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446937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通用】(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围绕“读书生活”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背课文讲述“我”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钟楼读书反映了读书的无穷乐趣;意外赞扬了高尔基关心青少年的高尚品质。学习这组课文,要注意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指导学生揣摩作

2、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享受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收获,提炼、总结出好的读书方法。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单元课时安排:1 背课文 2课时 2 钟楼读书 2课时3 意外 2课时诗词诵读 江畔独步寻花 1课时语文乐园(二) 5课时4 背 课 文教学目的一、 知识教学点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二、能力训练点1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 子的含义。2

3、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德育渗透点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 合作交流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四、 重点品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

4、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 (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 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

5、匆的喜爱。 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啊,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教师给出这句话的译文

6、;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理解“容光焕发”,说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 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4小结: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1)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请把它们画下来。 (2)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桃花源记,帮助学生理解“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负人有

7、趣的经历”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指导朗读第17自然段,注意感情的变化。 。 “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 (1)指名读该句,说说“反刍”的意思。 (2)这卫把温习背过的课文比成牛儿反刍好在哪里?从两个“慢慢”你读懂了什么? (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背课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小结:在背课文的过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从背书中获益颇多。二、你原来对“背课文”持什么态度?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5 钟 楼 读 书教学目的一、 知识教学点了解在钟

8、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二、能力训练点1 了解反复的写法在感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 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德育渗透点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2、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合作交流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2、说一说“我”在钟楼读书,享受到了那些乐趣?四、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1指名读第46自然段,交流最感兴趣的

9、地方。2教师相机教学下列句子:“小刺猬弟弟、小白兔弟弟、小青蛙弟弟,都坐在幼儿园的小椅子上了帅:能不能把这句改成“小刺猬、小白兔、小青蛙都坐在幼儿园的椅子上了”?指导学生比较、体会作者对书中小动物们的喜爱之情后感情朗读。“看见小松鼠弟弟背起书包,从澳洲大沙漠跑来了;随后,看见长颈鹿小弟弟从非洲坐一条独木舟来了” 师:熊猫生活在哪卫?看见从澳洲和非洲来的小动物,生活在中国的小动物心情会怎样?作者的感情呢? 指导朗读该句,读出作者的喜悦。 “我看见熊猫阿姨向长颈鹿小弟弟看了一眼,长颈鹿小弟弟马上踏着舞步在草地上跳舞厂。” 师指导学生休会动物们之间的默契,感受幼儿园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3说说作者从

10、这个故事中享受到哪些乐趣。 相机指导学生从下列句子中体会作者的心情。 “我赶紧把书翻下去。” “我好像听见书里有一阵音乐传来了” “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它原是一座钟楼。” 感情朗读。 4小结:在钟楼里读书,作者认识了好多可爱的动物,被小动物们的快乐情绪感染着,这就是作者读了这本书的乐趣。 教学片断(二)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617自然段 1默读第16门门然段,说说作者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2结合前文说说,为卜么作者想到奥登赛去看看,为什么还想到爱斯基摩人的渔村去看看? 3师述:读书:作者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家乡的大海和兴化湾;读书,使作者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使作者拥有一个又一

11、个美好的梦想坐在钟楼里,看着周围那么多的书籍,对这座钟楼的喜爱之情怎能不喷薄而出?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作者由衷的喜爱。 4齐读文章第17自然段。5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读书的乐趣。从全文来看,先介绍学校、学校阅览室;再写自己读书享受到的乐趣;最后写我的理想。6读写三本书乐趣的语段,说说它们在段落组合上有哪些特点。仿照“有一天,我看到本书,里面有我好像”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读书给你带来了那些快乐?请模仿课文的写法,鞋一段话。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我好像6 意 外教学目的一、 知识教学点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二、能力训练点

12、 1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2 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继续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学习课文212自然段 1自由独第2-12自然段 2读后自主思考,全班集体交流。 陌生人主动搭话,碰到钉子后仍不放弃。 师: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个人就是童

13、年的作者,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让我们揣摩一下高尔基当时的内心。为什么他要主动和作者搭活,在碰到钉子后仍然不停地追问呢? 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和剧院这个特殊的场所来思考。体会高尔基对青少年的关心。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不同的情感。 在作者大声哭了起来的时候,陌生人安慰“我”。 指导学生把描写高尔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分别画下来,认真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高尔基体察作者的内心感受,适时地安慰使作者走出了悲伤,他对青少年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人对他不由得产生崇敬之情。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 “我”和陌生人成了好朋友。 扣住“微笑”一词,引导学生讨论:从高尔基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是对作者在剧院中读书的批评。既然是批评,为什么还要带着微笑说?从“一同欣赏”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高尔基刘作者真诚的帮助和平等友好的态度。 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课时 一 揣摩作者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文章在最后才交代“我”遇到的是高尔基骨高高的,又非常面熟的人就是高尔基呢?为什么作者不一开始就点明这个颧 2学生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