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赏析.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422533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赏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赏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赏析约翰多恩的诗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赏析John Donne的 No Man is An Island班级:081211 姓名:王琦【摘要】本文主要就约翰多恩本人和他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做简单分析。主要从语言和表达的思想以及一些个人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关键词】约翰多恩;诗歌;赏析【引言】约翰多恩是一位公认的诗歌才子,他曾就读于牛津和剑桥俩所高校,但由于个人家庭原因均未获得任何学位。他才思敏捷,善于创作,一生中写出了很多令世人叹为观止的经典之作。而且他的诗歌的语言和题材都不落窠臼,没有盲目跟随当时的潮流诗风,而是自成一派,被后人称为“玄学派诗人”。多恩的诗歌大多节奏有力,语言生动,想象奇特而大胆,总

2、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下面主要就多恩的 生死边缘的沉思录(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中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no one is an island做简单的分析。No man is an island,没有人是一座孤岛Entire of itself.可以自全Each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A part of the main.整体的一部分 诗人说没有人能像孤岛一样可以使自己完整,他把每个人比作大陆的一片,是整体的一部分。 一开始就给人来一个似乎莫名其妙的比喻,好像在阐述人的存在性不是独立的,仅靠自己

3、就可以体现的,而需要其他一些外界事物来辅助。但与此同时,又好像在强调每个人的重要性,因为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如果缺少一部分,不管这一部分是主动离开还是被动驱逐,都会破坏这个整体固有的和谐。所以这几句诗似乎在用辩证的视角看待人的价值。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 ea,如果海水冲掉一块Motherland is the less.欧洲就减小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As well as if a manner of thine own Or of thine friends were.如同你的朋友

4、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接着诗人写到如果大陆中的一块被冲掉,他的祖国就会变小,像一个海角掉了一块,像你自己或者你朋友的领地被人侵犯。 承接上面的比喻,假使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那么大陆的减少就和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了,就如同每个人自己的领地减少了。感觉诗人又在讲述整体和部分的密切关系,整体的亏损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个体的利益。Each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For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Therefore, send not to know因此For whom the bell tolls,不要问丧

5、钟为谁而鸣It tolls for thee.它就为你敲响 最后诗人说道,每个人的死都使我缩减,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敲响,它就为你而鸣。 这里依然可以沿用上面的比喻,每个人的死可以看作是每块陆地的消亡,所以他人的死必然和我有联系,会让我的领地也变少,都会是我的损失。因此,丧钟的敲响也就不仅仅是为正死去的人,也是为活着的人。 这首诗歌没有华丽或优美的辞藻,也似乎没有什么特别震撼人心的情感。从头到尾,给我感触最深的大概要数从诗篇开头一直到结尾的比喻了。这听来也是个伤感的比喻,因为自己的命运似乎和他人的紧紧拴在一起,别人的伤痛亦是自己的,别人的死亡之声也是变相的自己的末日。 这

6、首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写于多恩晚年的时候,所以与早年的情爱诗风格迥异,比起年轻时对爱情的种种激进的批判和怀疑,这首诗显得更为平缓,感觉诗人的心情似乎有种哀伤的平静,没有高昂的呐喊,没有尖锐的讽刺,有的只是浅浅的低吟。比起跳蚤用“俩个人的鲜血使他们结合”和“还没等你把情书递给她已经有俩三个人被她抛弃”,这首诗显然更成熟厚重一些,不管是从作者心智上看还是从诗歌的语言运用上看。可能因为诗人在晚年的生活并不舒适,且遭遇了病痛的折磨,所以晚年写的诗歌略沉重一些。 我个人觉得这首诗歌应该和作者晚年的教会生活以及所遭受的磨难相关,当时伦敦瘟疫的暴发使得很多贵族富商远行他方,而多恩却没有离开自己所爱的土地,他说他

7、要与伦敦共存亡,这亦是与伦敦人民共存亡的表现。所以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还坚持给在苦难中挣扎着的人们精神支撑,他的布道文在那个时期被人们极致推崇,而他自己也凭着博学多才和经典的文学创作被人们敬仰。我觉得在那么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的生活环境中要真正做到博爱,大爱,是很难的,所以我认为多恩对那些已经重病缠身的人的精神支撑一方面是源于他个人的善心,另一方面则是他自己也未逃过厄运而产生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情和自怜。也正是因为他感觉自己和那些人有着共同点,有着相似的或相同的境遇,同样承受着身体或精神上的折磨,才会使多恩把他们所有人的命运看作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或息息相关的分开的小陆地。 在诗中,诗人

8、多次提到使减少之类的字眼,如“wash away”,“less”,“diminish”,从海水冲掉一块土地到欧洲变小,到海岬失掉一角,到你和你朋友的领地失掉一块,这一连串的比喻,似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它们却传达着一样的意思-失去。如果此时我们还在疑惑到底失去的是什么的话,那接下来多恩就明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Each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For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他说每个人的死都是他的损失,那么显然他前面所讲都是为死亡这一损失做铺垫,做引子。 诗人想到死亡必然不是空穴来风,是因为死亡发生在了他的身边或死亡正在向他靠近,这就与前面所

9、说多恩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相关了。当时伦敦的好多患病者饱受煎熬,在那样的的环境中作者才会不自觉的想到死亡,想到失去,想到自己和其他人一样都会死去,所以他把所有同他们有一样或相似命运的人都视为一个整体,这似乎让我们想到当时尸横遍野的伦敦城里凄惨不堪的画面。也正是这种阴郁的社会环境让诗人的情绪比较悲观,写下“Therefore, send not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这样悲伤的诗句,似乎有种绝望在里面,又好像有种豁达。绝望是因为不管谁的死亡都与你的死亡相纠缠,不管是为谁鸣的丧钟也都是为你而鸣;豁达是因为既然大家的命运已经如此相似,那么丧钟为你而鸣或为他而鸣又有什么关系,所有人的生命似乎已经凝成一个整体,那么个体的死亡也就没有什么好畏惧的了。 如果不去了解这个诗人,我想我会认为这是一首写人类和谐和大团结的一首宣扬大爱的诗。纵使我了解了诗人多恩,还是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或许还是因为我没有真正了解晚年的多恩和他所想表达的情感。但通过对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本人一生的起伏变化来看,这首诗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恩当时的生活状况和他对生命和死亡的一些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