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通用】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454740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通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音乐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教案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教学目的: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二、师生问好三、听记:(简单的旋律)()()()方法:、师奏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将听记内容唱一唱四、念念拍拍: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出示小黑板)()()?、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

2、条。、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较难),后集体评议、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方法:、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生自由练习、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按序号连起来练习五、欣赏歌曲天堂。1、播放歌曲。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

3、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七、小结。第二课时美丽的夏牧场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1、 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2、 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 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3、 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4、 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5、边听音

4、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1、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2、 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3

5、、 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4、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三、分析处理歌曲1、 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 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 老师出示图谱 2、 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3、 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4、 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5、 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四、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