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1漂泊的旅人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78408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3.1漂泊的旅人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3.1漂泊的旅人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3.1漂泊的旅人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3.1漂泊的旅人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3.1漂泊的旅人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3.1漂泊的旅人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3.1漂泊的旅人教案 苏教版必修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第一板块 漂泊的旅人想北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三、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四、布置课前预习:1你所了解的老舍。2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3在对话栏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

2、会,课上进行交流。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从几千年前的诗经采薇,到现代作家韩少功我心归去,从外国的荷马奥得赛到中国柯灵的乡土情结,无不都体现了家园之思确实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一个主题。看来“月是故乡明”是我们人类恒久的烙印。老舍先生一生有42年生活在北京,偶一离开,即念念不忘他的北平。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想北平。在初中我们已经结识过老舍先生,同学这次也又去查找了他不少资料,相信同学一定知之不少。明确: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

3、的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

4、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二、文本研习:1“想”。(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2老舍先生对北平的

5、那种说不出的爱他甚至与他对那个人的爱相提并论?明确:对母亲的爱。老舍先生特别爱自己的母亲,是文坛佳话,他将对北京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这其中的爱可见是多真切和深沉了,确实要超出常人几分。颇有自己独特的个性。3当然这说不出的爱还有他的原因。“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于是,老舍先生决定写出“我的北平”。4何为“我的北平”?请同学找出书中文段来品读。明确:“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第二节

6、);“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节)5尽管老舍先生说他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他又不是诗人,他将永远道不出他的爱。但所幸我们还是看到老舍先生笔下的“我的北平”。研读课文46节,回答问题(1)“写什么”写什么(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2)“怎样写”衬托手法:巴黎热闹北平安静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儿”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3)点评老舍先生的“我的北平”。你也许没到过北京,但跟随着大师的文字,恐怕你也仿佛来到了那皇城根底下了吧。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与意境?说说为什么。不妨我们与

7、大师对对话吧.这样的一个北平,难怪作者说到最后,“好,不要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明确: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4)既然是“我的北平”,从他的北平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我”?平凡、淡泊(平民气质“采菊东篱下”传统文人的陶氏情结)三、延伸拓展母亲的芳香/是故土的芳香分享歌罗大佑乡愁四韵我心

8、归去教案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如何表达这种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的。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第1段:既然是想家,是否因为在国外不好?作者怎样来描写他在法国的情形?(从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一幢雅静的别墅”“大”“环境优美”“家”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2分析文章第2、3、4段:读2、3、4段,从中找出印象深刻语句进行鉴赏,须注意朗读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重点句子含义:“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周围与你有关的声音有哪些?我们每个人都

9、生活在声响的包围中,每种声音都为你而来,比如:早上厨房里妈妈“哧啦”煎鸡蛋的声音,是在为你准备早餐;晚上你房门钥匙的转动声,是爸爸来看看是否弄掉了被子;学校的铃声是在督促你学习;街上的汽笛声是在提醒你注意行车安全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中心,所有的声音都为你而起。而在这里,在法国,韩少功异常孤独,因为他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周围的一切与你没有关系,你无法交流,这种孤独寂寞是可以让人发疯的。“法语法语法语,无处逃遁”“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无聊至极的举动,六次已经让人倍感无聊了,何况是六十次。真的可以让人发疯了。朗读第2、

10、3段,体会作者情感。(过渡)练习:就连现在流行的出国热在作者的眼里也不屑一提:“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为什么?因为“很想念家里”。“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到这里,作品的铺垫工作已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感情的汩汩而出了。3分析文章第5、6段:对这两段选句并进行鉴赏。(1)这两段写了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具体表现,是对家园之思的正面描写。(2)那么这一段作者是怎么表现思念亲人的?作者通过对亲人生活场景的想象,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在异国他乡对亲人的强烈思念。“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表达了想家,思念故乡,家的含义进一步深化。(3)第六自然段的修辞手法,表现技

11、巧。对比排比欲扬先抑“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我依然爱它,依然在心底想着它。(4),想家,想家里的什么?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有大家不熟悉的,可以想象一下:故乡的小径正走来了我最亲近的人;月夜下忘了回家的小羊是否找到了回家的路。(5)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想一想。你有过想家的感觉吗?想家时你最想家里的什么?即使你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若让你置身于韩少功的境地,你最想家里的什么?(自由发挥:闹钟的声音,油烟机的声音,爸爸的摩托车的声音,妈妈的敲门声)归纳:想象的事物非常的具体,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想象的东西越具体,想家的感觉就越强烈。而这种感觉往往借助于一定的意象

12、来传达,如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他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九月九的酒:“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6)难点:带泪的笑二胡:悲凉低沉赛马曲、赶集调:欢快4分析文章第7、8、9段:到5、6段,作者的感情基本抒发完了,文章完全可以作结,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相对完整了,为何还要加上这三段呢?这三段的内容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快速浏览也是语文阅读的重要技巧之一,把启示性语句找出来,认真体会。归纳:后三段,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有你的血、泪、汗水。故乡

13、的美中含悲。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作用就是使主题得以深化和升华。5体会重点语句:(1)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对故乡的失望可能含有期望更美好的意思,即使是真的失望,也不妨碍对它的真爱。这是浸着心血、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与精神的创造。这种失望也存在于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例如鲁迅的故乡中就这样写道:“在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啊!这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你能否也运用相同的句

14、式,将故乡的内容替换文中的内容呢?“我会对故乡萧索的荒村失望,我会对尖酸刻薄的杨二嫂失望,我会对麻木愚昧的闰土失望”(2)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二、课堂小结:对家园的爱,铭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里,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无论走得多远,依然忍不住回头眺望。乡土情结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为乡土情结赋予的时代内涵。2了解文本大量引用的诗文的意图。教学重点:1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2培养学生研习文本能力3认识散文问题特点教学难点:探讨本文大量

15、引用古诗文的意图和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检查字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魂牵梦萦(yng) 忐忑(tnt)不安 怯(qi)生生 田塍(chng)悠邈(mio) 崎岖(qq) 三匝(z) 蕞(zu)尔铩(sh)羽而归 谪(zh)居 欷歔(xx) 方兴未艾(i)桑梓(z) 屹(y)立 搭讪(shn) 褪(tu)色发轫(rn) 濠(ho)水 翰苑(yun) 缔(d)造翘(qio)首 杀戮(l) 谛(d)听2解释下列词语侘傺:失意的样子。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田塍:田埂。蕞尔:形容小(多指地区)。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美好的景致。忐忑:心神不定。含辛茹苦:经受艰辛苦难。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翘首:抬起头来望。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3作家作品柯灵,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