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课后活页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72490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课后活页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课后活页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课后活页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课后活页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课后活页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课后活页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课后活页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课后活页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2010年河北唐山市模拟)下图显示了人口迁移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读图,回答13题。1.图中阶段最可能是()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阶段解析:选B。在农业文明时期,由于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农业人口的相对稳定性。2.影响阶段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 D.战争解析:选C。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3.如果该图表示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图中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A.农村到农村 B.农村到城市C.城市到城市 D.城市到农村解析:

2、选B。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地流向沿海。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据此回答45题。4.下列城市中,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是()开罗伯明翰约翰内斯堡悉尼攀枝花新德里大庆A. B.C. D.解析:选B。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人口会发生相应的迁移和流动,进而可能发展为城市。开罗和新德里是首都,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港口城市,都不是因为矿产开发而兴起的;另外几个是由矿产开发而形成:伯明翰煤炭,约翰内斯堡金矿,攀枝花

3、铁矿,大庆石油。5.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人口大量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善解析:选A。经济布局的改变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经济条件改善,吸引大量人口迁入。6.下图是二战以来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则下列选项中对迁移国家的判断合理的是()A.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B.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C.日本中国俄罗斯美国D.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解析:选D。国人口向国土的南部和西部迁移,结合实际情况,符合美国东北部人口向

4、南部和西部的新工业区迁移的情况。国从迁移方向上看,符合日本从本州岛向国土南、北两端拓展的情况。国人口向东迁移,符合俄罗斯经济和人口向亚洲部分扩展的情况。国人口向西部迁移,符合中国目前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下面是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解析:选D。欧美各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相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8.引发图中所示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的动机是()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 D.文化因

5、素解析:选C。经济因素是世界各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2010年江苏盐城质检)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回答910题。(双选)9.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解析:选AC。读图分析可知,西南地区的川、黔、桂、渝等省、市、区,人口迁出远大于迁入,为净迁出区;东南沿海地区由于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大量迁入;西北的新疆等省区,由于资源的开发,人口迁入大于迁出;东北地区

6、的辽宁省人口迁入略大于迁出,其他两省人口迁出大于人口迁入。10.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A.山西 B.江苏C.新疆 D.黑龙江解析:选AC。图中山西、江苏、新疆为人口净迁入省,黑龙江为人口净迁出省,但江苏省矿产资源短缺。11.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所代表的省份依次是()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解析:选A。选项所给的四个省中,辽宁、江苏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湖北位于中部经济地带,贵州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经济越发达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越低,老年人口比重越

7、高,人口迁入指数越大。二、综合题12.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该工业区对其的推力是。(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3)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战争、的发展、的开发、新工业区的建立、的改善等。(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解析:美国从19世纪中期以来,国内人口流动非常频繁,曾出现四次国内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

8、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西部和北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由于东北部纬度较高,东部又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较低,北美洲地形南北敞开,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东北部地区冬季严寒(因而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严重,地价上涨(推力因素),而南部和西部又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阳光充足和空气清新(拉力因素),促使人口大量从东北部老工业区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又具备了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

9、经济的重建等拉力因素,又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答案:(1)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严重;地价上涨等(2)国内人口迁移(3)自然灾害工业化和城市化新资源环境质量(4)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13.(2010年安徽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材料2:广东省人口网2009年1月16日电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自南方沿海开始向北方各省市延伸的企业困境,不断爆出玩具业、纺织业、地产业、炼钢业等产业的破产、停工、裁员消息。 自2003年开始以来的“民工荒”,在经济缩紧中,正演变为民工的“就业难”。(1)有关我国人口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民工

10、流出省区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带B.民工流出省区均位于中部经济地带C.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是广东、浙江、江苏D.人口流出最多的省区是河南(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A.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B.加重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速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D.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3)南方沿海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请为解决“民工荒”和当前的民工“就业难”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两条即可)解析:第(1)题,读民工流入省份空间分布图,结合图例确定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区的流入民工均在1000万人以上。第(2)题,大量劳动力迁入会增加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力,使经济更好的发展,但同时也加重了沿海

11、地区的环境压力。第(3)题,迁移的原因可从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两方面分析。第(4)题,针对“民工荒”的原因和目前中国经济形势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C(2)A(3)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而其他地区如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等地经济发展迅速,对农民工有吸引力。(4)解决“民工荒”的措施:完善劳动力用工市场,以应对宏观经济的波动对劳动力需求造成的影响;改善民工工作环境,维护民工权益,提高待遇。解决“就业难”的措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科学种田,稳定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广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转变观念。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