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总结之世界现代史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47994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总结之世界现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二轮复习总结之世界现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二轮复习总结之世界现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二轮复习总结之世界现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二轮复习总结之世界现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总结之世界现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总结之世界现代史(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人类开始步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世界现代史 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的历史 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 互相影响 互相对抗的历史 是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 民主 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同时 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的历史 两种不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 政治上 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经济上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创新 苏联 中国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创新发展 相互借鉴 思

2、想上 列宁主义 凯恩斯主义出现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两种不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 资本主义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 社会主义 苏联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中国 斯大林模式 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 1 十月革命 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特点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取得胜利 背景 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客观条件政治 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帝国主义国家

3、 社会矛盾复杂 尖锐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落后西方军事 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主观条件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等进程 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两个政权并存 四月提纲 向社会主义革命方向转变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 其他城市起义 全国 建立政权 1917年11月7日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 通过了 告工人 士兵和农民书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 即工民委员会 这次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 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

4、义的统治 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 苏俄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 十月革命后 国内外敌人发动了对苏俄的战争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形势 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 财力 巩固苏维埃政权 后期幻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内容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 实行工业国有化 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强制劳动 实行配给制 评价 战胜了国内外敌人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

5、平 侵犯了农民的利益 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 引起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 背景 经济形势严峻 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济 政治危机严重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 频繁发生暴动 目的 为迅速恢复的经济 巩固苏维埃政权 内容 粮食税 部分恢复私有化 资本主义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废除实物分配 作用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实质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 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特点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新经济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6、思主义 新经济政策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 形成列宁主义重要发展表现 A 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B 探索到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斯大林模式 形成原因 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斯大

7、林统治苏联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 表现 经济方面 以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推行单一的公有制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方面 以党代政 权力集中 个人高度专权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系 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主要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 积极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来发展经济 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方面 片面发展重工业 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牺牲农民利益

8、 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生产过很大影响 斯大林模式 评价 总评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是 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探索结果 内容 背景 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斯大林逝世 失败 苏联解体1991年 经济衰退 社会矛盾激化 农业突破 工业 批

9、判个人崇拜 经济管理体制 侧重工业 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 特点 探索性 开创性 逐渐停滞 引发混乱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摇摆不定 社会矛盾突出 打开改革之门 但收效甚微 前期取得一些效果 后期经济发展停滞 国际关系 开始美苏争霸中苏关系恶化 美苏争霸上风军备竞赛包袱 两极格局终结冷战结束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三者相同和不同点 同 1 都是为了解决弊端 2 改革过程脱离了 结果成效都不显著 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异 1 赫氏改革侧重 勃氏改革侧重 戈氏改革从入手 未见成效转向 最终导致 3 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 对其只是修修补补 后者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却背离了方向 斯大林模式

10、 苏联实际 农业 重工业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苏联解体 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 从列宁 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 经济政策的变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 因此要求有创新意识 改革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本国国情出发 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 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等 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充满曲折 不仅指社会主义力量遭受削弱 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 也会使得社会主义运动剔除自身的弊端 健康地向前发展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只是

11、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受挫 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的还有中国模式等各种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 二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本专题主要探讨了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1929 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其表现有 实践上出现罗斯福新政 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理论上诞生凯恩斯主义 成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这样 罗斯福从实践上 凯恩斯从理论上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二战后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许多新变化 国家干预进一步发展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出现福利国家 1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

12、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 贫富差距过大 分期付款刺激盲目生产 股票投机 爆发 1929 10 24 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表现 股市 银行 企业 农产品 失业特点 时间长 范围广 破坏大 影响 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推动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对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 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 同时并存的 要居安思危 防患于未然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 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加强国际合作 一旦危机

13、发生 共同采取遏制危机 防止危机的恶化 2 罗斯福新政背景 经济危机使美国陷入困境 胡佛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 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开始推行新政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 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实行 全国工业复兴法 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 调整农业生产 提高和稳定农产品价格 实行社会保障 推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目的 摆脱经济危机 维护和巩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 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特点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影响 度过经济危机 经济得到恢复 缓和了社会矛盾 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

14、制度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 凯恩斯主义 背景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使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受到质疑 内容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 干预经济生活 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观念 成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但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思想 工场手工业 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4 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变化 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 福利国家的出现 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结构因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变化而变化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 新经济 的出现和发展 美国出现以知识经

15、济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调整的原因 战后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垄断加剧社会矛盾 自身难以化解 需要国家干预 二战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经济危机的教训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 高科技产业需要巨额资金 需要国家干预 新变化实质 资本主义的自我改善和扬弃 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认识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政策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实质 基本矛盾未变 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突破传统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必修根据国情和实际进行不断改革创新 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6、A二战结束 70年代初 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出现经济发展的 黄金时期 B70年代初以后 美国和西欧主要国家出现 滞胀 减弱对经济干预 美英等国出现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 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2 建立 福利 国家 背景 二战结束后 西方主要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实质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发展 70年代经济危机后 福利国家发展受挫 且福利国家导致财政负担重的弊端 导致80年代后 英法美等国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影响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但也有弊端 3 第三产业的兴起 A原因 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 第一 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B表现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就业人数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迅速上升 C影响 见课本P89 4 新经济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 最先在美国形成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指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人民资本主义 经营者革命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本专题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