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2 【全】【通用】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447435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2 【全】【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2 【全】【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2 【全】【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2 【全】【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2 【全】【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2 【全】【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2 【全】【通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第七册 第一单元 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减法的意义课题: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9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四的第17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对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概括出减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习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19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

2、,女生有19人。 2 4 + 1 9 4 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数 加数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 4 3 2 4 = 1 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加数 加数(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 4 3 1 9 = 2 4(人)男生有多少人? 和 加数 加数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接着让学生解答第(2)、(3)题。全班分组讨论: ()与第(1)题比较,第(2)

3、、(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各组分别派一个代表汇报,各组间可以互相补充。 “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们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17页,读一读书上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要求的未知加数叫做什么?”(差。) 教师说明: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 2巩固练习。 做第18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自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 提问: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怎样计算? 独立学习。最后集体概括总结: l、1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三、自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带着问题看书()加法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个加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带着问题自学:()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

5、基本关系是什么? ()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差=被减数一减数减数=被减数一差被减数减数+差 3完成练习四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师:我们学过了上面这些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并回答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然后提问: “还可以怎样验算?”(用减法验算加法。)让学生板演。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

6、的关系: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79)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出: 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减法。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5一7题。 1第5题,笔算时要求计算正确。 2第6题,先让学生明确表中的a+b表示两个数的和。学生填完后,先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每组数同第一组比较,哪个数变化了?加数变化后,和是

7、怎么变化的? 3第7题,学生做完后,教师还可以再增加几道整百减去两位数的。 板书设计: 减法的意义(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 2 4 + 1 9 4 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数 加数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 4 3 2 4 = 1 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加数 加数(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 4 3 1 9 = 2 4(人)男生有多少人? 和 加数 加数课后附记:课题: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的例l、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改为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的简便算法。2、通过求

8、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为学习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较好的准备。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数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自学例1 出示例l: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买来连环画多少本? 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提问: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指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解答的,教师板书出两种解法: 130-4634 130(46+34)=8434 13080=50(本) 50(本) 分组讨论: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 ()它们的结果怎样? ()这道题用哪种方

9、法计算比较简便? 使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在这道题中用后一种解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学习例2 1、 出示例2:计算29512872。观察:()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使计算简便。独立完成后,请一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教师板书出计算步骤: 29512672 295一(128+72)2952002做第1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简算的依据是什么。三、巩固练习做练习四的第8题。 第8题,让学生自己填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学设计:加减法这一部分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但是简便算法会用的并不多,而且老师讲解的学生接受的

10、较慢,所以采用了自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板书设计:例l:育民小学图书室新买来13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6本,科技书34本,其余的是连环画。买来连环画多少本?1304634 130(46+34)=8434 =13080=50(本) =50(本)例2:计算29512872 =295200 =95课后附记:综合练习课教学内容:做练习四的第9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对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通过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为学习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较好的准

11、备。1第9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第10题,先让学生自己做,教师记时,订正时,说一说口算方法的依据。3第11题,先分析,再计算,看有多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用两种方法计算。 4第12题,这道题先让学生读题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5第13题,学生做完后,要让他们说一说各根据加、减法中哪个关系式来计算的,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关系的理解。6、第14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课题: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页的例1和例2,第22、23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2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

12、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 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 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起迁移。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 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二、学习新知1、学习例1。出示例1的插图,自学:()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有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