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447201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4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序号26教学 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探 究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师: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师:在我们山东半岛有一座啤酒飘香的城市,你知道是哪个城市吗?对,青岛的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信息图

2、: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出示表格)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比的意义及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等知识。学生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 究 过 程 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24运输量(吨)1632师: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吗?请同桌合作提出问题,看谁的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多。师:谁来说一下你想到的问题?师根据回答,将答案写黑板上。2 :16; 4 :32; 16 :2; 32 :4;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师:请观察这两个比(16 :2;32 :4)看能发现什

3、么?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师: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们就用等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师: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学生互相交流。学生同桌合作,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A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B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学生观察后,交流自己的发现(比值相等)。学生交流:如每次的运输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 究 过 程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师:你能给比例各部分起名字吗?板书:16 :2=32 :4 内项 外项2.练一练:自主练习第1题。判断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和129,74和53 3.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16:2=32:4中,除了它们的比值相等外,你还发现什么?师:谁愿意谈谈自己的发现?师:你们这个发现是不是一个规律呢?请同学们来验证一下。师:对,在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这在数学上叫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自己起名,集体交流:如中间的两项是内项、两端的两项是外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分别计算出比值后,确定能否组成比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探究规律。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举例验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 究 过 程师:以上比例中的两个比,如果写出分数形式,该怎么写?师:观察这种比例形式,看你有什么发现?3. 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

5、积,判断组成的是否正确。(1)40 :2 = 60 :3(2)三、拓宽应用。1.连线:自主练习第3题。2.填空:自主练习第4题。3.自主练习第5题:总结:说说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写法。学生观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解比例序号27教学 目标1.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3.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 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探 究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旧知

6、。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应用比例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610和915 205和41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381540 1.50.2304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出示:解比例20254x讨论:在比例里,如果已知任何三 学生交流,全体补充。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 究 过 程 项你能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师:对,先写成乘法形式,再求出未知数的值。这种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师:请大家试着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板书:解:2025

7、4X=52.出示:解比例3.出示:解比例解:4.5x=90.8X=1.6(或)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时规范解比例的过程。学生独立尝试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 究 过 程 4.出示:解比例 板书:解:x= x= x=三、拓宽应用。1.解下面的比例(1) (2)X:21=13: 56 3.4 :X= 5.4 :22.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1.5和0.8的比等于40与 的比。2. 和 的比等于的比。3.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和36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多少?5.按要求写比例。(1)写出两个比值是

8、2.5的比,组成比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与上题的区别。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不同情况下的比例的解法。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有几种情况。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探究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写出比值相等的一个分数比与一个小数比,并组成比例.(3)用5、40、8、1组成两个比例式。6.思考:a:89:b,那么,ab()。如果9a7b,那么。把82.5=0.450改写成四个不同的比例()、()、()、()。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

9、正比例的意义1序号28教学 目标1.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过程。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3.增强探索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教学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探 究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青岛啤酒是我们青岛的名牌产品,每年的啤酒节都能吸引海内外的许多宾朋。今天我们一起到啤酒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出示表格。工作时间(时) 1 2 3 4 5 6 7工作总量(吨)14284256708498师:仔细观察统计表,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

10、。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 究 过 程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1.师:观察上面的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师:对,工作时间越长生产的啤酒越多,工作时间越短生产的啤酒越少。师: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有联系的两个数量。那么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怎样变化的?2.师:请大家计算它们的比值,看又有你有什么发现?师:这个比值实际上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3.师:通过观察发现,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也随着变化,且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4.师: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我们来看看神州五号飞太空飞行的情况记录。(自主练习

11、第一题)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如工作时间扩大2倍,工作总量也扩大2倍。学生尝试求比值,算出比值都是14. 学生尝试写出文字式。如 =工作效率(一定)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 究 过 程 师:观察表格里的信息,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再和同位交流。1.表中( )和( )是相关联的量。2.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3.比值实际上表示( ),并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三、拓宽应用。1.自主练习第2题。2.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长方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2)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4)工效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6)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学生找出相联系的量,并说明理由。学生独立写出几组相对应的比,并求出比值。学生写出后交流:因为=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体会: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学生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数学教案课题正比例的图像序号29教学 目标1.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