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t整理.ppt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344272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t整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t整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t整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t整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t整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t整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t整理.ppt(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讲人 纪政文jizhengwen 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制度及文化发展的基本内容 2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任务和要求 3 认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途径 4 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任务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毛泽东文化是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 但它同时又能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 文化是不可少的 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部起来 毛泽东 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建设高

2、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邓小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江泽民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 是人类生命繁衍 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 更是人类文化积累 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 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 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 胡锦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交流互鉴 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建设概述 1 文化和文化建设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3、富的总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文化 一般说来 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包括哲学社会科学 文学艺术 新闻舆论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社会思想以及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也包括科学技术 语言文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现在所说的文化 与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中国古代汉语中 文 和 化 最初是分开的使用的 后来才合在一起 古代 文 的本意是 纹 即纵横交错的 纹理 后来 文又引申为文采 文字 文章 条文 品行修养 礼乐制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形如网络 所以文又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再引申

4、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周易 中说 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 周易 兑 震 坤 艮 坎 巽 乾 离 文 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即品行修养 礼乐制度等 这是 文 的内容 是一个名词 而化是一个动词 是实现文的方法原则 意思是用礼仪制度教化人民 以文化之 就是文化 这已经接近现代文化的含义 文化就是用一定的思想理论 制度 规范教化 教育人 使人符合一定社会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先秦 子学汉代 经学魏晋 玄学隋唐 佛学宋明 理学明清 实学 西方的文化概念也与人的生活 道德 知识 信仰 习俗等有关 1871年 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 原始文化 一书

5、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学说 即文化是包括知识 信仰 艺术 道德 法律 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发展 所谓传统文化 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 自从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到于今 在华夏大地产生和存在的文化 狭义上主要指以产生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文化开始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 特别是宋明以来的程朱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 前期诸子并存 百家争鸣 后期一儒统天下 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 个别时候甚至盖过儒术 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 在春秋战国时期缘于当时的社会形势达到极盛 开创了中

6、国文化发展的高峰 比肩于欧洲之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后期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 封建国家以政权强行推崇 虽然在当时和后来起到了巩固封建统治 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 但从总体上看文化学术被束缚 人们思想被禁锢 儒家学说自身也在皇权的笼罩下中国社会发展的官方学术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相较于世界近现代文化 三纲五常 仁义道德的说教相较于自由 民主 人权的现代价值观 已经是一种落后文化 腐朽文化 尽管这种文化仍有其合理的成分和精华部分 但作为一种文化主体它已不适应我们近现代社会的发展 更不能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需要 用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我们所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7、义文化 是一种现代文化 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鸦片战争后 传统文化衰落 经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改造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传统文化 新中国成立 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文化 并探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 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时期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产生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是党的整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思想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

8、程 其中 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 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不懈探索 1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 在指导思想上 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根本指导 在文化发展方向上 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应当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在文化建设内容上 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教育 发展科学技术 向现代科学进军 在队伍建设上 强调建设一支宏大的 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2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

9、国共产党人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 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 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两个文明都搞好 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没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要教育人民成为 四有 人民 教育干部成为 四有 干部 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也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全过程 搞自由化就要把中国引到资本主义道路 就会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 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 抵

10、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强调要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 教育家 文学艺术家和其他各种专家 思想文化和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决不能削弱 强调党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3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在创立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过程中 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并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统一起来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强调发展先进文化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要以

11、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强调发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强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强调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教育 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强调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12、位 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要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4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自中共十六大以来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强调只有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基本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

13、持以人为本 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 强调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软实力的作用渗透到各个方面 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后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要求建设与社

14、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适应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需要 提出了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方针 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同古代文化 西方文化的历史相因 空间并存关系 提出了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的开放原则 认识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一个长期过程 但犯了 阶级斗争为纲 错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发展道路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持改革开放 与时俱进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

15、成部分 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阐明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四位一体 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以和谐文化作为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2 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 是由我国社会制度 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 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选择 文化纲领和政策的制定 都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 宗旨决定的 第二 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 文化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 凝结着过去 联结着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文化发展道路 就是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第三 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我国基本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 决定了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于其他国家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才能科学把握我国文化发展规律 第四 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许多国家都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出发 把加快文化发展 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基本战略 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才能更加坚定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信念 极大焕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把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竞争力 切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是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 第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之路 第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强基固本之路 第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人为本之路 第五 中国特色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