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如何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42170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如何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编》如何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编》如何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编》如何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编》如何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如何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如何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解决残疾人问题为重点推动和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我区是重庆主城九区之一。全区幅员面积1825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辖8个街道、14个镇。残疾人4.91万,占总人口的5.6%。重庆市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残联的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体宣传、维权信访等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残

2、疾人总体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全社会扶残助残社会风尚蔚然成风,人道主义精神得到充分彰显。五年来,我区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白内障无障碍区”和“重庆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区残联两次获中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表彰,三次受到市政府表彰,三次获全市残疾人工作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2010年结果未出),各项工作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下面,将我们五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在制定政策、发展

3、规划、构建机制、营造氛围等方面,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委、区政府把贯彻中央7号、市委27号文件落在实处。经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审定,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巴南委200947号),该意见对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残疾预防、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改善对残疾人服务、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社会环境、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区委办、区政府办还联合发文,对巴南委200947号文件涉及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全区各级各部门。今年年底,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对全区各级各部门贯彻实施巴南委200947号的情况进行了督查

4、。二是把残疾人事业纳入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了“重视和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大残疾人就业、扶贫、康复、教育的力度,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发展目标,残疾人事业的主要指标纳入了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区政府审议通过的重庆市巴南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对“十一五”期间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原则和主要措施作了具体明确,为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方向。三是区“四大家”领导常抓常议残疾人工作。区委、区政府将残疾人工作纳入了全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听

5、取残疾人工作汇报,调研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区人大开展对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检查,区政协围绕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四是区领导关心残疾人率先垂范。凡是重大节日和残疾人重要活动,区领导都要亲自参加宣传咨询及走访慰问,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尤其是区委书记李科和区长段成刚特别强调“要像关心亲人一样帮扶残疾人”、“要切实加大对困难残疾人帮扶力度,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李科书记在百忙中还亲率3名区委、区政府领导,参加残疾人企业开业典礼并剪彩,给残疾人自主创业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段成刚区长与残疾人

6、朋友“结穷亲”,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二、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区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自己的职责。通过贯彻落实系列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政策、规定,使残疾人的各项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五年来,各级各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的通知、重庆市巴南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巴南区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都把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帮助对象。如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7、其个人缴纳的参保费,重度残疾人全免,其他残疾人给予50%的资助;将残疾人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肢残儿童矫治手术、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等病种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在相同条件下提高5%报销比例;将精神病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特殊疾病门诊补偿范围,住院治疗在相同条件下提高5%报销比例;按照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的要求,在执行市低保政策的基础上,对低保户中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的残疾人,再给予每人每月20元的生活补贴;对家庭生活确有困难、已成年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可与其父母分户计算享受低保;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给予一定资助;给予考上大学的残疾人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

8、资助;对城镇残疾人自主创业给予一次性开业补助;区公证处对低保户残疾人的公证事项,收费额度不超过收费标准的50%。这些政策和扶助措施,较好地保障了残疾人的权益,改善了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社会各界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通过举办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重大活动,建立武警官兵、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扶残助残基地,开展“我和残疾人的一天”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关心残疾人生活,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日益形成,人道主义精神和扶残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一步得到弘扬。残疾人先进典型发挥了模范作用,区肢协主席余海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热心服务于残疾人,积

9、极协助各级残联开展工作,被中残联评为全国优秀残疾人专职委员;重庆贝福克特服饰公司总经理沈兴荣获首届全国肢残人自主创业奖,同时获得2007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奖;智亲协会主席马话实荣获“20062010年全国特奥工作先进个人”。三、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五年来,健全完善了区政府残疾人工作机构,调整充实了成员单位,区、镇街残联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实现达标,出台了重庆市巴南区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以镇街和村(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为重点,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建设,全区镇街、村(社区)基层残疾人

10、组织机构建成率达到100%,镇街、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配备率达到100%,确定并落实了镇街残疾人专职委员年补助600元、村(社区)专职委员补助500元的待遇,两年累计补助资金近30万元。镇街和村(社区)建立完善了工作制定并全部上墙。我区开展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工作的经验还在全市做了交流。强化残疾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以会代训和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等方式,累计培训基层残联干部和残疾人专职委员1800多人次。加大对镇街残联工作的指导力度,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累计下拨经费100万支持镇街残联工作。五类残疾人协会积极开展工作,各个协会结合本类残疾特点每年开展不少于5次活动,得到了残疾朋友

11、的好评,实现了“三个活跃”。大力支持残疾人协会工作,为协会提供办公和活动场地,开展协会工作竞赛,评选先进协会,提供20多万元的活动经费,激发了协会工作的积极性,我区协会工作走在了全市协会工作的前列,区四个残疾人协会的主席均进入市肢协、精协、智协、聋协担任领导职务。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15800多个。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一)以实施市委、市政府扶残助残民心工程为重点,着力解决残疾人的现实问题。开展复明手术,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区成效显著。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依托市爱尔眼科医院、市泰怛眼科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区中西医结合眼科医院、区人民医院

12、等医疗机构,大力实施“爱心永恒启明行动”、“助老复明工程”等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做到了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例、手术一例、治愈一例。五年来,累计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130例,完成任务的159.6%,其中:475名贫困患者获得了免费白内障手术,2500余名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了报销。通过手术,脱残2692例,脱残率达86;脱盲3005例,脱盲率96;人工晶体植入2598例,植入率83,圆满完成“十一五”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2009年,我区成功创建为“重庆市白内障无障碍区”和“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成功创建市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便康复。区政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和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13、列入工作目标,纳入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成立了创建领导班子、工作机构和评审组织,召开了动员会,出台了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实施方案、目标考核办法和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用于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资料费、场地改造费、辅助器具展示柜。29个社区验收合格,被授予“重庆市康复示范社区”,为残疾人康复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发放医疗救助卡,爱心温暖贫困精神病患者。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工作常态化,重点开展了新增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对象的筛查、确诊和审核,定期开展随访和上门送药服务活动,及时掌握救助效果,五年来,累计落实配套经费280余万元,对1205名贫

14、困精神病患者先后实施了医疗救助,其中:1135名患者享受了免费服药救助,70名贫困重症患者享受了免费三个月的住院救助,社会反映良好。改造农村危旧房,贫困残疾人喜迁新居。五年来,累计落实资金300余万元,对35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危旧房进行改造新建,让他们住进了新房。(二)以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为宗旨,各项工作有新突破。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新突破。积极探索残疾人康复托养的新路子。2009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首家精神病康复托养(农疗)中心、自闭症儿童康复托养基地,150多名托养对象通过药物治疗、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和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病情得到了稳定和康复。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完善,镇街均

15、落实了专人负责残疾人康复工作,全区77个社区中65个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区智力残疾、听力言语残疾、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供应站。五年来,累计完成低视力配用助视器及视功能训练34名,低视力儿童家长培训8名,完成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33名,完成聋儿康复训练36名,聋儿家长培训20名,完成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2名,完成矫形器装配2名,完成普及型大小腿假肢装配25件,完成肢体残疾康复训练71名,其中: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4名,其他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57名,完成残疾人各类辅助器具33个品种2387件。全区筛查出精神病人5033人,

16、其中:监护精神病人数4857人,监护率达96.5%;显好精神病人数3828人,显好率达76%;肇事率控制在0.1以下。残疾人劳动就业和培训工作有新进展。强化宣传工作,向各单位印发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知识读本5000多册。认真贯彻国家促进和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抓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不断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力度,五年来,累计征收残保金 3128万元,与“十五”相比,增幅达 %。广泛开展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残疾人致富带头人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残疾人1741名,内容涉及盲人按摩、肢残人电脑、残疾人电工、聋人电脑及花卉种植、无公害蔬菜栽培、农药使用基础、病虫害防治知识、栽桑养蚕技术、畜禽养殖新技术、沼汽综合新利用、蔬菜嫁接技术等。通过培训,80%的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和脱贫,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缩小贫困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发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