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三).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77104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三).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II区2013年高二暑假作业(三)语文一、知识巩固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B载欣载奔(载,义同“载歌载舞”的“载”) 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C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D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2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问征夫以前路将有事于西畴“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B悟已往之不谏恨晨光之熹微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云无心以出岫登东皋以舒啸两个“以”都是连

2、词,表承接关系。D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3解释下面五句中疑问代词的词义田园将芜胡不归胡 :奚惆怅而独悲奚 :复驾言兮焉求焉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 :胡为乎遑欲何之何:4.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分野B.宇文新州之懿范 美好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刚、顿时;迅速D.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宰相5.比较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奉宣室以何年 老当益壮 处涸辙以犹欢 穷且益坚A.和相同,和相同B.和不同,和不同C.和不同 ,和相同D.和相同,和不同6.下列加粗

3、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 乖违、不顺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等到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狂放、不拘礼法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日光7.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昔日的南昌郡城,如今是洪州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B.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这里)物有光华,天有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地有灵秀,徐儒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C.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

4、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代的俊杰。D.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词采如蛟龙腾空、凤凰起飞,那是文词宗主孟轲;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有误的一项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地势偏远,南海深邃;天柱高耸,北极星远悬。B.关山难越,谁悲夫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能悲悯那迷路的人呢?(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誓召见又是何年?D.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冯唐

5、容易老,李广封侯难。屈原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9.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喝了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B.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北海即使遥远,乘着旋风也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C.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孟常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不拘礼法,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还呢?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

6、“乘风破浪”的志愿。10、名句填空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 ,审容膝之易安。 云无心以出岫, 。 ,泉涓涓而始流。登东皋以舒啸, 。聊乘化以归尽, !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孟尝高洁, ; ,岂效穷途之哭!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二、语言与运用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卫生筷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银川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B今年,随着国庆旅游黄金周的临近,宁

7、夏著名景点沙坡头将迎来旅游的高峰,有关人士说,中卫市该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C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D新闻采访和写作是新闻记者的天职,但是要写出精品,记者们必须对政治有极高的敏感度,必须练就一身倚马可待的真本领。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C人大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

8、,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3.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3分)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4.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5分)本报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主持召开食安委第五次全体会议时指出,食品安全是餐

9、桌上的民生、餐桌上的经济。强化市场监管,食品应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0目前食品监管领域仍存在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的问题,既有重复监管,也有监管“盲点”。要建立监管的长效机制,必须整合部门监管职能,进一步统筹监管力量,该整合的要整合。加强监管并不替代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而是要确保“环环有监管、守土必有责”,做到“无缝对接”。5.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耍求续写的句子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6分)沉默是一种境界:在别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默默地读一本心爱的书,让清新的文字在脑海间低吟;_; _。三、阅读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10、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请分析燃、又两字的妙处?(6分)答:_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5分)答: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到“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

11、“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

12、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綿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关于区别“诸夏”与

13、“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3. 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 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C. 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并不孤立存在。D. 明“夷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