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7课 诗六首同步训练 语文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78167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7课 诗六首同步训练 语文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7课 诗六首同步训练 语文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7课 诗六首同步训练 语文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7课 诗六首同步训练 语文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7课 诗六首同步训练 语文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7课 诗六首同步训练 语文版必修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7课 诗六首同步训练 语文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怆(chung)然觇(zhn)视面面相觑(q ) 轻手蹑脚(ni)B樵(qio)夫 惊骇(hi)自惭形秽(hu ) 冠冕堂皇(gun)C玷辱(zhn) 旌旆(pi)杳无音信(yo) 杯盘狼藉(j)D女佣(yng) 顾勋(xn)逸兴遄飞(chun) 流觞(shng)曲水解析A项“觇”读chn;B项“冠”读gun;C项“玷”读din。答案D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怆然幽州蓟城契丹B籍贯蒲州禅理海偶C瀚海玉箸女嫱箜篌D杜娟惘然女娲炼石解

2、析B项偶隅;C项嫱墙;D项娟鹃。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旌旆逶迤碣石间旆:大旗B大漠穷秋塞草腓穷秋:深秋C吴丝蜀桐张高秋张:弹奏 D二十三丝动紫皇动:震动解析D项动:感动。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男儿本自重横行B天子非常赐颜色C李凭中国弹箜篌D山川萧条极边土 解析A项横行:古义,纵横驰骋,勇战疆场;今义,行动蛮横。B项颜色:古义,褒奖宠赏;今义,面容、表情。C项中国:古义,国中;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答案D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念天地之悠悠,_。(2)_,青霭入看无。(3)战士军前半死生,_。(4)

3、_,潮打空城寂寞回。(5)女娲炼石补天处,_。(6)_,望帝春心托杜鹃。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2)白云回望合(3)美人帐下犹歌舞(4)山围故国周遭在(5)石破天惊逗秋雨(6)庄生晓梦迷蝴蝶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8题。(12分)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摇那可度,绝

4、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6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请用简短词语概括。(4分)答:_答案出师(前八句)战败(次八句)被围(后八句)结局(最后四句)7“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中“飞”和“照”两个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答:_答案“飞”和“照”两个动词写出了军情的危急,刻不容缓。8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4分)答:_答案“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写征夫,一句写征夫挂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

5、但是“边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无所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哪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生死在眉睫之间。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2分)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9.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答:_答案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6、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10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分)答:_答案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11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4分)答:_答案“犹”字好。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或:“空”字好。“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地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阅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根据提示,完成赏析。(9分)秋词二首其一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注】 嗾(su):教唆人做坏事。12第一首赞秋气,“胜”字堪称诗眼,既凝聚一、二句的议论,表达诗人对秋气的褒赞之情,又引出下文对秋景的描绘,在写景中抒发志士奋发昂扬的意气;第二首赞秋色。试赏析第二首。(4分)答:_答案“清”字堪称诗眼,既总括一、二句所绘秋景的特点,抒写诗人登楼的深切感受和澄澈的心境,又引出下文“春色嗾人狂”的慨叹,于议论(反衬)中显现志士清白高洁之情怀。13两首诗都用到比照衬托之法。秋色篇以春光的容颜浓艳、教人轻狂比照衬托秋景的风骨清朗、怡人性

8、情。秋气篇(第一首)有两重比照衬托,试赏析有哪两重。(5分)答:_答案一是以自古人们的悲叹秋之寂寥比照衬托“我”的“秋日胜春朝”的独特感受,二是以“春朝”的万物萌发、欣欣向荣比照衬托秋日的晴空万里、一鹤冲云直上。在比照衬托中,秋的形象更鲜明,诗的情更浓,诗的理更深。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415题。(9分)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14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4分)答:_答案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1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5分)答:_答案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