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我国会计准则理论实证研究与展望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3422605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我国会计准则理论实证研究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编》我国会计准则理论实证研究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编》我国会计准则理论实证研究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编》我国会计准则理论实证研究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编》我国会计准则理论实证研究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我国会计准则理论实证研究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我国会计准则理论实证研究与展望(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会计准则理论实证研究及其展望 授课教师 杨兴全 1 会计信息所发挥作用的环境改变中国正在快速融人全球经济 中国市场化的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经济管理行为 国有资产管理 服务型政府 追求经济增长与社会协调发展 优化和证券监管的法制化的不断加强 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 债权人作用的加强 一 中国新会计准则背景与内容的变化 2 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依据的变化会计准则制定的基本思路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s 趋同 在少量特殊情况下照顾到中国的现实特征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着眼点的改变 确认 资产负债表为重 计量

2、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重 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力支持 使 趋同 过程中 国际会计界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 转型经济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 要求和主张 一 中国新会计准则背景与内容的变化 3 大量的具体会计处理变化会计处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趋同 贯彻的原则有 符合资产与负债定义的项目才予以确认 在有条件情况下公允价值优先 强调充分披露 中国特殊问题予以必要的保留等等 上述原则具体体现在 投资与合并 包括投资性房地产 金融工具业务 包括借款费用 股份支付和每股收益 所得税 资产减值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核算 特殊交易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债务重组 政府补助 特殊行业 生物资产 保险

3、 石油天然气 等七大方面的变化上 一 中国新会计准则背景与内容的变化 4 增强的披露要求对会计数据获得的影响由于新准则对于披露和编报的要求明显提高 特别是对大量会计数据的强制披露 例如对于关联方关系与交易披露的强化 费用化与资本化的R D的披露 合并中的合并成本与被合并资产的公允价值 金融工具风险的描述性信息和敏感性信息的披露等 一 中国新会计准则背景与内容的变化 二 美国的会计准则理论研究与方法 一 目前美国会计准则理论的生成方式 Zeff 2005 二 美国会计准则理论实证研究的主要方面 二 美国的会计准则理论研究与方法 1 价值相关性研究信息观 主要解决会计盈余信息是否对于股票估价有用

4、即是否相对于其他信息 会计盈余信息具有增量的信息含量 典型的研究方法是事件研究法 在会计盈余发布前后的窗口考察股票价格的反应 计量观 试图寻找利用会计信息直接计算出股价的公式 并予以检验 典型的研究对象是现值会计 在现值情况下 资产负债表的帐面价值就是股票市价 和Ohlson模型 二 美国的会计准则理论研究与方法 在这一研究领域有四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1 财务分析师的预测精确性逐渐成为评价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标准 2 除了会计盈余这一个数字 财务报表上的其他数字有怎样的用处 3 财务报告的持续改进 是否提供了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4 FASB和IASB两个会计准则体系 谁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更高 二

5、美国的会计准则理论研究与方法 2 会计政策与信息披露政策选择 1 经理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主要涉及融资过程中 经理是否通过会计政策和信息披露政策选择 使投资者高价购买了业绩低劣的股票 包括会计透明度的研究 2 外部代理问题 主要涉及债务契约对经理的会计政策和信息披露政策选择的影响 3 内部代理问题 主要涉及薪酬契约 包括经理人员更换契约 对经理的会计政策和信息披露政策选择的影响 4 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主要涉及诸如政治动因 总统大选 反倾销 税收 职工养老等对经理的会计政策和信息披露政策选择的影响 二 美国的会计准则理论研究与方法 3 与会计准则研究相关的公司治理的研究公司治理本身是一

6、个较大的范畴 与会计准则制定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 会计盈余信息作为一种度量标准 是如何影响企业内部的契约结构的 如Engel Hayes Wang 2003 对会计盈余的属性与经理人员变更关系的研究 Bushman Piotroski 2005 对会计盈余的稳健性与董事会结构关系的研究等 二 美国的会计准则理论研究与方法 二 美国的会计准则理论研究与方法 三 中国会计准则理论研究的已有成果 1 价值相关性研究信息观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 会计盈余的披露具有显著的价格和交易量效应 但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反应现象 赵宇龙 1998 陈晓 陈小悦 刘钊 1999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

7、度 的出台对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王跃堂 孙铮 陈世敏 2001 计量观 会计收益对股票收益具有显著的影响 陈信元 陈冬华 朱红军 2002 按不同会计准则提供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主要是A B股和A H股的收益比较研究 李树华 1997 李东平 1999 Chen Gul Su 1999 三 中国会计准则理论研究的已有成果 2 会计政策与信息披露政策选择主要的发现集中在证券市场的监管因素上 无论是A股公司 还是B股或H股公司 在IPO的过程中均存在着一定的盈余管理行为 Aharony Lee Wong 2000 避免退市或受到特殊处理 或达到配股要求 构成了上市公司上市之后最重

8、要的盈余管理动机 陆建桥 1999 陈小悦 肖星 过晓艳 2000 但是 西方传统实证会计研究的 三大假设 薪酬契约 债务契约 政治成本 却未得到支持 三 中国会计准则理论研究的已有成果 3 与会计准则研究相关的公司治理研究这一类研究目前较为少见 主要的研究发现包括 会计盈余信息质量改变了外部治理契约 针对会计盈余信息的低质量 1998年之后 证券监管部门在批准配股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Chen Yuan 2004 会计盈余信息质量改变了内部治理契约 正由于会计信息的噪声较高 中国的经理人员薪酬中会计盈余信息的作用甚微 刘风委 2006 四 新准则背景下中国会计准则理

9、论研究的展望 四 新准则背景下中国会计准则理论研究的展望 一 投资决策主要针对资本市场1 信息观的研究 新准则下股票市场会有怎样的反应 会计信息对于股票定价是否有用 特别是新准则采用后 与老准则相比有大量会计方法的变更 信息含量是否提高了 2 计量观的研究 新会计准则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这是符合计量观的思想的 那么会计数字与股票价格之间是否存在更加紧密的联系 除了会计盈余数字 资产负债表上用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数字是否可以直接用来估值 在新会计准则下 财务分析师的预测精度提高了吗 这类研究将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投资决策的有用性的理解 进而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考量投资决策的合理需

10、求 四 新准则背景下中国会计准则理论研究的展望 二 缔约决策主要针对与企业相关的一系列契约1 契约形式影响会计政策和披露政策选择新会计准则对计量财务报表中的项目提供了公允价值模式和成本模式的备选方案 以及大量的备选披露要求 这就为会计政策和披露政策的选择提供了实验场 1 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 在新会计准则的备选条件下 企业为什么要选择这样或那样的会计政策 方法 或披露政策 为什么企业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哪些契约形式 经理的薪酬契约 债务契约 股权结构等 和特别的制度性的因素 例如政府的干预 股改 国有银行改制 影响了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2 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契约而言 在新会计准则的备选条件

11、下 证券监管部门 税务部门 所得税准则 企业职工 职工薪酬 企业年金基金 股份支付准则 等将会和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联系得更为紧密 那么企业管理当局将会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和披露政策 来满足相关的契约要求 四 新准则背景下中国会计准则理论研究的展望 2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契约形式 1 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 新会计准则在较多地方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这就会导致经理的业绩更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在这种情形下考核经理 和旧会计准则执行环境相比企业会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吗 债权人对于风险的控制 是否也会相应改变其采用的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透明度的改善 是否会影响公司的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成本 不同的契

12、约形式 是否需要不同的会计信息 2 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契约而言 新会计准则执行之后 税务部门的调帐程序增加 是否会改变税收的征缴程序 企业职工是否会要求管理当局修改奖金的考量方法 这些利益相关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 四 新准则背景下中国会计准则理论研究的展望 总之 在未来针对新会计准则的研究过程中 1 研究的数字将不只局限在会计盈余一个数字上 而会涉及整个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特别是新增加披露的内容 2 由于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 除了信息不对称这一基础理论 以及在西方广泛应用的代理理论外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应当是我们分析中考虑的理论源泉之一 3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的 投资有用性 以及新准则下的会计信息的 契约有用性 特别是新准则实施过程中的企业的会计选择 预期将会出现非常吸引人的研究成果 4 中国的产权法律保护不健全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两个制度性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