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县高中政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72188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安吉县高中政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江省安吉县高中政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江省安吉县高中政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安吉县高中政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安吉县高中政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安吉县振民中学高一政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导学案 【高考说明】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力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学习目标】1、 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 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关系。3、 明确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意义。4、 理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的必要性。5、 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6、 明确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7、 把握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主体地位。8、 比较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9、 了解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10. 列举实例,阐释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基础扫描】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 ;生产决定消费的 ;生产决定消费的 和 ;生产为消费创造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有 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长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 ,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力者的生产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 和 ;3、社会在生产过程包括 、 、 、 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 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和 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

3、费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4、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 需求同落后的 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的 要求。5、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 完善和发展。6、公有制为 、多种所有制经济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饿基本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 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包括 经济、 经济以及 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全国而已, 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 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

4、展起 作用。国有经济的 作用主要体现在 ,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 ,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 、控制重要 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 和 ,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7、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经济、 经济和 经济。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 要求。【测试提高】1(2011天津)京与武汉之间的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原来几十个小时的车程缩短为3小时;加之高速动车二等票的价格仅为180元,而乘飞机的最低费用一般也要400以上,致使以往乘坐的人大多改成动车。于是,2011年夏秋季航班计划取消了武

5、汉南京的所有航班。这种现象说明 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消费促进产生结构升级 消费对生产具有向导作用A B C D22011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积极扩大居民消费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并从促进就业、提高收入、增加消费供给、完善鼓励消费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提出这些措施是因为A目前我国消费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D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3(2011新课标全国)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样。除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者也开始购买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多样化

6、的月饼消费 A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C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4(2011广州模拟)消费是整个经济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提高银行存款利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生活消费品更新换代A B C D5受惠于国家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优惠政策,2010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万亿元,消费市场实际增长16.9%,创1986年以来最高实际增速。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率先实

7、现了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这一现象说明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必须发展生产A B C D62011年1月3日,新华网载文指出,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30年左右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其主题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我国通过改革能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中国特色

8、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够消除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A B C D7(2011福州模拟)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提出,将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这一做法能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消费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82010年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会议要求,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改革。加快推进大

9、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是为了扩大国有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目标的实现A B C D92010年初,中央发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的动员令,要求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提出这一要求的经济学依据是在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消费水平也越高合理的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决定作用A B C D10. 2010年1月,新

10、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落实这一要求有利于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新兴文化生产力目的是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能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A B C D11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石油产业等领域,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投资设置附加条件。这是为了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障碍取消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准入门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A B C D12(20

11、11四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对“促销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答案】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率呈上升趋势,消费率呈下降趋势;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投资率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反映出我国投资与消费不协调、不平衡。国家采取促进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是针对我国经济中投资与消费水平不平衡的状况,目的是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民生;有利于拉动与消费相关的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经济结构。【课后反思】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