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梓潼县一中2011届高三历史第五次周考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67691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梓潼县一中2011届高三历史第五次周考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梓潼县一中2011届高三历史第五次周考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梓潼县一中2011届高三历史第五次周考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梓潼县一中2011届高三历史第五次周考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梓潼县一中2011届高三历史第五次周考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梓潼县一中2011届高三历史第五次周考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梓潼县第一中学校2011级高三第五次周考历史试题12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记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这被称为“春秋笔法”。这表明 A文字史实总带有主观因素 B写史者总对战争杀人津津乐道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D非实迹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13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相权的不断增强A B C D 14西方学

2、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用于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C.利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公平竞争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15.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据此,可以作出合理的史论推断是 A. 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 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C. 古代把宰相制度看成是“贤人政治”体现的传统政治观念D. 宰相制度的废除是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的根源16有资料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

3、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是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从上述资料中可以获取有关中国报纸起源的信息是 唐代“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晚清时中国有了近代报纸“邸报”是官吏士大夫创办的 中国近代报业是欧美传教士和商人开创的A. B. C. D. 1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实现了中

4、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18“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19阅读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简表,从中能够得到的正确信息应是技术类别西方发明上海出现重庆出现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

5、882年1906年汽车1883年1901年1928年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 中国侧重于引进西方实用技术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中国近代化从沿海向内地扩散 中国逐渐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ABCD20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有人说,这是中国人民擦亮了眼睛,认清清政府反动本质后的明智选择。促使中国人民擦亮了眼睛的事情有戊戌政变 辛丑条约的签订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春天A B C D21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改变婚姻依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习,提倡“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厢情愿”,他们还主张废除缠足。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禁止缠足。

6、这些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 有利于铲除社会陋习,树立社会新风 促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 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实现了男女平等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A B. C. D22“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23“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下列各项,孙中山落实这一见解的行动是 提出三民主义 改组国民党 进行北伐战争 确立三大政策A B C D38.对民生的重视体现了

7、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3分)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一一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三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薪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犬吠,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苦。 豫变纪略材料四 民生主义

8、,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创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举,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选集 材料五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

9、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请回答:(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6分)(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 (2分)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4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末年的民生现状及其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朝前期有助于改善民生的经济政策。(8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秀全和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设想有何不同?(4分)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3分)(5)结合上述树料谈谈你对民生问题的认识。(2分)39.阅读下列材料

10、,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 右图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指导方针。(2分)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如何?(2分)分析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2分)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其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 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孟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2)主张设立京师大学堂的

11、是什么派别? (1分)他们通过创办大学堂宣传怎样的思想?(2分) 由大学堂的章程和所学知识分析他们这一目的在当时没有实现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分)材料三 右图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中 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3)材料三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哪些理念与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相吻合?孙中山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4分)(4)以上三则材料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这种变迁集中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分)高

12、2011级高三历史第五次考试参考答案命题人:侯廷高12-16 AACCB 17-21 BDAAC 22-23 DC38.(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分)分析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4分)(2)内容:募役法、方田均税法。(2分)目的:前者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后者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4分)(3)民不聊生(2分)。封建压迫沉重。(2分)政策:推行“更名田”;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行“摊丁入亩”;推广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

13、(8分)(4)不同:洪秀全主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2分)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2分) 发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3分)(5)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2分)39.(1)方针: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处境:招生困难,学生不多。(2分)背景:顽固守旧势力的抵制;封建纲常礼教与教育制度的束缚;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2分)(注: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即可)(2)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实行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废八股、倡西学、变革教育制度。(2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及封建思想、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异常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