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学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67900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滕王阁序》学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新课标教材滕王阁序学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2、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点,学会鉴赏这类文章;3、鉴赏课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正确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教学难点1、鉴赏课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学会正确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一、 课前自习学案1、自学方式方法借助课文注解和词典,读准字音、读熟课文,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借助课文注解和词典,理清文意,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标识自己喜欢或存在疑问的词、句和语段。结合相关知识,品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

2、法。2、名人导向作者生活时代、写作动机介绍(阅读记忆)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生长于书香之家。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

3、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今存有王子安集。写作背景: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 675 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寐

4、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可惜天妒英才,王勃作序后的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文章重点章句导读、故事或人物介绍(阅读思考)整体感知 :本文

5、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局部思路揭示: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

6、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封”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

7、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关联资料索引(兴趣自选)(一)滕王阁诗(王勃)(读一读,背一背)【原文】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译文】壮美的滕王阁俯面临江边,佩玉响时歌舞结束晨光中南浦的白云飞上画栋珠帘卷起西山的暮雨阴云投影深潭自

9、在悠悠,时移人易过了几度春秋阁楼中的王子今在哪里?门外江水依然寂寞地奔流!【赏析】诗语凝练,内容含蓄,概括性很强,且又极富诗的形象与诗的韵味但它毕竟不能像序文那样,大开大合,纵横出没,规模崇丽而又气象清新作为主体的这首滕王阁诗,只有参读附于诗前的序文才能更深地把握其内蕴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这篇序文,又使这首诗的艺术价值被序文的光彩掩没了很多读者,但知有序,不知有诗,其中的奥秘是很值得探寻的。(二)本文的借代和谦辞(找一找,看一看)、辨识六处借代用法()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襜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帝阍:代朝廷()奉宣室:代入朝做官()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

10、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了解六个礼貌谦辞()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三尺:指衣带下垂的长度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绅,指衣带结余下垂的部分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三尺微命,指地位卑微一介:一个()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庭

11、,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三)用典详释(学一学,用一用)、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龙光”之典见于晋书&8226;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8226;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

12、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8226;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青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8226;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

13、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8226;吴隐之传,广州北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8226;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8226;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

14、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哭着回来。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8226;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大人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8226;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