治法 治法 是在辨清证候 审明病因 病机之后 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常用治法 八法 汗 和 下 消 吐 清 温 补 汗法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 调畅营卫 宣发肺气等作用 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 治法 吐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 使停留在咽喉 胸膈 胃脘的痰涎 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 治法 下法 下法是通过泻下 荡涤 攻逐等作用 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 燥屎 冷积 瘀血

2、 结痰 停 水等从下窍而出 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 使半表半里之邪 或脏腑 阴阳 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 一类治法 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 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 清法 清法是通过清热 泻火 解毒 凉血等作用 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 消法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 行气活血 化痰利水 驱虫等方法 使气 血 痰 食 水 虫等渐 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 补法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 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 七方 大 小 缓 急 奇 偶 复 十剂 宣 通 补 泄 轻 重 涩 滑 燥 湿 君药 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 有两种

3、意义 1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2 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 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有三种意义 1 佐助药 即配合君 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2 佐制药 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 臣药的毒性 或能制约君 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3 反佐药 即病重邪甚 可能拒药时 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以防止药物格拒 使药 有两种意义 1 引经药 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2 调和药 即具有调和方中 诸药作用的药物 二 章节 解表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 解肌 透疹等作用 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统称 泻下剂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具有通导大便

4、 排除胃肠积滞 荡涤实热 或攻逐水饮 寒积等作 用 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统称 和解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等作用 治疗伤寒邪在少阳 肝脾不和 肠胃不和 等证的方剂 统称 清热剂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 具有清热 泻火 凉血 解毒等作用 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统称 祛暑剂 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 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 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 统称 温里剂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 具有温里助阳 散寒通脉的作用 治疗里寒的方剂 统称 补益剂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 具有补益人体气 血 阴 阳等作用 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 统称 固涩剂 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 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治疗气 血 精 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 统 称

5、 安神剂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 具有安神定志作用 治疗甚至不安病证的方剂 统称 开窍剂 凡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 具有开窍醒神作用 治疗窍闭神昏证的方剂 统称 理气剂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治疗气滞或气逆的方剂 统称 理血剂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 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的作用 治疗血瘀或出血的病证的方剂 统称 治风剂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称 治燥剂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 祛湿剂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 具有化湿利水 通淋泄浊等作用 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 统称 祛痰剂 凡

6、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涎作用 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 消食剂 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食健脾或化积导滞作用 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 统称 驱虫剂 凡以安蛔 驱虫药物为主组成 用于治疗人体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方剂 统称 简答题 一 总论 1 方剂的配伍目的是什么 答 药物通过配伍 可以起到下述作用 增强药力 产生协同作用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 发挥方向 扩大治疗的范围 适应复杂病情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2 举例说明方剂有哪几种变化形式 答 药味加减的变化 例如桂枝汤 由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甘草五味药组成 具有解肌发 表 调和营卫之功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症 若在此症候基础上 兼有宿疾喘息 则可

7、加入厚朴以下气除满 加入杏仁降逆平喘 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药量增减的变化 例如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 两方都由附子 干姜 炙甘草三味组成 前方姜 附用量比较小 主治阳微寒盛而致四肢厥逆 恶寒蜷卧 下利 脉细微或沉迟细弱的证侯 有回阳救逆的 功用 后方姜 附用量比较大 主治阴寒极盛格阳于外而致四肢厥逆 身反不恶寒 下利清谷 脉微欲绝 的证侯 有回阳逐阴 通脉救逆的功用 剂型更换的变化 理中丸是用治脾胃虚寒的方剂 若改用汤剂内服 则作用快而力俊 适用欲证 情较急重者 若证情较轻或缓者 不能急于求效 则可以改汤为丸 取丸剂作用慢而力缓 二 解表剂 1 桂枝汤中配伍桂枝 白芍的意义 答 方中桂枝为君 助卫

8、阳 通经络 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芍药为臣 益阴敛营 敛固外泄 之营阴 桂 芍合用 1 针对卫强营弱 体现营卫同治 邪正兼顾 2 相辅相成 桂枝得芍药 使汗而有源 芍药得桂枝 滋而能化 3 相制相成 散中有收 汗中寓补 2 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异同点 答 共同点 1 在组成上 两方均用有桂枝 甘草 2 二方均具有辛温解表的作用 3 二方均能治疗外感风寒表证 不同点 麻黄汤是由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组成 以麻黄为君药 发汗之力量强 主治外感风 寒 腠理闭塞 肺气不宣所致的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以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炙甘草组成 以桂 枝为君药 发汗力量较弱 侧重于调和营卫 主治风寒袭表 营

9、卫不和所致的外感风寒表虚证 3 桂枝汤的方证已有汗出 何以又用桂枝汤发汗 答 本方证之自汗 是由风寒外袭 卫阳不固 营阴失守 津液外泄所致 故外邪不去 营卫不和 则汗不能止 桂枝汤虽曰 发汗 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 外邪去而肌表固密 营卫和则津不 外泄 故如法服用本方 于遍身微汗之后 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4 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如何 生地 黄芩的配伍意义如何 答 配伍特点 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体现了 分经论治 的思想 生地 黄芩清泄里热 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5 小青龙汤中干姜 细辛 五味子的配伍意义如何 答 干姜 细辛为臣 温肺化饮 兼助麻 桂解表祛邪 素有痰饮 脾肺本虚 若

10、纯用辛温发散 恐耗伤肺气 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 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 防肺气消耗过多 6 银翘散中为什么要用辛而微温的荆芥穗和淡豆豉 银花 连翘的配伍意义如何 全方的配伍特 点如何 答 荆芥穗 淡豆豉辛而微温 解表散邪 此二者虽属辛温 但辛而不烈 温而不燥 配入辛凉 解表方中 增强辛散透表之力 是为去性取用之法 银花 连翘气味芳香 既能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 又可辟秽化浊 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 兼 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 配伍特点 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 既有利于透邪 又不悖辛凉之旨 二是疏散风邪 与清热解毒相配 具有外散风热 内清热毒之功 构成疏清兼顾 以疏为主之剂 7

1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君药是什么 它们的剂量比例是什么 配伍意义又如何 答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君药是麻黄 石膏 麻黄与石膏 1 2 的剂量意义 石膏倍于麻黄 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 麻黄得石膏 宣肺平 喘而不助热 石膏得麻黄 清解肺热而不凉遏 相制为用 配伍意义 解表与清肺并用 以清为主 宣肺与降气结合 以宣为主 共成辛凉疏表 清肺平 喘功 8 败毒散人参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答 方中人参亦属佐药 用之益气以扶其正 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 并寓防邪复入之义 二则令 全方散中有补 不致耗伤真元 三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1 分经论治 川芎 少阳 厥阴经 羌活 太阳经 白芷 阳明经 细辛 少阴经 2 清茶

12、服用时以茶清调下 取其苦凉轻清 清上降下 既可清利头目 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 与升散 使升中有降 亦为佐药之用 消风散 当归 生地 胡麻仁养血活血 并寓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之意为佐 镇肝熄风汤 1 主治 肝阳上亢 气血上逆之 类中风 2 为何用茵陈 川楝子 生麦芽 答 肝为刚脏 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过用重镇之品 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 故又以茵陈 川楝子 生麦芽清泄肝热 疏肝理气 以遂其性 以上俱为佐药 四 祛湿剂 1 藿香正气散以何者为君药 主治什么病症 答 以藿香为君药 主治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证 恶寒发热 头痛 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恶心呕 吐 肠鸣泄泻 舌苔白腻 以及山岚瘴疟等 2 藿香

13、正气散与平胃散在组成 主治 配伍 功用如何区别 答 藿香正 气散 组成 藿香 半夏曲 陈皮 白术 桔梗 生姜 大枣 甘草 主治 外感风寒 配伍 解表化湿同 功用 解表化湿 茯苓 大腹皮 厚朴 紫苏 白芷 内伤湿滞证用 兼以行气化脾理气和中 平胃散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生姜 大枣 湿滞脾胃证燥湿与行气并燥湿运脾 用 而以燥湿为主行气和胃 3 茵陈蒿汤的配伍特点 答 三药合用 利湿与泄热并进 通利二便 前后分消 湿邪得除 瘀热得去 黄疸自退 4 三仁汤以何者为君药 君药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三仁汤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 以杏仁 白蔻仁 薏苡仁为君药 杏仁宣利上焦肺气 白蔻仁畅中焦脾气 薏苡仁渗湿利水而

14、 健脾 使湿热从下焦去 三仁合用 三焦分消 配伍特点 宣上 畅中 渗下 三焦分消 气畅湿行 暑解热清 三焦通畅 诸症自除 5 真武汤中配伍白芍的意义 答 为佐药 1 利小便以行水气 2 柔肝缓急以止腹痛 3 敛阴舒筋以解筋肉 动 4 防止附子燥热 伤阴 以利于久服缓治 6 独活寄生汤的配伍特点 答 以祛风寒湿邪为主 辅以补肝肾 益气血之品 邪正兼顾 祛邪不伤正 扶正不留邪 五 理气 1 越鞠丸的主治 辨证要点如何 答 主治 六郁证 胸膈痞闷 脘腹胀痛 喛腐吞酸 恶心呕吐 饮食不消 辨证要点 胸膈痞闷 脘腹胀痛 饮食不消等 2 半夏泻心汤中苏叶的功用 答 芳香行气 理肺舒肝 助厚朴行气宽胸 宣通

15、郁结之气 3 苏子降气汤中用肉桂 当归的意义如何 答 肉桂 1 温肾纳气 使气能归元 2 温阳化气 以利水化饮 当归 1 养血润燥 防肉桂之温燥 2 治咳逆之上气 以助平喘止咳 3 配肉桂温补下元 4 定喘汤中麻黄 白果的作用 答 麻黄 宣肺散邪以平喘 白果 敛肺定喘而社痰 一散一收 收不留邪 既可加强平喘之功 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 5 小青龙汤与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都能治咳喘证 如何区别应用 答 小青龙汤 本方所致之喘咳证 乃因寒痰水饮壅肺 外感风寒 外寒引动内饮 水寒射肺 肺 失宣降而致 属外寒内饮之证 故以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立法 临证以发热恶寒而无汗 喘咳痰多清稀 胸闷 苔白滑等证为辨证要点

16、 苏子降气汤 本方所治之喘咳证 乃因寒痰壅肺 肺失宣降 上实 为主 且有肾虚不纳气 下虚 而致 属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故以降气祛痰平喘 温肾纳气立法 临证以喘咳痰涎壅盛 痰多清稀 胸闷 呼多吸少 腰酸脚软 苔白滑 尺脉偏弱等为特征 定喘汤 本方所治之喘咳证 乃因素有痰浊蕴肺 郁而化热 复感风寒 肺失宣降所致 故以宣肺 降气 祛痰定喘兼清肺热 散风寒立法 临证以哮喘咳嗽 痰多色黄 伴微有恶寒发热 舌苔腻而黄 脉 滑等证为特征 论述题 一 单味药在不同方剂中的作用 一 黄芪 补中益气汤 重为君药 具有补中益气 升阳固表的作用 以治脾虚气陷 气虚发热证 玉屏风散 内可大补肺之气 外可固表止汗 为君药 以透气固表止汗 治表虚自汗 牡蛎散 益气实卫 固有止汗 为臣药 与牡蛎君臣相配 是为益气固表 敛阴潜阳的常用组合 治疗体虚自汗 盗汗证 补阳还五汤中 大补元气 使气量而促血行 瘀去通络 治中风之气虚 血瘀证 二 桂枝 麻黄汤 解肌发表 温通经脉 助麻黄解表 使发汗之力倍增 又畅行营阴 使疼痛之症得解 为 臣药 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汤 为君 助卫阳 通经络 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小建中汤 为臣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