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75354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语文必修2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二)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第一课时一、导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

2、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2学生大声地自读。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课上对照注解疏通全文,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释疑。4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从总体上把握全文。三、学习第一段1提问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从总体上把握全文。2找一学生读第一段。3学生齐读。4学生质疑、教师指导、明确重点掌握的词。(1)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六王毕:完了、结束北构而西折:动词,架

3、木做屋不霁何虹 雨止初晴(2)特殊用法四海一 “一”数动 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西” 名状 向北、向西 “骊山” 名状 从骊山未云何龙 “云” 名动 出现云彩 “龙” 名动 出现龙未霁何虹 “虹”名动 出现虹歌台暖响 “响”动名 歌声5段意理解。本断可分四层:第一层:开首十二字,交代时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 “兀” “出”虽是粗笔勾勒,但已显爱憎,揭示了秦始皇统一后骄纵享乐,几十万劳动者的辛劳与血泪才换得阿房宫“出”。第二层:“覆压流入宫墙。”夸张手法,总写阿房宫的宏伟规模。“覆压”言其广,“隔 离”言其高。骊山,起伏不断;二川,滔滔不绝,这两句将宫殿趋向、座落地势、规模之大形象鲜明地

4、描绘出来。第三层:“五步不知西东。”以大量的对偶、排比等骈句,极力描绘、渲染了阿房宫内楼台殿阁的宏伟、豪华,桥梁复道的奇丽、壮观。“五步” “十步”,写出楼阁之密;廊腰飞檐,指出宫室之美。廊腰缦回突出曲线美;钩心斗角突出结构美。“盘盘焉、囷囷焉”,是概括各式各样楼阁的形状,像蜂房那样邃密,如漩涡那样纡回。“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掷笔长叹,言非笔墨所能尽言。第四层:本段最后部分。从行文上看,这部分带过渡性质,从建筑写到宫殿中人物的活动,“歌台暖响”等四句既写宫中歌舞之盛,也写出这欢歌狂舞背后隐藏着宫人的无限悲戚。“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重在写人之感受,亲疏各别,冷暖不均。6小结“赋”的特

5、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作者围绕一个事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渲染,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达曲传其义,情尽意足之效果。本文的第三段就体现了上述特点。7学生反复读,尝试背诵。四、布置作业背诵第一段,预习下几段。第二课时一、研读第二段1学生读。(2)重点掌握的词。a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深远;“之”,动词,去。b尽态极妍 “妍”,美丽。c缦立 “缦”通“曼”,久。d“逦迤” 连绵词,接连不断的样子。(3)特殊用法。a辇采于秦 “辇”,名状,乘辇。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动名,收藏的金玉珍宝,经营的金玉珍宝。c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6、 “鼎”“玉”“金”“珠”,名状 “铛”“石”“块”“砾”,名动(4)段意理解。a过渡:在第段中,作者从背景、外貌、内景等方面极力铺陈,阿房宫的形象已矗立于眼前,富丽堂皇。在本段中,由宫殿的描绘,自然过渡到对宫人、宫藏的描绘。b写宫人:“妃嫔媵嫱三十六年。”分别从宫人的来源、宫人的生活、宫人的命运几方面进行描写。明星、绿云、渭流、腻烟、雾、雷霆等具体形象的描绘,比喻精彩,想象奇特,又经过了艺术的夸张,极写宫女之多,妃嫔彩娥,济济各殿,也见出秦皇的骄奢淫逸,糜烂不堪。而她们“尽态极妍”的目的是“望幸”,可是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望幸”与“不得见”,充满了对孤寂痛苦的宫女的同情,更有对暴君

7、的揭露。c写宫藏:本段余下的部分。“收藏”“经营”“精英”及“剽掠”这些词写出秦人掠夺之甚。“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有四组对比,六国的珠宝尽入秦宫,但在宫中却视若土石,任意抛洒,有奢侈之心,无爱惜之意,批判锋芒渐露“亦不甚惜”,我们仿佛已听到作者的斥责和愤慨的声音了。二、研读第三段学生读、背第三段1学生质疑,教师点拨,明确重点。(1)补充注释a纷奢:繁华奢侈 b直栏横槛 槛:栏杆(2)重点实词a函谷举 举:被攻取b可怜焦土 可怜:可惜2段意理解这一段由上文的描写转入议论。(1)第一层:“嗟乎”至“用之如泥沙。”以常理和反问斥秦统治者只顾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2)第二层:“使负栋之柱”至“不敢言而敢怒。”摆出秦皇罪证,六个排比分句,运用比喻、夸张,紧扣阿房宫,进行强烈的对照描写,绘出秦始皇“劳民伤财”的怵目惊心的图画。接下去顺势写出人民“不敢言而敢怒”的局面。民怨积深,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必然的。(3)第三层:这部分用14个字高度概括了秦亡的过程,民众的反抗从“怒”到“叫” “举”“炬”,三个动词,短促相连,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速亡。三、研读第四段1学生齐读。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五题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