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非表格式)【通用】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455015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36 大小:4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非表格式)【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非表格式)【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非表格式)【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非表格式)【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非表格式)【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非表格式)【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非表格式)【通用】(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课件吧 http:/ 题:北京的色彩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北京”。抽生谈谈看到“北京”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板书“色彩”。把“北京”和“色彩”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色彩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北京的美。板书完整的

2、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找出最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根据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三、细读理解,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13段,试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写下来。 2学生交流自己从段落、句子中读出的信息。 教师根据学

3、生的发言,作适时的引导。 (1)从“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全是红彤彤的”可以看出北京城在作者心中色彩的单调。 (2) “四季常青”,“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与“处处是红色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壮丽而辉煌”写出了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 八、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第二至四段。九、板书设计:北京的色彩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十、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北京的色彩第二课时一、课 题:北京的色彩二、教学目标 :1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

4、,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体会北京的色彩。 四、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五、教具准备: 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4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 2再读第4段,试着分出这一段的层次并交流每一层的意思。(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 第一层(第1句):概括写出了北京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 第二层(第2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

5、的路上,作者欣赏到“千百种奇妙的色彩”时“又惊又喜”的感觉。 第三层(56句):详细介绍作者漫游天坛时发现的银杏树叶的曼妙。 二、找出这一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细细品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1)“征服”一词用得巧妙,既与前文的“偏见”形成对比,又准确地概括出“北京的树叶”带给“我”的感受。 (2)“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写出了树叶色彩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千百种奇妙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和谐”,这正是作者“又惊又喜”的原因。 (4)第5、6句:通过准确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北京秋天的银杏树叶“一读而生爱”。 4根据划分的层次及自己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试着把第4段背

6、诵下来。 5自读第5段,勾画出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试着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些色彩给你留下的印象。(五彩斑斓、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想象两处省略号里的色彩,想象香山红叶的美丽,带着被“征服”的感受读第5段。 7北京城彩色的秋林,让作者明白了: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这就是作者感受到的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北京秋天的自然风光是那么美,她让一个有偏见的人一下子就被征服了。北京的人文景观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自读78段。 2对比北京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从 “紧贴”车窗,“不断寻找”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作者怎

7、样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 2根据你对“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理解,向别人介绍“北京的色彩”。八、作业布置: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九、板书设计: 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写出了对北京的热爱。十、教后反思:第三课时我的百草园第一课时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

8、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三、教学重点: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 、了解作者,谈话导入 1生交流作者资料,师作适当补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2 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

9、不老去,永不消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的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注意纠正字音:“珊瑚”的“珊”读“shn”不读“shun”;“后窍”的“窍”读“qio”,不读“qio”。注意纠正字形:“臃”字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鉴”字的上部分不是“竹字头”。注意多音字“攒”的多种读音。 三、默读课文,了解梗概 1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第2、3、4、5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0、2学生也可以抓课文重点句“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来概括。 四、精读课文,品味百草园的“乐” 写法上的体会: 一是从不同方面描写事物。用“碧绿”、“紫红”描写颜色,用“鸣”、“长吟”描写动物的声音;用“窜”、“伏” 等动作描写动物在百草园生活的自由;用“光滑”、“高大”、“缠络”形容静物的外表形状;用“臃肿”、“肥胖”表现体态的有趣;以“低唱”、“长吟”、“弹琴”再现百草园的静谧和动物的安详自由;用“又酸又甜”写出味道,叫人仿佛正含着桑葚或覆盆子,满口生津。 二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百草园既是各种小生物的乐园,也是孩子的乐园。另外,恰如其分的动词运用让我们感受到百草园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

11、。 八、作业布置:自由读读课文第2段,勾出你体会最深或是最感兴趣的地方,体会儿时的“我”认为百草园乐在何处。九、板书设计: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十、教后反思:第4课时我的百草园第二课时一、课 题:我的百草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三、教学重点:学习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四、

12、教学难点: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积累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边交流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百草园的生机盎然、趣味无穷。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乐园让学生也来说说自己的乐园。学生交流,能表达清楚,有趣或是能用上阅读中感悟到的方法来叙述的,教师给予表扬与鼓励。 学生合作学习第3、4段,体味在百草园里“雪中捕鸟”的乐趣。 读课文找出描写“捕鸟”这一情节的动词,通过小组讨论并体会用词的准确。 学生自由叙述捕鸟过程,叙述时还可加上一些描写,体会其中的乐趣。也可以边做动作边叙述。 学生朗读,体会鲁迅儿时的天真与好玩的个性,同时也真切感悟到百草园

13、给他带来的无限乐趣,是真正的乐园。 自由朗读第5段,说说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简介“书塾”。 前面2、3、4段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他心目中那么美那么有趣的号称乐园的百草园,作者却被家人送进书塾里去读书啦!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连续三个“也许是”表现孩子对大人要自己离开百草园原因的猜测、不解和无奈之情,表达了儿时的鲁迅对百草园的依恋,“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二、再读课文,积累语言 浏览课文,并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是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 八、作业布置:今天,我们一起

14、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给我们介绍介绍你的乐园在哪里,它的乐趣在哪儿。提起你的笔,写一写。然后大家交流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九、板书设计:我的百草园生机盎然的百草园植物和动物之多好奇、求知冬天的百草园捕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生活离开百草园,依依不舍十、教后反思: 第5课时七月上天山第一课时一、课 题: 七月上天山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 三、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四、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进行旁批。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新疆吗?去过新疆的天山吗?今天,让我们循着作家碧野的笔触,去感受天山七月的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