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及人才需求趋势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348349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及人才需求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精编》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及人才需求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精编》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及人才需求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精编》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及人才需求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精编》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及人才需求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及人才需求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及人才需求趋势(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及人才需求趋势 版权所有 1993 2006金蝶软件 中国 有限公司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2006年8月20日 陈登坤 DukeChen 提纲 金蝶简介中国软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软件人才需求趋势金蝶自主创新实践及金蝶人才需求对有志从事软件行业者的建议 金蝶是 中国软件产业领导厂商 亚太区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及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独立软件供应商之一 专注于企业应用软件及中间件业务 金蝶概况 超过40家分支机构及附属公司超过1 100家合作伙伴超过400 000家客户超过3 000名员工 包括700名研发工程师 顾问及服务人员110

2、0人香港主板上市 股票代码268 HongKong 市场地位与荣誉 中国中小企业ERP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IDC2005中国IT行业ERP首选品牌CCUA2006中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企业21CNREPORT2006 金蝶目标 2010年矢志成为亚太区中小企业ERP市场的领导者中国软件产业第一品牌 金蝶愿景 金蝶集团成为受人敬仰的公司成为IT精英向往的地方金蝶员工成为IT行业最富有的人成为IT行业最快乐的人 2006关键词 自主创新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之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胡锦涛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自

3、主创新为国家战略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什么是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 自主 创新自主民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自主创新是企业利益 国家经济利益 国防安全利益的需要 IT是国家基础产业 软件是IT产业的灵魂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 软件等核心产业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2005年GDP18万亿 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7 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30 中国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 2000年 2003年 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在全球所占的规模逐步上升 1 14 1 46 1 91 2 47

4、 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规模3900亿 占全球份额的4 超过印度与韩国 软件产业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软件产业 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创新型国家 农 林 牧 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 燃气 生产供应业 建筑业 电子信息产业 中国软件产业趋势 中国成为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 来源 IDC 2004年8月 亚太区中小企业套装软件市场2003 2008 百万美元 澳大利亚 中国 韩国 印度 客户数量仍然在迅速增加 中国大陆拥有超过1000万中小型企业 并且此数字仍在迅速增长 信息化产品的渗透率仅为4 7 中国软件产业趋势 管理软件成为主流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国家的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

5、竞争力来自于管理的竞争力 管理软件主流 ERP走向成熟期 以财务软件为主ERP等管理软件处于边缘状态用户不接受ERP等管理软件的理念 泛化的ERP 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为主财务软件提供商成功向管理软件转型用户开始接受ERP 并付诸实施 ERP成为主流软件集成型套件产品用户将自己的管理全部通过软件实施 导入期 1998年以前 成长期 1998年 2005年 成熟期 2005年 2010年 2010年以后 数据仓库 业务流程管理软件成为新的热点管理软件提供商面临新的转型 中国软件的发展趋势 产品模式 上游 下游 附加值 低 高 产品模式 代工模式 服务模式 中讯 中国有庞大的内部市场 也是最重要的市

6、场 中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 必须坚持产品模式 自主品牌 自主产品 中国软件产业趋势 网络化 服务化 个性化 软件与互连网 移动网的融合作为服务的软件 SaaS 随需应变产品平台化方案行业化服务个性化 中国软件产业趋势 团队创新 企业应用软件产业的门槛已经提高 规模产品与品牌已非个体创新可以承载 软件人才的需求趋势 软件人才在未来10 20年需求非常庞大 而目前软件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软件业仍是朝阳产业 是理想的职业选择管理软件成为企业必需品 管理软件人才的需求尤为强劲 拥有企业管理实践经验 具备IT技术基础并有浓厚兴趣的复合型人才 将是管理软件产业的最佳人选 中国软件产业的产品模式 要求软件人才结

7、构呈现金字塔型 高中初人才结构与有效配置决定行业的健康发展 管理软件进入成熟期 寡头竞争已经形成 个人创业的门槛提高 软件人才将更多需要通过软件企业及信息化业主企业得以施展 网络化 服务化 个性化及团队创新的特点 决定了软件人才的两个最基本素质要求 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1996 Windows 1999 三层架构 2000 金蝶BOS基础软件平台 2004 金蝶KIS 财务 金蝶K 3 ERP 金蝶Apusic 中间件 金蝶EAS ERPII 时间 产品开发阶段 业务概念 技术支持 第三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 第二次革命 金蝶自主创新实践 技术创新 应用服务器 金蝶自主创新实践 技术创新 中国

8、第一个JAVA世界标准制定者 金蝶自主创新实践 技术创新 国内首创 国际一流金蝶BOS 让ERP随需应变 金蝶移动ERP 随处可用 金蝶自主创新实践 技术创新 产品领先 销售伙伴 服务伙伴 技术伙伴 政府专家伙伴 客户 产品伙伴 金蝶自主创新实践 商业模式创新 产品领先 伙伴至上 打造中国软件产业生态链 金蝶自主创新实践 管理与文化创新 让合适的人上车发现 菩萨 苗子 没有 天花板 五子登科 亲子 与 敬老 行业精英社会明星 入职洗礼 狼之旅 双阶梯职业发展通道经理人公开竞选加强轮岗 位子 票子 房子 车子 孩子内涵式人员增长策略探索新的股票激励机制 关心员工下一代及父母丰富文娱活动施行新的休

9、假制度 先人后事鼓励辞职员工重返金蝶IT精英向往的地方 鼓励成为行业精英鼓励成为社会明星 帮助员工成功 数字化管理 激情管理激情 爱心 诚信 创新 得人才者得天下 得人心者得一切不断培育团队创新的激情文化专注ERP产品领先型战略 坚持不懈持续高比例进行产品与技术研发投资 营业额15 以上 金蝶自主创新体会 金蝶人才需求金字塔 分工 业务模式与产品战略产品规划 架构设计项目管理 5 4 3 2 1 需求分析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测试设计 编码 测试执行 支持性岗位 金蝶塔尖人才需求 业务模式规划 需求业务模式及产品战略特质 敏锐的商业嗅觉 创意整合能力 创新商业模式引导客户需求现状高校无法培养

10、但高校存在一些思维活跃 有创新想法的人目前往往是由个人而非团队担当 不具备规律性及持续性 金蝶塔尖人才需求 研发管理人才 需求研发部门经理 项目经理特质 既能够在技术上独挡一面 又具备较强的管理理念与实践 研发流程 项目 知识 人力资源等管理 现状高校技术类专业与管理类专业相对分离 融合度不高企业研发管理人员基础管理意识及技能较弱 依靠在从事技术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或者企业非系统的培训企业应研发管理造成的隐性损失巨大 金蝶塔尖人才需求 产品经理 需求产品经理 应用架构师 需求分析师特质 有企业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 能够理解企业需求 具备较强抽象能力及商业敏感 能够提出产品建议并对产品进行框架性规划

11、现状高校基本未能培养主要依靠技术人员转型或者企业实际经验者转型 但两者转型的成功率均不高 此类人才决定产品投资的市场成败 金蝶塔尖人才需求 系统设计师 需求系统分析师 系统设计师 技术架构师 特质 具备较强的业务理解能力 能够将企业业务需求及用户需求模型化 转化为计算机系统功能需求 现状高校计算机或者软件专业一些人才自行涌现出来 但无系统的培养方案主要依靠技术人员经验积累及实践成长与提升 此类人才决定产品的性能 可靠性及实现效率 金蝶塔尖人才需求 测试设计师 需求测试设计师典型特质 理解软件的应用及技术设计 熟悉客户应用需求 能够把握测试关键点并通过自动化工具实现现状客户对软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

12、苛刻 但高校目前设置专门的软件测试专业的非常少企业往往将一些开发能力较差人充当测试 金蝶对软件人才的素质要求 金蝶双阶梯职业发展通道 对有志从事软件行业者的建议 树立长远眼光 选择永续职业管理软件产业PK游戏产业管理软件产业PK互联网产业打消只有技术精通才能从事软件行业的误解 对客户需求的理解 提炼 抽象与解决能力同样重要从基础入手 选准职业通道 专业VS管理 持之以恒 积累复合型知识与实践 企业管理 技术 逐步进入金字塔顶端提高人际敏感与沟通协调能力 从个体创新转变为团队创新跨专业进修 计算机技术VS企业管理 专升本 第二学位 软件工程硕士 发展软件产业 建设创新国家诚邀有志于从事软件行业的精英人士加盟金蝶to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