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试题十.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133484248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试题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方剂学试题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方剂学试题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方剂学试题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剂学试题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试题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题十 一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A 太平圣惠方 B 普济方 C 圣济总录 D 外台秘要 E 五十二病方 2 具有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功用的方剂是 A 复原活血汤 B 失笑散 C 血府逐瘀汤 D 大柴胡汤 E 天台乌药散 3 桂枝汤的主治证是 A 外感风寒表实证 B 外感风寒表虚证 C 外感风寒湿邪证 D 外寒内饮证 E 风邪犯肺证 4 具有清宣温燥 润肺止咳功用的方剂是 A 桑菊饮 B 桑杏汤 C 杏苏散 D 银翘散 E 止嗽散 5 具有泄热破瘀 散结消肿功用的方剂是 A 桃核承气汤 B 仙方活命饮 C 大黄牡丹汤 D 复原活血汤 E 血府逐瘀汤 6 清胃散的组成药物是 A

2、黄芩 生地 丹皮 当归 升麻 B 丹皮 栀子 当归 黄连 升麻 C 生地 升麻 丹皮 当归 黄连 D 升麻 当归 黄连 生地 黄柏 E 地骨皮 黄连 当归 天麻 丹皮 7 主治表虚自汗 易感风邪的方剂是 A 牡蛎散 B 玉屏风散 C 桂枝汤 D 玉真散 E 归脾汤 8 补血调经的基础方剂是 A 归脾汤 B 一贯煎 C 四物汤 D 温经汤 E 固经丸 9 下列哪项是生脉散的主治证 A 心肾阳虚 寒盛厥逆证 B 心脾两虚 气血亏虚证 C 久咳伤肺 气阴两虚证 D 阴血不足 心肾两虚 E 阴血阳气虚弱 心脉失养证 10 桑螵蛸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A 肾虚失藏 精关不固 B 心肾两虚 水火不交 C 命门

3、火衰 火不暖土 D 真阴不足 精髓亏虚 E 下元虚衰 虚阳上浮 11 下列方剂组成中 含有白术 柴胡的方剂是 A 痛泻要方 B 真人养脏汤 C 完带汤 D 四君子汤 E 黄龙汤 12 下列方剂中 主治素体阴虚 外感风热证的方剂是 A 参苏饮 B 增液汤 C 败毒散 D 桑杏汤 E 加减葳蕤汤 13 炙甘草汤中重用为君药的是 A 阿胶 B 麦冬 C 人参 D 生地黄 E 炙甘草 14 患者壮热面赤 颊渴引饮 汗出恶热 脉洪大有力 治疗时宜选用的方剂是 A 大黄附子汤 B 泻黄散 C 普济消毒饮 D 白虎汤 E 泻白散 15 大陷胸汤的功用是 A 峻下热结 B 缓下热结 C 攻逐水饮 D 轻下热结

4、 E 泻热逐水 16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的方剂是 A 小半夏汤 B 止嗽散 C 杏苏散 D 旋覆代赭汤 E 麻黄汤 17 小建中汤中 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A2 1B3 1C1 1D1 2E1 3 18 主治血虚寒厥证的方剂是 A 回阳救急汤 B 温脾汤 C 达原饮 D 四逆汤 E 当归四逆汤 19 连翘在保和丸中的作用是 A 清热散结 B 清热解毒 C 清热凉血 D 清热解表 E 清热消痈 20 具有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功用的方剂是 A 三仁汤 B 甘露消毒丹 C 九味羌活汤 D 藿香正气散 E 真武汤 21 下列不属于 消法 范畴的是 A 行气 B 泻火 C 活血 D 化痰 E 利水 22

5、 下列除哪项外 均是十枣汤的组成药物 A 芫花 B 大戟 C 生姜 D 大枣 E 甘遂 23 治疗肾虚喑痱证的主方是 A 龟鹿二仙胶 B 地黄饮子 C 百合固金汤 D 大补阴丸 E 吴茱萸汤 24 具益气祛风 健脾利水功用的方剂是 A 五苓散 B 藿香正气散 C 羌活胜湿汤 D 防己黄芪汤 E 理中丸 25 治疗妇人素有瘀血癥 妊娠漏下不止 最宜选用的方剂是 A 四物汤 B 复原活血汤 C 桂枝茯苓丸 D 生化汤 E 温经汤 26 下列除哪项外 均是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的意义 A 补脾肺之气 B 益气固表 C 补气生血 D 补气升阳 E 资生化源 27 治疗热毒壅盛三焦 充斥表里内外 最宜选用的

6、方剂是 A 小蓟饮子 B 泻白散 C 清胃散 D 大承气汤 E 黄连解毒汤 28 治疗木火刑金而致的咳嗽痰血证 最宜选用的方剂是 A 四生丸 B 槐花散 C 左金丸 D 黄土汤 E 咳血方 29 川芎茶调散主治 A 外感风邪头痛 B 肝阳上亢头痛 C 肾虚头痛 D 湿浊头痛 E 瘀血头痛 30 治疗温燥伤肺 气阴两伤证 宜选用的方剂是 A 养阴清肺汤 B 桑杏汤 C 百合固金汤 D 清燥救肺汤 E 麦门冬汤 二 多项选择题 2 5 个正确答案 1 小活络丹的功用是 A 祛风除湿 B 化痰通络 C 活血止痛 D 清热养血 E 养血活血 2 银翘散和桑菊饮中共有的药物是 A 连翘 B 荆芥 C 竹

7、叶 D 薄荷 E 芦根 3 下列方剂组成中 含有麦冬 半夏的方剂是 A 麦门冬汤 B 半夏泻心汤 C 竹叶石膏汤 D 养阴清肺汤 E 百合固金汤 4 血府逐瘀汤中含有的药物是 A 柴胡 枳壳 穿山甲 B 升麻 白芍 当归 C 当归 牛膝 甘草 D 赤芍 川芎 桔梗 E 生地 红花 桃仁 5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 A 寒热互用 B 补泻兼顾 C 气血兼顾 D 表里双解 E 苦辛并进 6 桂枝在五苓散中的作用是 A 平冲降逆 B 解表散邪 C 调和营卫 D 温通血脉 E 温阳化气 7 下列方剂的组成中 含有四君子汤药物的方剂是 A 补中益气汤 B 参苓白术散 C 归脾汤 D 泰山磐石散 E 八珍

8、汤 8 固冲汤主治证的病因病机是 A 阴虚血热 B 脾肾亏虚 C 肝肾阴虚 D 下焦湿热 E 冲脉不固 9 下列方剂的组成中 含有大黄的方剂有 A 凉膈散 B 八正散 C 十灰散 D 失笑散 E 消风散 10 补阳还五汤的功用是 A 温阳 B 补气 C 活血 D 养血 E 通络 三 填空题 1 大定风珠主治 证 2 暖肝煎的功用是 3 小承气汤加麻仁 杏仁 白芍 蜂蜜组成的方剂是 4 易黄汤主治 带下 5 小青龙汤主治 证 6 治疗心火亢盛 阴血不足而导致神志不安的常用方剂是 7 二妙散的功用是 8 由白附子 僵蚕 全蝎组成的方剂是 9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的方剂是 10 被王士雄誉为 治湿温时

9、疫之主方 的方剂是 四 写出下列方剂的组成 1 芍药汤2 真武汤 3 归脾汤4 温经汤 5 温胆汤6 天王补心丹 7 阳和汤8 健脾丸 9 乌梅丸10 一贯煎 五 简答题 每小题 5 分 共 20 分 1 简述平胃散的组成 功用和主治 2 祛痰剂中为何常配伍理气药 3 简述凉开 三宝 在的功用 主治方面的异同 4 简述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 六 论述题 1 试述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在主治 临床表现 主要配伍方面的异同点 2 补气健脾方剂为何常配伍行气之品 试举方剂说明之 试题十 一 1 E2 A3 B4 B5 C6 C7 B8 C9 C10 B 11 C12 E13 D14 D15 E16

10、 D17 D18 E19 A20 D 21 B22 C23 B24 D25 C26 D27 E28 E29 A30 D 二 1 ABC2 ADE3 AC 4 CDE 5 ABE 6 BE7 BCE8 BE9 ABC10 BCE 三 填空题 1 阴虚风动2 温补肝肾 行气止痛3 麻子仁丸4 肾虚湿热5 朱砂安神丸6 苓桂术甘汤7 清热燥湿8 牵正散9 四神丸10 甘露消毒丹 五 简答题 1 简述平胃散的组成 功用和主治 平胃散由苍术 厚朴 陈皮 炙甘草 生姜 大枣组成 2 分 功用 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 1 分 主治 湿滞脾胃证 1 分 症见脘腹胀满 不思饮食 口淡无味 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 肢体沉

11、重 怠惰嗜卧 常多自利 舌苔白腻而厚 脉缓 1 分 2 祛痰剂中为何常配伍理气药 因痰随气而升降 气滞则痰聚 气顺则痰消 5 分 3 简述凉开 三宝 在的功用 主治方面的异同 安宫牛黄丸 紫雪 至宝丹均可清热开窍 治疗热闭证 合称凉开 三宝 从功用 主治 两方面分析 则各有所长 2 分 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 适用于邪热偏盛而身热较重 者 1 分 紫雪长于熄风止痉 适用于兼有热动肝风而痉厥抽搐者 1 分 至宝丹长于芳 香开窍 化浊辟秽 适用于痰浊偏盛而昏迷较重者 1 分 4 简述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 桂枝甘辛温 通行血脉 2 分 既助桃仁活血祛瘀 又防硝 黄寒凉凝血之弊 共为臣药 1 分

12、 桂枝与硝 黄同用 相反相成 桂枝得硝 黄则温通而不助热 硝 黄得桂枝则 寒下又不凉遏 2 分 六 论述题 1 试述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在主治 临床表现 主要配伍方面的异同点 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均治疗阴血不足 虚烦内扰之心烦失眠 组方均以滋阴补血 养心安 神为主 配以清虚热之品 2 分 然前者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 配知母清热除烦 更加调气疏肝之川芎 酸收辛散并用 具有 养血调肝之妙 2 分 主治肝血不足所致之虚烦不眠 伴头目眩晕 脉弦细等 2 分 后 者重用生地 并与二冬 玄参等滋阴清热药为伍 更与众多养血安神之品相配 2 分 主 治心肾阴亏血少 虚火内扰所致之虚烦心悸 伴手足心热 口舌生疮 舌红少苔 脉细数 2 分 2 补气健脾方剂为何常配伍行气之品 试举方剂说明之 补气健脾方剂适用于脾胃气虚之证 2 分 脾胃气虚 则运化功能减弱 而甘温补气之品 易于壅中滞气 故宜配伍少量行气药物 使 之补而不滞 4 分 例如 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 参苓白术散中用砂仁等 2 分 行气药 具有条畅气机的作用 与补气药配伍 可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防止甘补壅滞不化之弊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