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上课讲义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344382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上课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上课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上课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上课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上课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上课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上课讲义(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劳动价值论及其价值 资本原始积累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内容提要 一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 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就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正确认识商品要准确把握三个概念 使用价值 价值 交换价值 二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 价值 交换价值 商品的

2、二因素 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凝结 或物化 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充饥 阅览 拍照 观看 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凝结 价值就是体力 脑力耗费 劳动产品 交换 体力脑力耗费 共同的质 凝结着人类劳动 价值 三者之间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对立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 作为商

3、品 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只有通过交换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物质财富 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生产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生产要素和劳动的结合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抽象劳

4、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财富 它反映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 劳动二重性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不同质使用价值 相同质价值 特定具体形式 无差别人类劳动 商品 商品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不是两次劳动 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劳动时间 价值量 劳动量 商品价值量的多少由劳动时间决定 二者成正比关系 三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量的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

5、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甲 乙 丙 8小时 10小时 12小时 10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多盈利 正常补偿 亏损 甲 乙 丙 8小时 10小时 12小时 10小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多盈利 正常补偿 亏损 2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必然会引起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从而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例 同 单位 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例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为 4件 小时 8 1 1 8 2 1 1 2 影响劳动

6、生产率的因素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等 3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 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 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 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如何还原 如何还原 如何还原 如何还原 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 因此 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马克思 n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扩大的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四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 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商品价值偶然地 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

7、来 第一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第二阶段扩大价值形式 第三阶段一般价值形式 第四阶段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3 货币的作用货币与商品的两极对立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 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二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求 市场价格 价值 供 求 价格 供 价格 供 求 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 价值规律的作用 积极作用第一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

8、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 第二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作用第一 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 阻碍技术的进步 第二 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级分化 第三 可能导致资源在各个部门配置的比例失调 造成资源浪费 三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私人劳动 私有制决定的具有私人性质的商品生产劳动 社会劳动 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属于社会总劳动一部分的具有社会性质的商品生产劳动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产生条件 社会分工 私有制 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 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 矛盾 交换成功 解决的途径是交换成功 2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主

9、要表现是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在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劳动价值论 劳动创造价值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抽象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 交换中的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形式的发展最终导致货币的产生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交换的完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四 科学认识马克思劳

10、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莫定了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优秀成果 认识到了商品的二因素 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 认识到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量 缺陷 不能回答什么劳动创造价值 不能明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 不理解社会必要劳动量是如何决定的 2 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 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三 资本主义所有制四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

11、规律五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一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地中海沿岸的城市 其途径是 商人 高利贷资本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小商品经济 三 资本的原始积累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 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四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形成 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 人的劳动能力 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一 劳动力成为

12、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 劳动力的所有者 劳动者 必须有人身自由 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2 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 一无所有 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二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作为商品 劳动力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 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但与其他商品不同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又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二是维持工人家庭生存所需要的费用 一是维持工人的生存所需要的费用 三是培养工人劳动能力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2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 一般商品 苹果 使用价值 价值也 布 使用价值 价值

13、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消失 消失 消失 转移到衣服上 不仅能创造价值 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 货币本身不是资本 只有在它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 它才转化为资本 2 而只有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 货币才能够买到这种商品 并利用这种商品带来剩余价值 所以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三 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归谁支配 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为维护经济利益上所有制关系 以法律规章制度形式强制规定对占有物行使权利

14、的排他性的权利界限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决定着所有权的性质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的是经济利益的意志关系 二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四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 攫取剩余价值 一般商品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即价值增值过程 劳动过程 购买1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元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2元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 货币表现为3元 在生产开始之前资本家共垫支了15元假定工人在6个小时内将10棉花纺成棉纱结果是

15、棉纱的价值 就由棉花和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转移来的旧价值 12元工人在6个小时内又创造出了一个3元 棉纱的价值就是15元 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 就能够生产出剩余价值 资本家剥削的秘密就在这里 假定劳动时间延长一倍由 小时增加到12小时 而资本家雇佣纺纱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是 元购买20斤棉花 价值的货币表现为20元购买纱锭等其它劳动资料 货币表现为4元初垫支27元工人12小时创造的新价值 货币表现为6元棉纱的价值 30元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 生产

16、资料 劳动力 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 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2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厂房 机器设备 原材料 劳动力 原有价值 价值量fk 使原有价值f 能产生fk 转移 没有变化 增殖 剩余价值 3 划分意义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无偿占有m 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剥削率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 它反映的是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表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又称剥削率 表示方法 m m v或m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已知 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用了8000元 购买A花了2000元 工人一天工作8小时 其中 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 请计算 剩余价值率 解 c 8000元 v 2000元M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8 2 2 3 300 二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0 4 8 必要劳动时间4 剩余劳动时间6 2 4 10 工作日 10小时 1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用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