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重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重点归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剂重点 一 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 1 1 辛甘化阳 桂枝汤 辛甘化阳 桂枝汤 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 指辛味药与甘味药配伍同用 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化 生或化生阳气以助散寒 如桂枝汤中辛味的桂枝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同用 可以化生卫阳 2 2 酸甘化阴 桂枝汤 酸甘化阴 桂枝汤 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 指酸味药与甘味药同用 有益于滋化人体阴液的生 长 如桂枝汤中酸味的芍药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合用 可以化生营阴 3 3 逆流挽舟 败毒 逆流挽舟 败毒 是一种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 清代医家喻嘉言认为痢疾初起有表证 乃邪从表而陷 里 胃肠受损 用败毒散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 疏散表邪 使
2、表气疏通 陷里之邪 从 表而解 则里滞亦除 痢疾自愈 邪从外入者 仍从外出 使陷里之邪由里出表 这种治法 称为 逆流挽舟 4 4 通因通用 大承气 通因通用 大承气 反治法之一 指采用通利的治疗方法治疗某些虽属实邪内结 郁滞在里 然而表现症状 似通 而本质非通的病证 大承气汤的通因通用 是指通过大承气汤的泻下通便作用 治疗 热结旁流 下利清水等症 5 5 釜底抽薪 大承气 釜底抽薪 大承气 即中医从下泄热的一种治法 包括用寒下通便法方剂泻去里实热结的治法 如用大承气 汤主治里热实证 症见 痞 满 燥 实 以及谵语 潮热 脉实等 此乃实热内结 积滞肠胃 热盛伤津劫液所致 通过泻下 邪热积滞随大便
3、泻下而解 使内热得清 此治被 喻为 釜底抽薪 法 6 6 阴中求阳 肾气丸 阴中求阳 肾气丸 补阳方中兼用补阴药的配伍方法 指对于阳虚病证 用补阳药同时 宜佐以补阴之品 以阳根于阴 使阳有所附 并可藉阴药的滋润以制阳药的温燥 使之补阳而不伤津 故张介 宾说 善补阳者 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代表方如肾气丸 右归丸 7 7 阳中求阴 左归丸 阳中求阴 左归丸 补阴方中兼用补阳药的配伍方法 指对于阴虚病证 用补阴药同时 宜佐以补阳之品 以阴根于阳 使阴有所化 并可藉阳药之温运 以制阴药的凝滞 使之滋而不滞 代表方如 左归丸 8 8 培土生金 参苓白术散 培土生金 参苓白术散 即补脾以益
4、肺 属于 虚者补其母 的间接补益方法 脾为土脏 肺为金脏 脾土肺金 为相生之脏 通过培补脾土 可达到治疗肺脏亏虚病证的目的 方如参苓白术散以四君子汤 平补脾胃之气 加入扁豆 薏苡仁 山药健脾渗湿 莲子配砂仁既可健脾 又可理气 使上 下气机贯通 升降之枢复常 桔梗为肺经之引经药 如舟楫载诸药上行 既适用于脾胃气虚 夹湿之证 又有保肺之效 用治肺损虚劳久咳痰多诸证 此即 培土生金法 的具体运用 1 9 9 增水行舟 增液汤 增水行舟 增液汤 即增液润下法 用寒凉甘润 补阴增液 润肠通便药为主组方 治疗热邪伤津 津亏肠 燥 无水舟停所致的大便秘结 如增液汤以玄参 麦冬 生地三药合用 滋阴养液 生津润
5、 燥以治疗阳明温病 津亏肠燥的便秘 此寓泻下于滋阴养液之中的用药 即 增水行舟 之 法 10 10 刚柔相济 黄土汤 刚柔相济 黄土汤 方剂用药配伍法 刚指刚燥之品 多具温阳 燥湿之功 柔乃阴柔滋润之品 多具滋阴 润燥作用 刚燥太过则伤津耗阴 阴柔滋润易呆滞脾胃 壅中滞气 刚柔相济能优势互补 方如黄土汤用药寒热并用 标本兼顾 刚柔相济 刚药温阳而不伤阴 柔药滋阴而不损阳 为温阳健脾 养血止血之良剂 二 简答 二 简答 1 1 分类五个及以上章节分类及代表方 分类五个及以上章节分类及代表方 1 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 大陷胸汤 温下 温脾汤 大黄附子汤 润下 麻子仁丸 济川煎 逐水 十枣汤 攻补
6、兼施 黄龙汤 增液承气汤 2 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清凉营血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 普济消毒饮 凉膈散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 清脏腑热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泻白散 清胃散 玉女煎 芍 药汤 白头翁汤 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 当归六黄汤 3 补益剂 补气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人参蛤蚧散 生脉散 玉屏 风散 完带汤 补血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气血双补 炙甘草汤 八珍汤 补阴 六味地黄丸 左归丸 大补阴丸 一贯煎 百合固金汤 补阳 肾气丸 右归丸 阴阳并补 地黄饮子 龟鹿二仙胶 4 固涩剂 固表止汗 牡蛎散 敛肺止咳 九仙散 涩肠
7、固脱 四神丸 真人养脏汤 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 桑螵蛸散 固崩止带 固冲汤 固经丸 易黄汤 5 祛湿剂 燥湿和胃 平胃散 藿香正气散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八正散 三仁汤 甘露消毒丹 连朴饮 当归拈痛 汤 二妙散 利水渗湿 五苓散 猪苓汤 防己黄芪汤 五皮散 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实脾散 萆薢分清饮 2 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 独活寄生汤 6 祛痰剂 燥湿化痰 二陈汤 温胆汤 茯苓丸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滚痰丸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三子养亲汤 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 止咳散 定痫丸 2 2 常用小方组成功效和主治 常用小方组成功效和主治 方名 左金
8、丸 血府逐瘀汤 组成 黄连 吴茱萸 功效 清泻肝火 降逆止呕 主治 肝火犯胃证 胸中血瘀证桃仁 红花 当归 生 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地黄 牛膝 川芎 桔 梗 赤芍 枳壳 甘草 柴胡 五灵脂 蒲黄 黄柏 苍术 活血祛瘀 散结止痛 清热燥湿 失笑散 二妙散 瘀血停滞证 湿热下注证 3 3 配伍特点 配伍特点 1 1 归脾汤 归脾汤配伍特点 一是心脾同治 重点在脾 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二是气血并补 但重在补气 意在气为血之帅 气旺血自生 血足则心有所养 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 理气醒脾 使补而不滞 2 2 黄土汤 黄土汤的配伍特点为寒热并用 标本兼顾 刚柔相济 3 3 乌梅丸乌梅丸的配伍特点一是
9、酸 苦 辛三味并进 使 蛔得酸则静 得辛则伏 得苦则下 二是寒热并用 三是邪正兼顾 4 4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有二个 一是升散药与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诚如 顾松园医境 所说 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 则升者不峻 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 则寒者不滞 二是 体现了 分经论治 的思想 方中羌活入太阳经祛风寒湿邪 苍术入太阴经发汗祛湿 细辛 止少阴经头痛 白芷止阳明经头痛 川芎则长于止少阳 厥阴经头痛 5 5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 六味合用 肾肝脾三阴并补 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茱萸与 山药之和 故仍以补肾为主 以三泻配合三补 其中补药用量重于 泻药 是以补为主 6 6 半夏泻心汤 半夏
10、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 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 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 补泻兼施以 顾其虚实 4 4 某些药物在方中的含义 某些药物在方中的含义 1 济川煎 升麻 轻宣升阳 欲降先升 升麻升发清阳 清阳生则浊阴自降 相反相成 以助通便之效 2 清营汤 丹参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一为清热凉血 助主药犀角清心安神 二为活血散瘀 防血于热结 止血不留瘀 祛瘀生新 3 当归补血汤 黄芪 一 重用黄芪大补元气而固涩肌表 即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 无 形之气所当急固 之理 二 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 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 以裕生血 之源 4 龙胆泻肝汤 当归 生地 肝体阴而用阳 肝乃藏血之脏 肝为实火所伤 阴血亦随 之消耗
11、 加之方用苦燥 渗利之品又伤阴 故配以当归 生地 养血滋阴以为佐药 使邪去而阴血不伤 5 真武汤 芍药 一能利小便以行水气 3 二能柔肝缓急止痛以止腹痛 三能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 四能敛阴和阳 制约附子温燥之性 5 5 其他 其他 1 1 四逆 命名的方剂比较 四逆 命名的方剂比较 四逆散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三方主治证中皆有 四逆 故皆以 四逆 名之 但病 机用药迥异 四逆散之厥逆是外邪传经入里 阳气内郁 不达四末所致 其厥冷仅在肢端 不过肘膝 尚可见身热 脉弦等症 四逆汤之厥逆是阴盛内盛 阳气衰微所致 其厥冷严重 冷过肘膝 并伴有全身阳衰阴 盛症状及脉微欲绝等 当归四逆汤之厥逆是阳虚血弱 寒
12、凝经脉 血行不畅所致 该证寒邪在经不在脏 故肢 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 且无阳衰阴盛之候 因此 三方用药 功效也全然不同 正如周扬俊所言 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 四逆散 全在和解表里起见 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2 2 汤剂 丸剂 散剂比较 汤剂 丸剂 散剂比较 汤剂的特点 制备简单易行 吸收快 能迅速发挥药效 而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随证 加减 比较灵活 可以做到因人 因时 因地而异 有利于满足辨证论治的需要 适用于病 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散剂的特点 制作简单 吸收较快 节省药材 便于服用及携带 丸剂的特点 吸收较慢 药效持久 节省药材 便于服用和携带 3 3 方剂的运用变化形式有哪些 请
13、举例说明 方剂的运用变化形式有哪些 请举例说明 方剂的运用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药味加减的变化 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加能下气除满的厚朴和降逆 平喘的杏仁组成 药量增减的变化 其一是药量增减改变功用和主治 如与小承气汤均与由厚朴三物汤 两方均用大黄 枳 实 厚朴三味组成 但小承气汤中庸大黄 主治阳明府实热结证 厚朴三物汤加重枳实 厚 朴用量 主治气滞便秘 其二药量增减 配伍关系基本不变 仅改变功用强弱 如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 两方均 由附子 干姜 炙甘草三味组成 通脉四逆汤中干姜 附子用量较大 回阳逐阴 通脉救逆 功用较四逆汤强 主治阴寒极盛格阳于外之证 剂型更换的变化 如理中丸是
14、治疗脾胃虚寒的方剂 若证情较急重时 可改为汤剂内 服 作用快而力峻 若证情较轻或缓时 改为丸剂内服 作用慢而力缓 三 问答三 问答 一 基础方的组成 功效 主治 配伍特点及其附方 3 一 基础方的组成 功效 主治 配伍特点及其附方 3 1 1 补气基础方 四君子汤补气基础方 四君子汤 方名 四君子汤 异功散 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保元汤 组成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四君子汤 陈皮 四君子汤 陈皮 半夏 六君子汤 木香 砂仁 黄芪 人参 肉桂 4 功效 益气健脾 益气健脾 行气化滞 益气健脾 燥湿化痰 益气化痰 行气温中 益气温阳 主治 脾胃气虚证 脾胃气虚兼气滞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脾胃气虚
15、 湿阻气滞证 虚损劳怯 甘草 生姜元气不足证 四君子汤配伍特点 以补气为主 辅以健脾 祛湿 四药温而不燥 平补不峻 以应脾主运 化水湿 喜燥恶湿之理 2 2 补血基础方 四物汤补血基础方 四物汤 方名 四物汤 胶艾汤 桃红四物汤 圣愈汤 组成 白芍药 当归 熟地 川芎 四物汤 阿胶 艾叶 甘草 四物汤 桃仁 红花 四物汤 人参 黄芪 功效 补血调血 养血止血 调经安胎 养血活血 补气 补血 摄血 主治 营血虚滞证 妇人冲任虚损 血虚有寒证 血虚兼血瘀证 气血虚弱 气不摄血证 四物汤配伍特点 以熟地 白芍阴柔补血之品 血中血药 与辛香之当归 川芎 血中气药 相配 动静结合 刚柔相济 补中寓行 使
16、补血而不滞血 行血而不伤血 温而不燥 滋而不腻 成为补血调血之良方 3 3 补阴基础方 六味地黄丸补阴基础方 六味地黄丸 方名 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 都气丸 组成 熟地 干山药 山萸肉 泽泻 丹皮 茯苓 六味地黄丸 知母 黄柏 六味地黄丸 枸杞子 菊花 六味地黄丸 麦冬 五味子 六味地黄丸 五味子 功效 滋补肝肾 滋阴降火 滋肾养肝明目 滋补肺肾 滋肾纳气 主治 肝肾阴虚证 肝肾阴虚 虚火上炎证 肝肾阴虚证 肺肾阴虚证 肺肾两虚证 六味地黄丸配伍特点 六味合用 三补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三泻 泽泻 茯苓 丹皮 其中补药量重于泻药 是以补为主 以泻利补 肝脾肾三阴并补 以补肾阴为主 4 4 补阳基础方 肾气丸补阳基础方 肾气丸 方名 肾气丸 加味肾气丸 十补丸 组成 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 苓 丹皮 桂枝 附子 肾气丸 桂枝变官桂 干地黄变熟 地 车前子 川牛膝 肾气丸 桂枝变肉桂 五味子 鹿茸 功效 补肾助阳 温补肾阳 利水消肿 补肾阳 益精血 主治 肾阳不足证 肾阳虚水肿 腰重脚肿 小便不利 肾气虚损 精血不足证 肾气丸配伍特点 1 补阳之中配伍滋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